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簿代表圖
影展資料代表圖

基桑加尼日記

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後,十萬名背負屠殺者惡名的胡圖族,逃至基桑加尼雨林中。三年來被蓄意遺忘的難民營,在強國的暗鬥中,以每日百條人命死去的代價等待緩慢的食物補給,與絕望的返國承諾。導演搭上聯合國的救援列車,以23天的影像日記,直視令人不忍卒睹的真相慘況,完成震撼人心的非洲首部曲。

漂流馬戲團

「女士們、先生們,好戲登場了!」馬戲團主持人艾米爾精神抖擻地開場,為觀眾打造瞠目結舌、忘卻現實的超凡演出。然而,聚光燈熄滅,艾米爾也是一家之主,帶著大家庭與馬戲團,一站接著一站巡迴登場,不止歇地穿梭於奧地利冬日地景。漂泊者的家庭意義,永遠在路上。

灣生畫家-立石鐵臣

灣生,即日治時期出生於台灣的日本人。畫家立石鐵臣,1905年出生於台灣,曾親歷台灣戰後的秩序混亂,他在台期間的作品,記錄了台灣風土、人情和民俗。本片以獨特觀點切入二戰前後的台灣歷史,透過孫女旁白、遺留畫作與當事者的親身證言,追索政治、經濟、家庭之於其創作的影響,耗費近十年終於完成。

靈山

鏡頭凝視一位深居山中的太魯閣族耆老,他開始以最熟悉的語言,緩緩道來自己的生命經驗與歷史記憶,過往的檔案影像宛如回憶穿插其中,真實的生命樣貌變得不再單純。歷來的統治政權在台灣島嶼留下許多痕跡,也帶來文化上的影響,親身經歷這一切的原住民族,如何才能以「正名」的主體姿態參與其中。

蘋果的滋味

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香港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成功移植壹週刊、蘋果日報到台灣;2008年,二次政黨輪替,壹傳媒進軍電視,然而在港、中、台詭譎的政治壓力下失敗。沿著歷史,導演深究壹傳媒的羶色腥與狗仔文化,帶出新聞自由的價值捍衛,既精彩又諷刺。蘋果咬一口,滋味如何,台灣人最懂。

戲台滾人生

20年前,業餘傳統歌仔戲班「壯三新涼樂團」於宜蘭成立;老藝師過世後,由兒子接手團長,一群快樂的傻子扛下傳承「本地歌仔的使命;20年後,苦撐的戲班被國家登錄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團體」,喜獲經費補助,但附帶的評量規定卻令戲班內耗崩解,念茲在茲的老團長始料未及,這竟是技藝失傳的最大危機。

雲之国

與那國島,日本最西的島嶼,緊鄰著我的國家台灣。某天,島民決定獨立,然後跟台灣建交。這兩個島嶼命運相似,地處世界邊陲,各是日本和中國的政治獵物,「存在」對它們來說都是沉重負擔。我像觀光客來到與那國島,卻在「異國」發現自己,發現原來無論是人、土地、生命,都是被全世界遺棄後才「存在」。

就是這個聲音

數十年來,吳樂天以「義賊廖添丁」講古流行民間,政府對其恨之入骨,然而那卻是民主的伴奏,自由的號角。戒嚴時代,他暗渡陳倉,以游擊電台擾亂黨國媒體,被視為廖添丁再世。挺過牢獄,躲過追殺,他重返江湖的傳言始終不歇。近年,街頭運動風火再起,本尊悄悄現身,虛實傳說與荒唐歷史,尚待一一說來。

35段影像詩篇,透過拼貼織串成一個關於「聽」與「看」的海洋故事,沒有旁白與配樂,僅有漁人對話。環境紀錄片大師柯金源,這次挑戰極簡形式,以最質樸、純粹的影像舖陳,單純而直接的凝視,呈現海洋的美麗生命,人類從海洋擷取各種養分的共處方式,以及海洋反撲的殘酷力道。

挖玉石的人

2012年底,緬甸軍政府與少數民族克欽獨立軍開戰後,許多原本簽訂了合約、合法開採玉石的財團被迫停止,綿延上百公里的玉礦區變成戰區。緬甸各地的工人,湧入克欽省玉礦區,冒著被軍警逮捕、被土石掩埋的風險,只為挖到上等玉石,過上好日子。片中低限偷拍的拍攝方式,也意味著礦區中的某種日常。

訂閱 RSS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