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簿代表圖
影展資料代表圖

神衍像

作者回到自己的故鄉,以族民和書寫者的雙重身分,對11戶村民、20餘人組成的「細毛家」進行了考古學式的觀察,呈現細毛家的歷史和神話。他也創作了幾類物件置於環境中,考察作品與當地生活如何因互動產生意境,並傳達故鄉的宇宙觀。細毛家雖處歷史的角落,卻藉由作者的拍攝記錄,成為歷史的要角⋯⋯

飯碗

本片記錄了一名在南京市鼓樓區「無證佔道經營」的水果攤攤主,試圖討回被城管沒收的水果攤的故事。而鏡頭背後的導演,一名帶著正義感和天真的女大學生,在追蹤事件的過程中,漸漸發現其中錯綜複雜的「規則」。

紅色聖境

看紅色聖境
憶革命先烈
跟共產黨走
過幸福生活
 

怨恨

罵人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和問候一樣,只是普通的語言表達方式,但在當代社會罵人,往往淪為「不文明」、「沒教養」。本片記錄了武漢街頭「摩的」(摩托計程車)的鬥罵,網路聊天室的瞎罵,和北京一些有罵人願望者的表演。

青春墓園

重慶沙坪公園裡有個特殊的墓園。1967年,文化大革命席捲 China,山城人自古的火爆性格,再加上重慶擁有眾多軍工業,武鬥激烈居全國之冠。無數青年彼此廝殺,留下了痛苦與這座墓園。38年過去了,人們對這座墓園是記得或遺忘?

三里洞

這是一部礦工之子拍攝關於他父輩的紀錄片。1955年,300多位來自上海的熱血青年,懷著支援大西北建設的夢想來到銅川三里洞煤礦。50年後,當年的建設者大多不在了。本片用15個片段,記錄依然生活在當地的老礦工、已故者和那個即將消逝的時代。以礦工的群像,見證了生命的堅韌和尊嚴。

木幫

黑龍江省的森林開發已超過百年,由於交通不便等原因,至今仍採行舊有的生產方式,兩人一組,備好一冬糧草,選定吉日進入深山,開始了冬天的伐木生活。一片片原始森林被砍掉運下山,其中一棵生長幾百年的大樹被製成棺材,春天時,它盛殮著老伐木工重回山上,埋在它曾生長的地方⋯⋯

夢遊

2004年夏天,畫家王永平拍攝首部電影,由他自己和朋友出演自己的故事。拍片過程彷彿他們過去生活的搬演:在網路上被評為天才的詩人,現實生活中卻是個看門人;畫家陷於家庭與情人的糾葛中,很少畫畫;劇組沒錢,拍攝時斷時續,使王永平萬分焦慮……這些人,在炎夏中繼續著他們的夢遊之旅。

城市剪報

將剪輯視為電影創作美學關鍵的導演柏林納較早期的實驗創作。他將大量影像與聲音素材,透過精巧的剪輯,堆砌出看似沒有故事性,卻在仔細推敲後出現萬千妙趣的馬賽克圖像,對比著夢與現實,展現他獨特的技巧與觀點。

電光世紀的神話

科技文明是知識理性的堡壘,或是雲端的神祕幻夢?柏林納以獨特的蒙太奇技法,拼貼洪荒奇景、文字符號、電光殘影與機械意象,搭配傳播學大師麥克魯漢的評論與打字機聲響,以思想與感官的華麗爆炸,帶我們進入電光世紀的神話。

訂閱 RSS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