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魅影

2017 / 09 / 14
影片

醫學名詞「幻覺肢體」指肢體被截去後,患者仍感覺到肢體存在。導演從童年時期弟弟病亡談起,失去手足的痛苦記憶如影隨形,引發他以此片詮釋人在面對失落與悲慟時,最私密的情緒反應。

承諾的天堂

2017 / 09 / 14
影片

印尼是個回教國家,近幾年多起回教恐怖組織在東南亞地區的破壞性活動,造成了社會動盪,本片跟著一位吟唱偶戲師艾格斯前往巴里島,他以吟唱的方式,道出回教社會對諸多恐怖事件的觀感。

我的白馬王子

2017 / 09 / 14
影片

有一天,我的白馬王子會來!或者他就住在隔壁!導演以幾近劇情片的手法,紀錄了幾個住在英國北方一個小漁村裡,幾個十一、二歲小男生、小女生情竇初開的初戀故事,細膩而生動。

斯雅圖照鏡子

2017 / 09 / 14
影片

透過2歲的斯雅圖生平第一次在鏡子裡發現自己的形象的反應,本片提出我們熟悉的大哉問:我是誰?沒有爸媽、沒有旁人,就剩自己一個人和鏡子,這是人生中第一次專注自身的機會。

九命人

2017 / 09 / 14
影片

很多人在求學階段都有被體罰的經驗,有些人離開學校多年之後,仍深刻記得體罰的恐怖。本片從一名受訪者與當年的老師對質體罰事件說起,從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角度切入,探討體罰的議題。

世界多美好

2017 / 09 / 14
影片

荷蘭有一群被屏除於國家福利制度之外的流浪漢,以「正常人」無法領會的生活方式,在城市的角落安身立命,並穿梭於都市之中。導演透過豐富的影像與戲劇性的音樂,讓這些社會邊緣人說出自己的生命觀。

黃屋手記

2017 / 09 / 14
影片

檳榔攤的西施們在小小霓幻空間裡,為過度勞動的朋友們,提供明天再起的實質慰藉。然而外在的絢麗與迷幻並非真實,本片則讓這些神秘玻璃宮中的嬌客們,得以訴說日常生活中的凡間瑣事。

7歲之夢

2017 / 09 / 14
影片

1964年英國電視台呼應耶穌金句:「七歲見一生」,選出14位階級背景各異的七歲小孩進行訪談,天真的童顏與可愛的童語之間,隱隱透露出階級差異的影響。本片已成為英國紀錄片史上的里程碑。時年25歲的麥可.艾普特在此片擔任研究與訪談工作。

7加7

2017 / 09 / 14
影片

1970年,麥可艾普特以導演身份重訪這群「英國未來中堅」。14歲,尷尬的青春期,鏡頭前盡是忸怩不安的青少年,疏離、壓抑、質疑、沮喪、退怯、無厘頭;階級差異對這群青少年的影響更加明顯,當約翰已周遊各國時,賽門的旅行僅止於倫敦市區,隱約的生活壓力與不確定的成長沮喪寫在每個人臉上。

神采21

2017 / 09 / 14
影片

步入21歲成人階段,14歲的不安情緒已轉化為自在與自信,也直接對影片的社會價值提出質疑,甚至駁斥影片在塑造刻板印象。導演特別安排14人齊聚一堂觀賞前兩部影片,這是最後一次14人完整受訪的一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