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鑛》映後座談

作者
 鍾佩樺

時間:2025.04.19(SAT)16:30
地點:高雄市電影館
主持人:翁皓怡
出席影人:小田香 ODA Kaori
譯者:張克柔
攝影:魏肇儀

tidf_0419-10.jpg

主持人
這場放映的《》其實是地下三部曲的第一部,待會大家有任何問題或是心得都可以跟導演交流,我們就先熱烈掌聲歡迎導演。首先在開放觀眾提問之前,我先簡單問幾個基本問題。首先請問導演,因為我們知道這部片,如同大家剛剛看到片頭有一張「film.factory」的字卡,本片其實是小田香導演在賽拉耶佛求學期間,在「電影工廠」這所電影學校拍的畢業製作,想請導演分享一下為何當初會決定拍礦工廠,以及這整個緣起與契機。

小田香
如同剛剛介紹的,我在賽拉耶佛讀了三年的電影,當初並非一開始就決定畢業製作要做礦坑主題,是因當時我的指導老師貝拉・塔爾(Béla TARR)跟我們說,你們年輕人要拍電影,一開始就跟演員合作的話,其實還不擅長跟演員互動,以及可能一開始還不太擅長經營劇本,所以建議我們一開始拍攝長片,可以先改編原著,從既有的劇本、文本作為基底來創作,因此他當時有一堂課就是改編劇本。當時老師指定給我的,是一篇卡夫卡的短篇小說,中文翻譯是《煤桶騎士》(The Bucket Rider, Der Kübelreiter),說的是一位非常貧窮的青年,在寒冷冬夜去煤炭店乞討的故事,因為跟煤礦相關,當時我才會到礦坑去做田野調查。

主持人
延伸一下,剛剛導演提到這篇卡夫卡的短篇小說,我也滿好奇剛剛有提到說長片的劇本創作,那其實應該會一個虛構劇情片劇本,或是說是一個故事,導演為什麼會決定要用紀錄片的方式?是一開始就決定用紀錄片呢?還是其實也有寫過劇本,或是也有想過要用虛構故事處理?

小田香
我一開始去田調的時候,其實基於安全,他們沒有讓我進到礦坑裡,後來是漸漸稍微打好關係之後,他們才放我進去,讓我實地觀察礦工們的工作。我就近觀察那些礦工工作的實際情況之後,我就覺得要把他們現場勞動的不管是環境或心境,融入卡夫卡的短篇小說中去拍成一部劇情片,這對當時的我而言是沒有辦法的,我覺得自己能力沒有到那裡,如果要硬拍的話,那就是強說愁,會是很勉強的工作。

但是因為還是有改編的那堂課,所以我還是要交作業嘛,不交作業老師會生氣(笑),所以我還是拍了一些簡單的影片,但同時也把那些田調的影片和我後來上課的作業交給老師,跟他說我在這邊觀察到這些,我看到、我想拍的是他們的工作狀況,有沒有可能用紀錄片的形式去完成我的畢業製作。

主持人
剛才導演提到說田調時去礦坑,一開始沒有辦法進去,所以我也滿好奇這過程,後來是花了多少的時間才真正進入礦坑?從第一次去到礦坑到後來進去拍攝,以及這整個拍攝過程,在地底下具體到底待了多久時間?

小田香
因為我那時候是學生嘛,所以我是有學校的,我以學校的名義去跟他們說明,我是為了學習才想進入礦坑,然後我的目的是什麼。第一次他當然就是拒絕我,但後來前往說服了兩三次之後,最終還是以學校的名義成功地說服他們。但基本上礦坑是不會讓沒有受過訓練的人進去的,既然他們開了這個先例,他們就指定了一位算是礦工的工頭,一位叫梅爾的先生,要我跟在他後面,不能離開他,只能跟著這個人行動。他每次到坑口的時候,都會跟我說,等一下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不負責,你自己要為你自己負責任。 

其實我出生時,日本已經沒有運作中的礦坑了,雖然我知道日本還留有一兩座以博物館名義被保留的礦坑,作為觀光用途,但實際上已經沒有活的礦坑。所以我去田調時,是我第一次進入真正的礦坑,更何況是進到了地底300公尺之下的世界。那是我第一次體驗到在這麼長的時間,照不到陽光的狀況。下面很黑暗,又很深,更重要的是聲音的感受。在地底的時候,所有聲音,包括現場的震動會一直會打到身體上面,那是我第一次體驗到在洞窟裡面,長時間跟那些非常震耳欲聾的聲音共處是什麼感覺,但那個世界又讓我覺得很美麗。

tidf_0419-11.jpg

主持人
我最後想再問一下,剛剛導演提到了聲音,聲音讓大家在觀影時也滿有體感的。很好奇的是,因為導演是自己做的聲音設計,這個過程,以及大家剛可能有注意到後面有一個靜音的段落,另外是在導演其他作品中,例如稍早放映的《沉洞》,導演有時候會加入畫外音,但這部片是完全沒有,大部分都是環境收音的,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聲音設計的部分?

小田香
我們在這部片的聲音基本上都是用現場的同步收音,因為下到礦坑後,整個工作團隊就只剩下我一個人,我就是跟著剛剛提到的那位一直走,燈光就是頭盔上的頭燈,那是現場唯一可以使用的光源。聲音也沒有其他人可以幫我錄,所以我就只能用攝影機裡面內的錄音去錄現場的環境音。唯一在剪接時在聲音上有做過處理的,就是剛剛講的後面抽掉聲音變成無聲的部份。另外一個就是在長鏡頭的部分,也稍微有在聲音上面做一些處理。

主持人
好的,現場觀眾有想提問的都可以舉手。 

Q1
導演你好,就是我在影片看到礦工幾乎都是男性,他們一開始對於一位外國女性導演 想要拍攝他們有什麼反應?或是在跟他們溝通上有什麼趣事?第二個問題是,在畫面上有看到一、兩隻狗狗,我想知道狗狗是在礦坑生活,還是他們是怎麼在那邊的?

小田香
那些男生都覺得有女生出現很新奇。平常有一些記者去訪問時,也會進去一、兩次。但我是大概在半年的時間內進去大概10次左右,所以到後來他們看我的眼神,可能也會覺得這女生又來了。再加上他們分不清楚亞洲臉孔,不知道你是日本人、中國人還是哪國人,所以對他們而言,就是一位亞洲小女生一直出現。基本上大叔都非常親切,只要我的器材沒有打擾到他們工作,他們都對我非常的好,然後領班也是一直讓我跟在他旁邊。

關於狗狗,畫面上看到的狗,他不算是礦坑那邊養的,應該說不是誰家養的,那邊還是有很多野狗,但也不是完全的野狗,就是住在那一區的狗。 

主持人
好,那還有觀眾有問題想要提問的嗎?

Q2
謝謝小田導演,這部片我知道是紀錄片,我們也看得出來都是用鏡頭在剪輯的,以鏡頭帶出、鋪陳出來的故事,算是有故事。我有幾個小問題:一開始看到那些木頭,那些木頭在礦坑裡面有什麼作用?再來就是最後鏡頭之前,那些鐵鍊吊的那些生活用品是什麼意思?最後是您所有畫面都只使用現場收音,只有一個部份消音,這個安排有什麼用意嗎?是時光在流走嗎?還是說是收穫很豐富嗎?可以幫我們做一些簡單的介紹嗎?謝謝。

tidf_0419-03002.jpg

小田香
一開始出現的那些木頭呢,當礦工往地下挖掘時,地底下不是會出現一個洞嗎?但如果就那樣繼續往前挖,或者放著不管的話,就會有坍塌的危險。所以要用木頭來加固側面和上方,主要是作為一種阻擋或支撐的用途。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那些懸掛著的生活用品,主要是因為坑下還是有一些櫃子,給礦工放個人物品,可是因為人很多嘛,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有分配到可以放東西的櫃子,所以他們基本上換完衣服下去之後,若還有一些東西,他們就用鍊子把它吊上去,可以放在上面,不會帶下去。或者是有一些沒有櫃子的人,就會都用這種方式把自己的物品吊起來。另外現場會看到一些木材或鐵板,主要是用來放挖出來的礦,用以運送到較深處的地方,有些鐵鍊就是要把這些板子輸送進去,算是輸送帶的功能。

無聲的處理則有兩個原因,第一,通常工人在下面工作都是八小時一班在輪班,但我下去拍攝頂多待四小時,雖然只在裡面待了一半的時間,但你在坑中與那些很巨大的聲響共處,其實身體會進入一個很抗拒聲音的狀態,中間可能會有一段時間,彷彿進入無聲之境,聽不見聲音,因為你的整個身體產生了抗拒。我很想要藉由影像,把那種因為在噪音之中,反而聽不到任何聲音的狀態呈現出來,所以那一段就把聲音抽掉了。其次是,在無聲之後有出現一個鏡頭,它的聲音是比較大的,所以我也想要讓聽者先稍事休息,再呈現後面巨大的聲音,反差會比較明顯。

Q3
導演好,我想請教的是,剛剛提到導演在半年間進到礦坑十次左右,每次的拍攝前,在心態上會給自己什麼心理建設嗎?或是有什麼樣的目標或期待?會好奇的理由是因為上一場的映後座談,導演好像有提到自己其實是怕黑的。另外無論是剛剛的影片及導演昨天的短片所採取的紀錄片形式,可能是重新拍攝或是訪談,觀眾好像可以去想像執行的過程,也會覺得導演可能有預想和計畫。但來到礦坑這麼不熟悉的環境,好像是很難預測情況。甚至考慮到畢業製作可能也有時間壓力,在這種壓力和不可預期下,請教導演是怎麼調適的,謝謝。 

小田香
因為我不會講波士尼亞語,在我去拍攝的十次裡面,只有第一次跟最後一次有請會當地語言的朋友來幫我翻譯,第一次是跟他們講造訪的原因,最後一次則是收尾道謝,這兩次有請翻譯好好地用語言溝通。但中間的幾次,我就完全處於一個未知的狀態,自己一個人拍攝,也想像不到礦坑中會發生什麼事情,純粹帶著一個體驗的心態下去 。至於每次在心理準備上,因為下面真的還滿危險的,所以會很注意不要打擾到他們的工作,以及盡量不要讓自己發生危及生命的狀況。也會好好聽領班的話,他提醒我什麼,我就是跟著他就對了。其實每次在出發之前,我會先在地面上換工作服及長靴,接著跟大家還有礦坑的老闆,算是裡面比較像是老大級的人物一起喝杯咖啡。因為語言不同無法交談,所以只能無聲地、默默地喝咖啡,其實那段時間對我來說是壓力最大的。

基本上我自己在做任何創作的時候,我都不會先設定什麼時候一定要做完。當然我們自己在做獨立製片,或是說畢業製作的時候,一定會從各地去籌措資金,多多少少會有時間限制,但我自己比較不會把這限制當成絕對條件。假使我在畢業之前真的沒有完成,需要為了畢業硬是結束這部作品,那或許還需要思考一下。還好我的指導教授貝拉・塔爾,或是我們這部片的製片,都沒有給我時間上的壓力,都沒有要求我一定要在什麼期限之前完成。

主持人
我覺得結束在這裡非常剛好,我們不只進入礦坑,好像也經歷了小田香導演整個拍攝的過程。如果大家喜歡這部作品,也還有想要問的問題,明天兩點會有地下三部曲的另外一部,也就是最新的片《GAMA》的放映,非常歡迎大家來看。我們再次以熱烈掌聲謝謝小田香導演及克柔的精彩翻譯,謝謝大家。

tidf_0419-0303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