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迷霧中的孩子》導演何黎艷

作者
林禹希、楊依瑄、廖多加、鄭羽棋(青少年評審)

紀錄片《迷霧中的孩子》聚焦在主角琪對於苗族赫蒙搶婚習俗的應對,讓觀眾體會琪一開始的無知到最後的無助。藉由細膩的畫面安排與長時間的貼身拍攝,見證並陪伴女孩們成長與自覺的過程,並令人思考社會現實的呈現與紀錄片倫理兩者應如何拿捏?究竟童年是如何消逝的?

究竟童年是怎麼消失的?搶婚文化下的童年記憶

紀錄片《迷霧中的孩子》描述琪與父母在雲霧裊繞的越南山區務農度日,她對外面的世界和成長充滿好奇與想像。苗族赫蒙的村落裡盛行「搶婚」習俗,姊姊未成年就為人妻母,琪告誡自己別步上後塵,但除夕那夜,父母返家卻發現琪不見蹤影。

本片導演何黎艷,來自越南河內,之前就讀新聞系,由於更喜歡自由影像創作,隨後辭去記者的工作。因緣際會下,在苗族的一個影像繪畫工作坊,巧遇紀錄片中主角琪與她的母親,而琪對於鏡頭並不陌生,並歡迎導演紀錄她的生活,因此開啟三年多的紀錄拍攝。除此之外,片中琪與朋友們唱歌的片段,是琪主動請導演拍攝的。那是琪非常喜歡的一首歌,希望導演能幫她記錄下來。因此對於導演而言,這不僅僅是自己的創作,是一個她與琪共創的過程。

導演表示,一開始的紀錄動機,純粹只是想藉由拍攝琪的童年找到和自身童年共鳴的地方,並且在模糊的童年記憶裡,帶著大家思考「究竟童年是怎麼消失的」?沒想到在拍攝過程當中,遇到琪被搶婚的突發狀況。那一次的事件讓導演深受影響,並發現她必須記錄下去,因為這部片似乎會關係到琪的未來。因此除了探討童年,也希望大家看到搶婚的議題。「但並不是想要去探討議題本身,因為議題實在是太龐大了,只希望可以讓大家看見她們在經歷些什麼。」
 

di_12_years_old.png

 

從玩伴、姊姊,到母親——拍攝過程中不斷昇華的感情

導演與琪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一個苗族的工作坊,相處的過程中發現琪和她的家人都非常友善且願意被拍攝,於是選擇了琪作為拍攝對象。拍攝過程中,導演大概一年會有五到六次的拜訪,且都住在琪家,這樣的模式持續了三年多。特別的是,雖然導演每次拜訪都待在族中三個禮拜,但真正拍攝的時間卻只有三四天。在拍攝之餘的期間,導演會盡量融入他們的生活,以盼能與琪有更多的互動,也期望看見族中真實的生活樣貌。

透過一直以來的相處與互動,她們的感情日益升溫,導演的角色從兒時的玩伴,漸漸變成了陪伴在她身旁的姊姊,而隨琪年齡增長、接觸愛情後,導演也就變成了像是母親的角色,會給予琪一些叮嚀、擔心琪受挫或遇難。

在訪談過程中,導演提到停止拍攝的原因。儘管在片中琪看起來調皮,但她其實非常用功,成為了全校400人中少數獲得獎學金的人。這筆錢足夠支付琪上大學的費用,甚至還能去澳洲讀大學,家人跟導演都很為琪感到驕傲。從那個時候,導演覺得琪已經成長了且具備足夠的自信,不需要再每天跟拍、照顧她,也終於可以放下擔憂,於是停止拍攝。
 

children_of_the_mist_-_still_di.png

 

搶婚=陋習?隱藏其中的文化脈絡

導演觀察到赫蒙族男性對搶婚一事多數沒意見,而女性則有多元聲音,且搶婚的結局有好有壞:有人被強暴後逼婚,甚至被販賣到中國,但也有人獲得好丈夫,過得很幸福,或藉此爭取自己的戀愛,與社會地位較高的妻子結婚。

琪的村莊距離學校很遠,曾有同班同學在上學路上被強暴、綁架,因此琪的爸媽對學校的信賴感低落,再加上那村莊的小孩在接受教育後大部分沒有很好的發展,所以琪的爸媽對教育持保留態度,思想擺盪於傳統與現今社會價值之間。琪的媽媽一方面希望琪有自主權,另一方面也相信著搶婚這個文化,甚至認為搶婚可以賦予赫蒙族的女性權力。她認為第一個搶婚的人就是自己最好的對象,因為自己是被迫嫁給對方的,對方有責任把自己照顧好,所以如果到時候家庭發生問題可以怪罪丈夫就好,但自由戀愛的婚姻沒有人可以責備,父母也難以插手。

片中琪的媽媽時而不願嫁出女兒,時而談論嫁妝金額,這看似矛盾的行為是因為有幾點顧慮:來搶琪的男孩旺的大嫂跑去嫁給中國人,哥哥因此服毒自殺,琪的媽媽擔心旺會因搶婚失敗而步上後塵。除此之外,琪的弟弟未來也可能會去搶婚,如果女兒現在拒絕搶婚,兒子今後搶婚會站不住腳。

 

di_selfie.png

 

「我們經歷了童年,現在必須拋下童年,然後重新看待自己的生命歷程。」

導演在拍攝《迷霧中的孩子》的過程中,尋找到了自己的童年,也同時運用影像記錄了琪那珍貴的童年回憶。

片中拍攝琪遇到險境的當下,導演沒有想過「如何平衡『中斷拍攝』與『繼續記錄』」,因為導演把琪當作朋友,所以出於本能地伸手救琪,但當地的文化認為男女喝了分手酒後,家人就不能再插手介入,所以當時馬上被琪的奶奶阻止了。導演對此十分氣憤,事後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琪,因此將近半年的時間沒有再回來拍攝,且導演表示希望琪能像自己一樣,繼續求學、擴展視野,進而反思自身文化。

目前,琪已經結婚、生子了,而琪為了照顧年幼的孩子,選擇放棄獎學金並中斷求學。導演一開始為此感到遺憾,但他後來想想,覺得琪步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應該要給琪多一些時間適應新生活,或許未來琪的生活穩定後,能透過紀錄片《迷霧中的孩子》所獲得的獎金繼續升學、擴展視野。最後導演有一個小小的夢想:希望紀錄片《迷霧中的孩子》在到越南電影院放映之前,可以先跟琪的族人分享,並且在當地舉辦行動電影院。

不一樣的視野

面對極具複雜性的搶婚習俗,導演以一個女孩童年的消逝,讓該族群的人們有所思考,也期望各國的觀眾循著自身文化脈絡,獲得專屬於個人的觀影體驗,並以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傳統文化。

身為青少年的我們,站在引領下個世代的山峰,卻也彷彿是迷霧中的孩子,價值觀尚未定型,對未來仍充滿迷惘,期待走出迷霧,活出自由的樣貌,卻又害怕在過程中失足而一蹶不振。片尾那句「真希望我能再當一次小孩」總結全片,令年齡相仿的我們反思:在經過成長的洗禮後,我們是否還能以純真的眼,去看待這複雜的世界?
 

20220528_mi_wu_zhong_de_hai_zi_qing_shao_nian_ping_shen_zhuan_fang_he_zhao__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