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的孩子

2017 / 09 / 13
影片

著色性乾皮症是一種罕見疾病。對於這些病童,陽光就是致命的大敵,陽光或人工光源的紫外線,都會對他們的皮膚造成無法修復的傷害。凱蒂就是這種罕病的患者,但是她的父母並不放棄,反而用最積極樂觀的態度照顧她,甚至創辦了「日落營」,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病童,都能擺脫世俗的眼光。影片中加入大量的動畫,顯示罕病兒的幻想所寄。

2017 / 09 / 13
影片

墨西哥西北部瓜大利亞合作農場的居民,每年一到乾旱期,就必須離開自己的土地,集體移居到外地去尋找藍色的黃金-水。他們被迫拋下自己的土地與動物,暫時告別家園的一切。在這流離失所的處境下,男人、女人、老人與小孩們等待著久旱後的第一滴甘霖,期待著再次回到他們的土地,一個上帝唯一留下的禮物,一個遭到死神威脅的小鎮。

壓抑的告白

2017 / 09 / 13
影片

父親在導演12歲那年離家,回到以色列為巴勒斯坦的自由奮鬥,再度返家後,父母親心照不宣地各自待在舒適圈中,彷彿沒有那段缺席時光。為了瞭解父親不在的時光中所經歷的一切,導演不斷詢問他,得到的卻是重複的話語與咆哮,幾經說服,終於與父親再次踏上橫越埃及、巴勒斯坦及約旦的旅程,試圖從中發掘父親的心路歷程,關於他的故鄉、家族,以及遷居德國後的一切…

拉哥斯風情畫

2017 / 09 / 13
影片

拉哥斯擁有一千五百萬的人口,位於開羅以南,是全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城市,素有「實現美夢之城」的美譽,也吸引了大批的移民潮。這部片記錄了六個人和他們的日常生活,帶領我們一起體驗此城的節奏和活力,同時瞭解這裡的商業、宗教和音樂,見識菲拉庫提的音樂和信仰力量。拉哥斯象徵的是人類的希望泉源,以及在21世紀初的非洲都市社會中人類的演變歷程。

心繫洋波湖

2017 / 09 / 13
影片

「1988年1月8日,我十歲,我父母出門渡假,留下我與兩個哥哥:17歲的桑提雅各與14歲的安德烈斯。那天我到朋友家參加慶生會,哥哥們說好要來接我回家,然而,他們沒有出現。後來,在歷經一年的焦慮與不安後,我們發現他們在那天遭遇到一件我們無法想像的事件,從此也讓我的父母陷入無盡的深淵與抗爭。」導演透過追尋兩個哥哥被國家機器所殺害的殘酷真相,同時療癒了家庭所受的傷害,全片充滿鍥而不捨的勇氣與智慧。

給母親的信

2017 / 09 / 13
影片

羅馬尼亞曾有過一段黑暗歲月:許多孩子在沒有合法的文件下被送出國領養,漢娜便在這樣的背景下,被一對以色列夫婦領養,並被送進寄宿學校。屆滿18歲前,長期以來缺乏親情照護的漢娜與養父母發生激烈爭辯,於是她踏上旅途,前往羅馬尼亞找尋生母,並試圖瞭解當年被送出國領養的真相。對漢娜而言,踏上尋親旅程,除了尋獲真相,也將為她的生活帶來改變。

抗爭年代:還我工作來

2017 / 09 / 13
影片

1960年代佛朗哥獨裁政權末期,五名年輕人在最重要的國營工廠:畢加索汽車廠工作。因理想而團結,冒著生命危險與家人安危,一心為工人工作權益抗爭,同時祕密對抗佛朗哥的獨裁政權。強大的友情幫助他們渡過困境,並且使畢加索工廠在1970年代成為爭取勞工權利的先驅。透過本片可一窺西班牙民主過渡時期的勞工運動,同時檢視當今西班牙面臨的經濟困境與工作權問題。

家常便飯

2017 / 09 / 13
影片

與爸爸喝杯檸檬茶,跟著媽媽學做菜,哥哥比我還會煮,每週一次的家庭聚餐,總是聊著大小事,從天氣、政治到電影,但是只要一談到性向之事,胃便開始痙攣。原來,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表面的安好,只有坦白說出對彼此的怨懟、不滿與抱怨,家人之間的愛才能更緊密的交織。通過與家人一起吃飯的儀式,電影告訴我們:被愛的親人接受與認同是多麼的重要。清新的小品,影片大部份是在餐桌及廚房中完成,滿溢出的濃濃的情感與溫暖氛圍。

站崗

2017 / 09 / 13
影片

擠在小小宿舍的一群哨站警察,為了維持喀布爾市的安全,他們檢查著往來的車輛,行使公權力,看似擁有威權的外表,可以對不守規則的公民提出罰則,但其實這群警察過著飽受威脅的生活,他們必須忍受著恐怖份子的可能威脅、一般駕駛人的不友善對待,以及哨站宿舍缺乏完整防護、武器配備及食物不足的窘境,不分晝夜地輪班進行安全檢查…

沒有秘密的信

2017 / 09 / 13
影片

1945-1989波蘭社會主義時期,國家安全局每年拆開數以萬計的私人信件。每天,這些專家以蒸氣開信、閱讀並分析這些信件,拍照記錄並編制成冊這些反社會的情緒。偶爾,也將會被用來發動個人調查的證據。黑白、時代的影像,建構大時代的生活百態,透過一封封被查封信件的告白,有些人表達生活的痛苦和絕望,有些表達對當局的憤怒,還有些是實際的請求或求援,呈現社會主義的生活下最親密的寫照,也凸顯歷史的荒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