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TIDF影展報導大補帖!
2022/05/05 19:43
終於趕在開幕的前一天把TIDF大補帖整理出來了⋯⋯(呼)
今年TIDF也承蒙各位媒體大大的關照,專題、影評、報導、特輯樣樣不缺,Podcast、影像訪談、限動、圖文更是五花八門,感官上大躍進,讓紀錄片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用各種方式觸動你的心!
網站
放映週報
- 【2022 TIDF】「不需要知道為什麼,生活就是這樣子」《北將七》,黃信堯與他的鹽分地帶手記(文/謝璇)
- 【2022 TIDF】何謂紀錄片的「真實」?——記 2022 TIDF「再見真實獎」入圍作品(文/張婉兒)
- 【2022 TIDF】在密林深處揚幡招魂:「必須虛構」的迭代結界,與現實表徵下的「多樣真實」 書寫 TIDF 後國族菲律賓紀錄片專題作品(文/張晉瑋)
報導者:報導者:再現島嶼的現實邊界 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系列報導
- 以影像封存台南消逝的時光與地景──黃信堯在《北將七》的12年漫遊(文/蔡曉松)
- 殘忍,但非如此不可──《惡人之煞》、《二○二○年的一場雨》,李永超不畏成為緬甸軍方黑名單(文/黃令華)
- 為什麼要拍冤案──施佑倫的《彼岸》,替白紙黑字卷宗填入血肉人生(文/王立柔)
- 背起紀錄者的重負,選擇不要真正離開──《庭中有奇樹》,不願只是城中城的遺影(文/洪琴宣)
- 傾瀉在矽膠娃娃的祕密──從失語到存在,《布洛卡區》對社會的大哉問(文/孔德廉)
- 讓影像成為生命的鹽──穿越英雄化敘事的廖克發《野番茄》(文/張子午)
鳴人堂
- JC陳柏樺/「粉紅色的毛澤東」:一張百元紙鈔如何洞見當代中國?
- 韋晢/重新製造江南案:《事件現場製造》如何探問台灣歷史隱藏的虛無
- 韋晢/香港抗爭史再詮釋:不只記錄街頭的《憂鬱之島》與《野草不盡》
-
韓半島的南北彼端:《遣返》與《第二次遣返》的漫漫回家路(文/彭紹宇)
轉角國際
- 好想贏日本?《後現代韓國》崇日與反日的愛恨情意結(文/吳文哲)
- 南北諜報家家酒?遣返「北韓間諜」的韓國人道難關(文/吳文哲)
風傳媒
- 紀錄片《惡之三聯畫》真實呈現屍堆成谷、殘殺暴行,要你記住:戰爭是人類歷史最驚悚邪惡的部分(文/蔡娪嫣)
- 《黨要我們在一起》:紅色恐怖統治之下,那些「假裝愛著」的人,後來還願意再愛嗎?(文/陳艾伶)
- 新加坡「叢林妓院」性工作者遭員警性侵,紀錄片《移工曳影》揭開這個國家不願正視的真相(文/廖綉玉)
世界走走
- 南韓洋公主,還是美軍慰安婦?29歲,墮胎26次,誰為她們寫歷史?(文/蔡娪嫣)
- 生小孩不只有「痛」,還能「生」出高潮和自我價值?(文/陳艾伶)
- 97歲的她從游擊戰倖存,從集中營逃脫,這裡是她一生的影像故事(文/廖綉玉)
- 在香港這憂鬱之島,你是想像的主人,還是暴動的棄兒?(文/賈選凝)
換日線
VERSE 青週小報
- 時代的容貌:從百工圖看台灣社會的意識型態轉變(文/陳湘瑾)
-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上):黃明川《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文/陳平浩)
-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下):高重黎《漫畫人》(文/陳平浩)
- 聆聽她們的聲音:TIDF「台灣切片──真實的呢喃:1990s以降的女性私電影」(文/凃心怡)
- 職業無分貴賤,但有分性別:「百工圖」裡的「女性問題」(文/陳穎)
視覺文化研究室
500輯
- 記憶是顆野番茄,入口是甜,然後慢慢有酸味滲出──台灣紀錄片《野番茄》(文/田育志)
- 帶著37把鑰匙用力生活──台灣紀錄片《未泯》(文/林郁姍)
BIOS monthly
一影像
關鍵評論網
- 【TIDF專訪】《捕鰻的人》導演許哲嘉:⽤內在狀態去投射要拍什麼,⽽非講「我想講的故事」
- 【TIDF專訪】《島・國》導演江偉華:國旗幾乎是我這部片唯一要講的事,疑惑為什麼我們叫Chinese Taipei?
- 【TIDF專訪】《事件現場製造》導演許哲瑜:以3D建模「還原」1984年江南案,探討台灣的集體政治潛意識
- 【TIDF專訪】《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導演洪瑋伶:柯旗化《新英文法》與白色恐怖的政治囹圄
- 【TIDF專訪】《金門留念》導演洪淳修:再響亮的政治口號都是過眼雲煙,沒有什麼東西是萬萬歲的
Openbook閱讀誌
Shopping Design
映畫手民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2022】疏離都市下的矽膠慾望:《布洛卡區》(文/黃彥瑄)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2022】《捕鰻的人》:台灣東岸特有種生態速寫(文/包子逸)
- 《憂鬱之島》:香港政治的三重身世(文/譚以諾)
典藏ARTouch
cacao可口
平面
Fa電影欣賞(2022 第190期)
【專輯】記錄X記憶:殖與解殖的檔案變形記
- 「建檔計畫──現代韓國」製作人李泰雄、廉智善專訪(文/楊虔豪)
- KBS的記憶重置與媒介遊戲│楊子樵
- 直視腐朽,從針尖造出大海──徐璐專訪比爾‧莫里森(訪問、審稿/徐璐)
- 運用檔案影像發動一場對歷史記憶的奇襲──從《大道之母》和《妳的死因:女性》談影像檔案(機構)的解殖如何可(文/謝以萱)
- 以一張雜誌照片,追問檔案的敘事邏輯與意識形態──總結並終結高達毛派時期的《給珍的信》(文/陳潔曜)
【特別企劃】無事不呢喃:台灣女性私電影的幾則紀錄
- 「個人即政治」:談一九九〇年代以降的台灣女性私電影(文/王君琦)
- 個人的故事作為開啟對話的媒介──專訪《是你嗎》導演陳婉真(訪問、整理/黃令華)
- 在創作中,我感到無比自由──專訪《The River》導演許雅婷(訪問、整理/黃令華)
- 那些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專訪《雜菜記》、《黑晝記》導演許慧如 (訪問、整理/蘇蔚婧)
- 記「從汝浮波瀾:台灣女性實驗電影切片」(文/吳梓安)
釀電影(4月號/2022 vol.8)
- 比Cult 片還真實──紀錄片觀影記事(文/陳婉伶)
鹽分地帶文學(5月號/2022第98期)
- 黃信堯與他的《北將七》(文/謝璇)
今藝術&投資(2月號/2022 第353期)
- 「非風景」的意象之海 接近威廉.肯特里奇(文/嚴瀟瀟)
WOW!SCREEN 電影雜誌(5月號/2022 第639期)
- 2022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焦點影人引介南非當代藝術巨擘威廉.肯特里奇 焦點專題透視後國族菲律賓紀錄片的多樣真實
文化快遞(5月號/2022 No.264)
- 聚焦亞洲,再見真實 2022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初夏綻放
PODCAST
TIDF × KKBOX Podcast【好片大推:紀錄片影展二三事】
她說犯罪 She Tells True Crime
觀落影
交友心事
哈拉充能量
惡之根:你的犯罪研究日誌
心理師乾杯
Keira's Talk: 女人話題
追劇二百五
台菜便當
草木談心
聽新聞學英文
電影趴cast
聊Bar!電影
寶島少年兄
三嘴三舌
映CG
天下雜誌-Off學
V VOICE
法客電台
XXY梗你看電影
廣播
教育廣播電台
POP Radio聯播網
中央廣播電台
九八新聞台
手寫稿
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
-
北將七





- 死亡之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