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與挪用:檔案變形記
個人與國族的故事、歷史輾壓的印記,以及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都凝結於影像載體之中。創作者們拆解既存影音,從原脈絡中提取出不同元素,挪用至精心佈置的陌生場景,進而構築出全新場域與敘事。 這些創作手法顛覆並解放檔案的形式與內容,從中挖掘媒材特性、形塑出刺探政經、社會、文化、個人家庭等關係的美學策略,用以質問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關聯與轉變。 TIDF專文|解放記憶──挪用電影的可能與多樣性
雙面斯洛伐克|彼得.克雷克斯&維拉.恰卡紐娃
斯洛伐克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絲絨革命」爆發,社會主義體制於隔年瓦解,於1993年和平獨立為捷克與斯洛伐克。變動的過去積累複合為今日現實,創作者以各自的方法予以回應。 彼得.克雷克斯帶著幽默感及好奇心走入現場,與被攝者共創重演生命故事。縱使命題龐大如政局戰事,也能從口述回憶溫柔地以小見大,或以表演行動嘲諷時局。 維拉.恰卡紐娃則擅於融合不同類型的表現手法,早期作品混合紀實虛構,...
焦點單元|時代的隱喻:名為緬甸的真實
緬甸獨立電影在極少資源、極大限制下,透過在地影展、電影教育機構等途徑串連,逐漸發展出以「集體」為貌的電影社群。然而,這個國家多次政治動盪,對一切影響甚鉅,令現實日趨複雜。 本單元以近年新作為主,往年舊作為輔,展映26部跨類型的緬甸電影,柔和的電影語言中,總藏著多層次的隱喻,訴說著難以直接描述的故事,如心情日記、前線紀錄、未來狂想、音畫實驗等等。創作者們皆以獨特視角與語彙,...
高雄限定專題|小田香
1987年生於日本大阪,擅以音畫調度探索記憶。曾留學塞拉耶佛三年,2016年於貝拉・塔爾的指導下完成電影學位。首部長片《鑛》於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獲評審團特別提及獎,並入選TIDF等多項國際影展。後續作品也受邀至世界各大影展放映,如德國萊比錫紀錄片與動畫影展、鹿特丹國際影展等。2020年獲頒首屆鼓勵新銳創作者的大島渚獎,隔年再獲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新人獎(電影類),...
台南限定專題|拉明烏
拉明烏為緬甸製片、導演,畢業於賓州蓋茨堡學院,後於2013年與友人共創「Tagu Films」緬甸獨立電影製作公司,致力於透過電影呈現緬甸社會的現況。「Tagu Films」近年在緬甸不同民族區域舉辦電影工作坊,開發不同創作者的劇情片與紀錄片。本次來台除將出席《十年緬甸》與《陌生成家》映後座談,更獨家放映其過往短片輯。包括關注緬甸軍政府強制收歸農地引發農民持續抗爭的《平和大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