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台灣第一波原住民族電影現象 TIDF重磅重現17部珍貴原住民族紀錄片

爬梳台灣紀錄片發展史,一路溯及第一波原住民族電影運動的源頭,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重磅策劃「如是原民,如是紀錄:1994-2000年的原住民族紀錄片」單元,重映當年台灣原住民族首度掌握攝影機,用影像為自己的文化發聲,所留下的珍貴紀錄。

 

 

1990年代,攝影機的普及帶起台灣紀錄片創作熱,原住民族也在這波浪潮之下,首次有了拍攝自己、擺脫漢人詮釋的可能。這批第一波執起攝影機的原住民中,分別有影視相關科系的學生、經歷新聞訓練的記者,以及參加地方文史紀錄片培訓營而成的創作者。本屆TIDF即以1994年至2000年為期,精選17部他們初試啼聲的作品,試圖從中探究原住民族紀錄片中的觀點、議題、美學,以及背後論述的形構過程,同時也希望透過今昔對照,突顯台灣原住民族二十多年來的社會處境。

 

這一系列的原住民導演創作,同時也回應了毛利族導演貝瑞・巴克禮(Barry BARCLAY)曾於1980年代末提出「第四電影」的概念,意指影像中的原住民故事應由原住民來詮釋,也更強調原住民具主體性的「我」。策展人林木材表示,TIDF在四處蒐集這批重要史料中發現,許多影片母帶皆已佚失,連導演本人都沒有留存。團隊花費非常多時間尋找影片,並為它們製作新的拷貝、上齊中英字幕,籌備此單元的過程,亦是為台灣影史補上一塊空缺。

 

學院、記者出身,關懷擴及都市原民亦聚焦部落婦女處境

學院出身的創作者Mayaw Biho及龍男.以撒克.凡亞思,兩位皆持續創作不輟,是當今台灣重要的紀錄片工作者。本單元回溯至兩人創作起點,重現當年吸引他們開始拍攝紀錄片的原初關懷。Mayaw以《天堂小孩》(1997)呈現三鶯部落都市原住民族的艱困處境;《如是生活 如是Pangcah》(1998)記錄了一位94歲阿美族長者對傳統文化的珍視與堅持。龍男的《回來就好》(1999)拍攝自己的妹妹未婚生子,對家庭造成的衝擊與轉變;《尋找鹽巴》(1999)則顯現母校原住民社團成員和原生文化的斷裂,與其所產生的矛盾。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ying_shi_fa_zhan_ji_jin_hui_zhi_xing_chang_lin_ying_zhi_you_yi_ji_tai_wan_guo_ji_ji_lu_pian_ying_zhan_ce_zhan_ren_lin_mu_cai_zuo_zhi_ci_.jpg

天堂小孩》(1997)、《如是生活 如是Pangcah》(1998)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回來就好》(1999)、《尋找鹽巴》(1999)

 

學院之外,潘朝成和米將.斯谷兩人皆曾任職於公視,並受過新聞記者的培訓。潘朝成的《鳥踏石仔的噶瑪蘭》(1997)是台灣第一部由平埔族後裔攝製的紀錄片,講述導演本人意外發現自己的原住民血統後,一連串的尋根之旅。片中觸及平埔族人當年被迫遷徙的無奈與自卑,也重新建構了他們的歷史地位。米將的作品《阿慕伊》(2000)則拍攝一位透過信仰走出家暴陰影的部落婦女,表達對於部落女性處境的深切關心。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鳥踏石仔的噶瑪蘭》(1997)、《阿慕伊》(2000)

 

全景地方記錄計畫遍地開花,孵育無數珍貴原住民族紀錄片

另一批台灣原住民族紀錄片的誕生,則要歸功於全景傳播基金會自1995年起所舉辦的一系列「地方記錄攝影工作者訓練計畫」及相關人才培訓營隊。全景巡迴全台開課,將紀錄片的攝製技術傳授給當地的文史工作者或民眾,腳步遍及北、中、南、東、蘭嶼,孵育出無數寶貴的紀實作品。本單元挑選6位曾參與全景培訓的原民導演,將他們當年急欲以影像表達的內容,重新展現在觀眾眼前。

 

楊明輝與拉藍.吾那克(蔡義昌),是1996年「地方記錄」計畫東區訓練的學員。楊明輝將鏡頭轉向部落裡一群被遺忘的精神障礙者,當地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卻以《流浪者之歌》(1996)讓他們有機會訴說心聲。身為國小老師的楊明輝也從身邊取材,《小夫妻的天空》(1998)即紀錄自己的學生在早婚生子後所面臨的難題。而致力於花蓮馬太鞍部落阿美族文史工作的拉藍,則以《油漆手鄭金生》(1996)拍攝因意外失去右手與左腳,卻仍樂觀知命,練就一身精湛技藝的油漆師傅。同樣身為阿美族的的導演還有喇外.達賴,作品《新樂園》(1999)拍攝離鄉背井到西部工地打工的族人,落腳於大學後門空地,以廢棄建材打造出一座異鄉部落的生活悲喜。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流浪者之歌》(1996)、《小夫妻的天空》(1998)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油漆手鄭金生》(1996)、《新樂園》(1999)

 

1996-1997年「地方記錄」計畫中區訓練,培育出了弗耐.瓦旦及比令.亞布。兩位在參加培訓前,都是「泰雅北勢群文化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志在復興部落的傳統文化。弗耐.瓦旦的作品《石壁部落的衣服》(1997),拍攝泰雅傳統服飾研究者尤瑪.達陸向耆老學習織布的經歷,片中記錄了傳承編織工藝的過程,也透露出尋回傳統衣飾的深刻盼望。而比令.亞布的《土地到哪裡去了》(1997)則觸及土地正義,關注家鄉麻必浩部落祖先原居地被劃為國有的問題。隔年他為了拍《彩虹的故事》(1998/2008),踏遍部落訪問紋面耆老,為這個即將消逝的傳統文化留下可貴紀錄。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石壁部落的衣服》(1997)、《土地到哪裡去了》(1997)

 

到了1998至2000年,全景紀錄片營來到蘭嶼,當時在衛生所服務的希.雅布書卡嫩(張淑蘭)本著推廣護理的初衷,加入訓練營學習拍攝紀錄片。不忍見達悟族傳統觀念視久病老人為不祥,任其衰老死亡,導演決定招募志工並推動居家護理。即便面對各方不解與質疑,她仍學著拿起攝影機,希望讓這些老人的需求被看見,而這份真摯的動機也使《面對惡靈》(2001)成為對自身部落最動人的近身觀察。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0218_tidf2019xun_hui_zhan_deng_gao_cha_qi_ji_zhe_hui_tai_zhong_shi_fu_shi_chang_ling_hu_rong_da_zhi_ci_.jpg

彩虹的故事》(1998/2008)、《面對惡靈》(2001)

 

「如是原民,如是紀錄:1994-2000年的原住民族紀錄片」單元收錄了10位原住民導演共17部作品,TIDF亦將於影展期間邀請Mayaw Biho、龍男.以撒克.凡亞思及比令.亞布導演參與講座,一同再探第一波原住民族影像的各種可能。為深入回溯當年的原住民族電影現象,TIDF更進行了一系列導演以及相關人物的專訪,收錄於單元別冊,將於影展現場供觀眾憑票根索取。

 

yuan_zhu_min_zhuan_kan_dian_zi_ban_kua_ye_.jpg

 

第12屆TIDF將於2021年4月30日至5月9日在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盛大展映,更多詳細資訊,請密切留意TIDF官方網站臉書專頁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