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金門的故事——專訪《金門留念》導演洪淳修

作者
朱家樂、陳謙曜、廖佳樂(青少年評審)

《金門留念》為第二部洪淳修導演執導、以金門事物為題材的紀錄片。在結束《刪海經》的製作後,導演收到一位金門觀眾的回饋,他說:「臺灣從工業、經濟發展開始,發現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破壞問題後,才開始提倡環保。我們金門是被迫跳過了工業發展經濟發展,直接進到提倡環境保育的時代。很多金門人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觀點。」

前作《刪海經》的環境議題多是臺灣本島人關注的焦點,而經歷四十七年軍管時期、保衛中華民國前線的金門犧牲了經濟發展,金門人更在乎的或許是軍管留下的故事或傷痕。得到回饋後,洪淳修導演認為金門人的觀點十分值得深入探討,於是在《金門留念》中透過更深度的田野調查,透過片中的人和他們的故事,嘗試用金門人的觀點來看金門。

穿針引線的李國明攝影師

導演分享提到最初完成的片長為98分鐘,片中有許多歷史事件的脈絡。不過,在把第一版給朋友們看之後收到了許多回饋:對歷史事件很有興趣的朋友很喜歡,但也有人認為太多歷史事件的敘述使整部片的架構太鬆散。最後導演選擇捨棄多數關於歷史脈絡、政治的敘事線,以李國明串起整部片的敘述。

對一些太特別、不好理解的形式做出取捨,讓節奏變得明快,片子亦會有趣好懂。李國明作為片中出現的第一個人物,他和金龍相館的存在貫穿了整片,如同桶箍(tháng-khoo,檜木桶外固定木片的鐵圈)一般的存在,李國明讓片中的人物都有所關聯,串起電影的敘事線。
 

 

jin_men_liu_nian_ju_zhao_01.jpg

 

「大家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一家人」

石成梅是來自四川的大陸新娘。在談到在金門從事砲操演練的經歷時,她提到「大家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一家人」,這句話可能會觸動到很多人的政治敏感神經。導演坦言在剪輯時他因為這段畫面應棄或應留思考了許久,也順道問了我們的想法,想知道我們在看到的當下會不會覺得敏感。他提到曾經放給學生看這個片段時,有人當下十分激動地反應說「誰跟你中國人!」。導演說到:「當我們了解他為何會這樣想、你們為什麼會這樣想時,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理解;是臺灣的民主制度底下我們珍貴的地方,因為我們可以聆聽彼此的言論或者是想法。」我們身在臺灣可以談論政治、聆聽彼此的看法後再討論,是否是石成梅對於「國家」的定義更為廣大?故鄉在四川的他緊鄰藏族,且從小受到的教育即為臺灣和中國是一體的思想。縱使金門人、臺灣人看似與其相差甚遠,但她並不會排外,反而覺得大家都是中國人。

jin_men_liu_nian_ju_zhao_06.jpg


生命本來是很單純的,是人類把事情變複雜

「營區裡有動物是很荒謬的。當動物出現在人類的政治圖騰前面時,你會覺得其實生命本來很單純。影片後面有一隻小羊跳過去吸媽媽的奶,就像是我要把你養長大,然後快快樂樂的。都是人類把事情變複雜的。牠們活著原本是一隻羊的樣子,就是生命最初的樣子!」隨時代演變、兩岸和平,過往肅殺、嚴肅的軍事氣氛早已煙消雲散,剩下的是空蕩蕩的廢墟、牆上斑駁的國旗與軍事標語。片中出現許多羊群在了無生機軍事廢墟中的畫面。這些單純的生命,本該在草場上的自在生活,卻闖入人類建造的軍事廢墟,令人感到非常荒謬。

 夾在兩岸之間的金門認同

在片中導演使用了不少過往的電視資料畫面,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金門民眾對著時任總統陳水扁破口大罵,批評民進黨不為金門人著想。當時民進黨提出金馬撤軍論,不僅讓金門人覺得金門變得手無寸鐵,且他們的生計都是仰賴軍人的消費,若撤軍將影響到他們的安全與生計,所以才會對民進黨憤恨不平。「當時在尋找畫面時是無意中找到這段的,因為當時的政壇多是民進黨在批評國民黨難得看到有人指著民進黨的鼻子罵他的不是,看到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就把它放進片中。」導演以這個切入的角度,或許如此安排會讓觀眾覺得金門人都是深藍立場,但事實並非如此。金門人認為民進黨在走向臺灣獨立時常犧牲掉金門的權益,因而身在戰場第一線的他們感到被背叛。若再深入挖掘金門人的身分認同,同樣可發現這是一件極其混亂的事情。人們以「臺灣」稱呼他們的土地,他們手裡卻拿著中華民國身分證,籍貫更超現實的為福建省金門縣,或許這樣的混亂讓金門人更找不到容身之處。
 

jin_men_liu_nian_ju_zhao_03.jpg

 

「走音的國旗歌」凸顯國族主義的荒謬

電影中幾位主角,生命故事的背後皆與「政治」與「國家」有密不可分的關聯。至於又是哪個國家?有許多故事可以談。導演使用了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國旗歌」串起了整個故事。片中有位老兵坐在海邊,用口風琴演奏著走音的國旗歌。雖然吹走音了,但卻莫名的吻合,帶著濃厚的情感,像在述說著面臨衰敗的故事。

人們喜歡用血統、國家區分彼此,帶來許多不必要的歧視。在洪淳修眼裡,國族主義是十分危險、荒謬的事情。因此在談論比較政治性的題材時,配樂不見得是一種催化劑,反而是凸顯那股突兀的政治荒謬。後製時,配樂師請了一位小號手演奏一段配樂,吹了一首「正常的」國旗歌,導演卻說:「這太正常了啦!感覺好像要強盛起來了,不可以這樣玩啦,因為國族主義是會把人推向滅亡的嘛!」最後,配樂就像片頭老兵吹走音的口風琴一樣,設計了一個走音的變奏,暗示著國族主義的衰亡。社會總是期望事事精準、完美,但有時真正成功的反而是那些「不完美」。導演所設計的配樂不追求完美無瑕,而是情感的投入。走音的演奏,因為背後帶著濃厚的情感,反而成功凸顯政治的荒謬。

金門的故事 未完待續

從小生活在臺灣本島的我們在教科書上習得台澎金馬。然而同樣的年歲,相隔兩百六十餘公里的金門與臺灣卻發展出完全不一樣的樣貌。《金門留念》所留下來的,不只是金龍相館中泛黃的相片和電視裡播放的新聞片段,背後更是數十載下來金門歷經砲火戰亂,直至和平、開放的縮影。而金門上的故事仍然繼續寫著,記錄著這座佇立在臺灣與中國之間的島嶼不凡的面貌。
 

20220604_jin_men_liu_nian_qing_shao_nian_ping_shen_zhuan_fang_he_zhao_.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