第九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競賽入圍名單揭曉!

he_zhao_1.jpg
 
2014第九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競賽項目於五月底結束徵件,共有來自117個國家與地區的作品參與報名,投件總數達1534件,破歷屆新高。歷經兩個月的初選過程,「國際競賽」、「亞洲視野競賽」、及「台灣競賽」之入圍名單終於在今天的記者會上揭曉,並由文化部影視局局長張崇仁為入圍各項競賽的台灣導演頒發證書,現場氣氛溫馨熱絡。今年台灣作品表現不俗,除了入圍台灣競賽的15部佳片之外,陳芯宜的《行者》同時入圍國際及台灣競賽、黃明川的《一個女藝術家之死》則同時入圍亞洲視野及台灣競賽,而廖憶玲、朱柏穎的《山上的小女子舉重隊》亦入圍亞洲視野競賽。
 
本屆初選小組委員包括台灣電影及紀錄片界重要影人、學者、影評人、影展代表等共15人,包括曾文珍、塗翔文、張昌彥、黃以曦、關本良、曹文傑、陳斌全、孫松榮、吳米森、林明玉、王盈舜、曾芷筠、黃建宏、林木材、吳凡等。評選重點聚焦於紀錄片美學上的嘗試創新,以及在議題觀點上的深度聚焦及獨特視野等。
 
入圍國際競賽的十五強,不僅在美學形式及敘事觀點上展現豐沛的想像力,在題材內容上,也反映出繽紛多元的社會現實及人文景況。《貪欲帝國》以南韓「三星」企業的工殤事件為主軸,完整呈現長達七年的勞工抗爭;《玻利維亞幻遊》融合劇場藝術,以瑰麗而魔幻的色彩娓娓道出拉美絢爛的歷史文化;《國考大作戰》記錄剛果的考生百態,並反諷當代教育的荒誕之處。其他包括融合跨界媒材的《思念家屋》,詩意濃厚的《霧》,探討生命的《給逝去的》、《-1287》,由生活處境出發的《暗影人生》、《火山好日子》、《燃煤的餘燼》、《礦味生活》,訴說移民文化的《夢想中繼站》、《國界蒸發》,及公路冒險的《阿姆斯特丹小鎮指南》,皆多面向地呈現社會、文化、歷史的不同風貌,初選代表曹文傑委員笑稱選片過程像是環遊了世界一周,雖辛苦但非常享受其中。
 
亞洲紀錄片因為複雜的歷史文化和素樸的製作環境,所投射出的影像也更為豐富迷人,生猛有力。本屆亞洲視野競賽共有來自9個國家的15部作品入圍作品,初選委員代表黃建宏表示,15部入圍作品勾勒出動人的亞洲圖景,不僅可看出各地域的多樣差異,在美學上也兼顧實驗性,將為台灣帶來一個認識亞洲全面且嶄新的視角。《星火》追溯1957年甘肅農村一份地下刊物之幽暗歷史;《八堂的綠色之戰》記錄了南韓漢江岸邊一場綠色運動所蘊含的人生掙扎與矛盾;《我的狐狸電影夢》生動呈現伊朗卡車司機與狐狸之間微妙而複雜的情感;《湖畔的緬甸夫人》則描繪了緬甸神靈信仰及鄉村質樸生活。
 
本屆台灣競賽共有200部作品參賽,最終選出15件入圍,競爭相當激烈。這15件作品的題材相當廣泛豐富,對環境、國族、藝術、文化等議題都有全面而細緻的描繪。其中包括以攝影機衝撞體制、質問權威的勇氣之作《公民不服從》,及甫奪得今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李惠仁導演的《不能戳的秘密2:國家機器》。
 
此外,也有不少作品以藝術為主題。黃明川導演的《一個女藝術家之死》細緻地融合藝術、生死等元素;陳芯宜導演的《行者》,採用台灣少見的Dance Film拍攝手法記錄「無垢舞蹈劇場」的總監林麗珍,畫面充滿張力;陳芯宜與江國梁合導的《山靈》則以裝置藝術家王文志為主角,靜謐深沉的影像飽含生命的厚度。
 
另外,生態紀錄大師柯金源的《黑》深入追蹤農地污染問題;《刪海經》由金門特有活化石生物「鱟」折射出兩岸政治的變遷;Raye執導、九把刀監製的《十二夜》關注流浪狗處境;《餘生—賽德克•巴萊》史詩般地紀錄霧社事件後代生命歷程;從越南嫁來台灣的阮金紅導演的首部紀錄片作品《失婚記》關注外配在文化及語言所面臨的困境;《邊界移動兩百年》記錄印度超過百年的華人流離史;晃動的影像,瑰麗的色彩,《晃遊身體》企圖探索人對身體的感受與認同;而拍攝龍山寺街友的《4891》、以研究地方史的台語老師林錦賢為主角的《流浪的狗》、用明快的節奏和熱力十足的摔角畫面,道出台灣一群摔角男兒生命故事的《正面迎擊》,皆深入小人物內心幽微之處,綻放人性尊嚴微熱的光亮。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自今年起改為每年舉辦,影展團隊為宣傳影展,積極走訪各大國際影展,與影人及外媒建立關係。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暨策展人林文淇表示,本屆競賽報名門檻雖要求「亞洲首映」,但仍吸引大量作品投件,可看出影展已在國際間備受注目;而參賽作品多元而豐沛的創作能量亦反映出國際、亞洲及台灣紀錄片工作者在美學及觀點上的創新及特色,更意味著今年競賽節目單元將有許多實力堅強的好片共同較勁,精彩可期。
 
影展將於10月9日至19日於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新光影城、及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及國家電影中心舉辦,詳情請上官網查詢(www.tid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