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評審

Jury
  • 亞洲視野競賽評審

 
ya_zhou_-cintia_gil.png

Cíntia GIL

Doclisboa里斯本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就讀葡萄牙電影戲劇學院,於波爾多大學攻讀哲學,並於美學政治與藝術研究團隊擔任研究員。曾製作數部影片、擔任短片影展選片委員,並任教於阿布蘭特斯錄像與紀錄片電影學校。2012年起於里斯本國際紀錄片影展擔任策展人,2015年起擔任葡萄牙紀錄片協會董事。
 
ya_zhou_-thu_thu_shien.png

Thu Thu Shein

出生於緬甸仰光,自由影像工作者與策展人。2005年起於仰光電影學校學習拍攝紀錄片,作品曾入圍國際影展。2010年赴捷克知名電影學校FAMU研修電影與數位媒體碩士學程。2011年於緬甸共同創辦Wathann電影節。2013年與夫婿共同創立「三樓映像」,與數位緬甸獨立導演製作與社會議題相關之影片。
 
ya_zhou_-fang_hui_zhen_fang_hui-chen.png

房慧真 FANG Hui-chen

台大中文系博士班肄業。曾任職於《壹週刊》,撰寫人物專訪,目前為非營利媒體《報導者》資深記者,深耕公共議題調查報導。著有散文集《單向街》、《小塵埃》、《河流》,人物訪談集《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入圍台灣國際書展大獎。〈草莓與灰燼─加害者的日常〉獲得九歌2016年度散文獎。
 
 
  • 國際競賽評審

 
guo_ji_-veton_nurkollari.png

Veton NURKOLLARI

科索沃紀錄片與短片影展DokuFest策展人,2002年創立DokuFest,並擔任紀實攝影展DokuPhoto策劃人之一。現擔任巴爾幹紀錄片中心顧問、紐約紀實電影獎Cinema Eye Honors遴選委員,亦為歐洲文化議會及歐洲電影學院成員,也是拯救膠卷遺產的阿爾巴尼亞電影計畫創始董事會成員之一。目前在DokuFest架構之下,致力於推展科索沃鄉鎮紀錄片拍攝計畫「Cinema at Your Door」。
 
guo_ji_-yuan_yi_nan_hara_kazuo.png

原一男 HARA Kazuo

出生於1945年,著名紀錄片導演、攝影家,1971年,他與身為製片人和主要合作人的妻子小林佐智子創立了「疾走」獨立製片公司,1995年在日本創立紀錄片學校。在日本享有「鬼才導演」之美譽,作品充滿勇氣和社會責任感,捕捉最具震撼力且最富社會意義的題材,以鮮烈的風格留下了經典傑作。代表作品包括被公認為日本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紀錄片《再見CP》(1972)、《戀曲1974》(1974)、《怒祭戰友魂》(1987)、《全身小說家:另一個井上光晴》(1994),在國際上屢獲殊榮且受到廣泛關注。
 
guo_ji_-chen_xiao_dong_chen_hsiao-dong.png

陳曉東 CHEN Hsiao-dong

畢業於輔大歷史系,台灣資深剪接師,擅長使用邏輯分析及組織能力,在不同階段幫助各世代的導演。1989進入業界,於中影製片廠當錄音室助理,參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客途秋恨》等製作。其後跨入剪接部門,至今已於擔任剪接師20餘年。,剪輯作品無數,橫跨劇情、紀錄等類型。2003年以《我倆沒有明天》獲得電視金鐘獎剪輯獎,2011年以《尋找背海的人》獲得金馬獎最佳剪輯。2012年再以《寶米恰恰》以及《跟著賴和去壯遊》分別拿下台北電影節、電視金鐘剪輯獎。
 
 
  • 台灣競賽評審

 
tai_wan_-sirkka_moller.png

Sirkka MÖLLER  (photo by Christian Vagt)

在影展圈任職超過25年,主要關注紀錄片與短片。經歷橫跨選片、行銷、製作,經常於產業活動擔任講者。曾任萊比錫紀錄片與動畫影展、英國雪菲爾德紀錄片影展、馬賽國際紀錄片影展、柏林影展大觀單元的選片委員;曾在許多國家開設影片提案、剪接、行銷、放映等各式工作坊。2008年起為柏林影展新秀營(Berlinale Talents)的紀錄片工作坊(Doc Station)統籌,並擔任許多影片拍攝計畫與剪輯之顧問,致力於發掘與協助後起新秀。
 
tai_wan_-anna_har.png

Anna HAR

擔任KOMAS影像民主與平權影像推廣機構的節目專員4年後,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攻讀視覺人類學碩士。身為馬來西亞與東南亞紀錄片重要推手,專長是發展以社區為單位的影音小組與草根影像活動,擁有製作馬來西亞與東南亞國家社會議題相關紀錄片的豐富經驗。她曾任電視製作公司之創意總監,並創立製作公司Big Pictures Production。現於KOMAS擔任馬來西亞人權影展策展人。
 
tai_wan_-long_nan_yi_sa_ke_fan_ya_si_lungnan_isak_fangas.png

龍男.以撒克.凡亞思 Lungnan Isak Fangas

執導過多部紀錄片作品,其中《海洋熱》曾於美國、台灣、韓國獲得許多獎項和參展的肯定。2010年首次監製的八八風災紀錄片系列,以《沈沒之島》榮獲2011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暨最佳紀錄片大獎。曾擔任原住民族電視台節目部經理、台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及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和文化部長片輔導金的評審。現職為韶光電影公司的監製與導演,其創作理念是透過電影故事來解決台灣問題。
 
 
  • 華人紀錄片獎評審

 
hua_ren_-thom_powers.png

Thom POWERS

從事策展與製片工作已逾20年,著重紀錄片敘事與發行的新潮流。現任多倫多電影節選片人、日舞影展線上串流平台Sundance Now選片人、美國最大紀錄片影展DOC NYC及Stranger Than Fiction放映活動之藝術總監,以及諸多紀錄片相關活動與影展之選片人。於不同機構教授紀錄片製作逾12年,從事策展選片工作前,為HBO與美國公視PBS拍攝紀錄片10年;在此之前曾任職於出版業。
 
hua_ren_-feng_mei_hua_may_fung.png

馮美華 May FUNG

1977至1985年間曾創作十餘部獨立實驗短片。1986年開始從事錄像藝術創作,至今放映作品共20餘部。1994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頒發獎學金前往紐約參研錄像藝術。1999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發展獎學金」(錄像裝置藝術)。現從事獨立錄像藝術創作、藝術行政、教育、策劃、評論工作,擔任民政事務局和香港藝術發展局顧問和評審員。曾任職政府管理人員20餘年,並曾任進念.二十面體的經理和香港藝術中心受薪顧問。2002至2007年任職於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為項目總監。2006至2009年為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的創意教育總監,繼而為副校監至2012年8月,去年為書院的顧問。過去幾年至今是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的兼職導師。在達微慈善基金支持下,於2005年成立非牟利慈善藝術機構《艺鵠》,並協助管理富德樓「直立」藝術村18個藝術單位。現任《艺鵠》主席,亦為鮮浪潮電影有限公司董事成員之一。
 
hua_ren_-jiang_xian_bin_ben_tsiang.png

蔣顯斌 Ben TSIANG

2004至2006年開始思索華人社會如何受惠於紀實影像的力量,並成立CNEX視納華仁,透過10年百部華人紀錄片,為華人的當代重要議題留下各種形式的紀錄與文獻,促進國際社會與華人群體的文化交流。至2017年,CNEX已成功舉辦十屆國際主題紀錄片影展,成為台灣民間最大的紀錄片影展單位。2010年,更創辦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CCDF),相繼與許多重要的國際影展及大會如Sundance、IDFA、Tokyo Docs等締結了結盟合作,成為華人紀錄片對接國際平台與道路的首選。同時,CNEX監製的作品屢獲殊榮,包括威尼斯影展、法國真實電影節、台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等重要獎項。2017年受邀成為美國影藝學院的終身會員,並將擔任奧斯卡金像獎紀錄片的評審委員。
 
 
  • 青少年評審團獎評審

20180413-img_0992.jpg
 
王亮云、朱致遠、朱健新、吳姿澐、呂沛慈、李芳慈、李若慈、林佳錡、徐暄、張子宜、張巧瑩、張沛潔、莊瑋晴、莫惟淳  、陳以恆、陳宇颿、陳依倫、陳俐潾、陳美玲、黃靜盈、廖子甯、劉宜柔、鄭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