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DOC報名簡章
「DOC DOC紀錄片工作坊」由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主辦,邀請資深創作者與新生代台灣紀錄片工作者集聚一堂,針對拍攝中的作品深度討論、挖掘創作動機,並強調學員間的交流及互助,一同探索紀錄片創作的可能性。
有別於其他的工作坊,DOC DOC期待不再是為了「完成」一部作品,或因為特定提案、發行的目的而去設計課程;如果紀錄片創作是一場長途跋涉,我們更希望的,是創造一個對所有創作者開放的「共學」場域,針對手邊的拍攝計畫進行討論,彼此陪伴、相互激發。
第十三屆DOC DOC紀錄片工作坊將於10月13日至16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辦,並邀請到導演廖克發、剪輯師雷震卿,與民眾劇場工作者曾靖雯共同擔任導師,期待透過作品討論、身體工作坊等環節,和學員在四天中緊密互動,帶來不一樣的觸發!
線上報名
廖克發
馬來西亞出生的台灣導演,從事紀錄片與劇情片創作。第一部劇情長片《菠蘿蜜》入圍釜山國際影展新潮流競賽單元以及金馬影展最佳新導演提名。短片《妮雅的門》也曾在釜山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菠蘿蜜》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並獲選坎城影展世界電影工廠新導演工作坊。其兩部拍攝家鄉的紀錄片《不即不離》與《還有一些樹》依然面對馬來西亞政府的審查禁止,創作持續反映真實世界。曾參與東京與柏林影展新銳營與金馬電影學院,也常擔任亞洲紀錄片訓練營,DOC DOC、Asiadoc、FFD、New Asian Scenery等導師與評審。
雷震卿
自膠卷時代進入中央電影製片廠成為末代學徒,從影逾三十年,目前為資深剪輯師,也在台北藝術大學電影系和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授課,常獲邀擔任各項電影獎項評審,近年亦參與多部紀錄片的結構諮商與剪輯指導。剪輯作品橫跨劇情、紀錄類型,兩度敲響金鐘,2018年以劇情長片《誰先愛上他的》榮獲金馬獎最佳剪輯,其他重要作品尚有《熱帶魚》、《魔法阿嬤》、《囧男孩》、《郊遊》等;亦操刀蔡明亮導演「行者」系列多部概念短片的剪輯工作,如《無無眠》、《西遊》、《夢遊》、《金剛經》等。紀錄長片作品則包含《日常對話》、《移動邊界兩百年》、《排灣人撒古流,十五年後》等。
曾靖雯
民眾劇場工作者,【木有枝】劇場人文工作室負責人,「紅鼻子醫生關懷小丑協會」南區駐地演員。2007年起投入民眾參與式的劇場實踐迄今,以「受壓迫者教育學」及「被壓迫者劇場」為主要的實踐理念與方法。喜歡藉由劇場的身體參與及創造性場域,與不同社群團體工作,投入「社群賦權」、「議題教育」及「組織工作」等三大方向的發展。
※ 主辦單位保留簡章及課程變動權利,若有異動將於網站及Facebook粉絲頁公布,並另行與報名/入選者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