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在南投的東埔國小,一位不懂五線譜的校長和一群在山裡長大的小孩,組成了一個克難合唱團。他們唱歌不按譜、隨興換聲部,但每次比賽卻都拿下全國第一。這一天,他們的新任務是要錄製一張專業唱片!就在此時,小朋友對高規格的錄音挑戰出現種種狀況,原住民部落的家庭生活也出現問題,他們要如何克服困難,純真快樂地唱歌呢?
伊薩,一位巧手印度裁縫師,即將展開一趟橫跨歐洲的探險之旅,他與導演馬可的偶遇促成了這趟旅程。他滿心期待能與多年不見的老友重逢,希望能重組他的生活,並找到渴望已久的愛。最終,在馬可.威姆斯的陪伴下,這趟旅程能否實現了伊薩的秘密願望─在歐洲第一部寶萊塢紀錄片中飾演寶萊塢明星!
詩人鄭愁予一生及其創作的紀錄與觀照。大膽借用詩人被傳誦的名詩《如霧起時》為題,以此暗喻整部影片,就像個返鄉上岸的水手訴說他穿行詩海的傳奇。嘗試在影片敘事中,緩緩帶出詩人所說的時間流動感、無常感。讓人體會到詩人苦心追求的「單純詩人」生命經驗,而不僅僅只是一位被人傳誦的詩章作者、詞人。
這是個超乎想像的素人藝術家故事。伊恩是個60多歲的老遊民,被安置在住宅區的垃圾場,過著卑微但自由的生活,直到他數十年來的創作興趣—拼貼,被一名年輕的畫廊老闆發現,為他辦了展覽,竟因此意外地讓他成為炙手可熱的普普藝術家。導演帶著我們深入這個創作者的生活,以及他的往日記憶,追溯他作品中那些夢與狂想的緣起。
混融著記憶、土地、歷史、女性意識與節奏、音樂、舞蹈、光影,2007、2008年「舞蹈界奧斯卡」貝茲獎得主諾拉齊波米兒,踏著富韻律的步伐,帶領我們回到她的故鄉辛巴威,遊走於她腦海中的前半段人生。非洲獨特的風土人情,變成了表演的舞台,諾拉時而強勁、時而溫柔的肢體動作,既詮釋出女性成長的掙扎,也反映了時代變動的痕跡。
著名的晚近古典歌手古馬甘哈瑪在他生涯高峰時猝然間失去了聲音,在生命低谷時他偶然聽見了卡比爾的音樂,才發現其中的哲思就是他一生中一直在追尋的,一種「難以被定義的聲音」!原來歌唱,其實也是聆聽,透過行動傳達著自古以來流傳的真理,這正是卡比爾的音樂中亟欲讓所有人去聆聽的「寂靜之聲」。
對卡比爾的崇敬是歸屬於繁複的宗教儀式?還是存在於市井生活中?故事從印度民謠歌手提潘亞開始,他想讓大眾明白卡比爾真正的信仰精神,而決定展開自我的實踐。但當他最後選擇加入社會運動團體Eklavya成為宗派主,期望自己在團體中進行改革時,這才面臨了儀式與組織的兩難...
兩個來自完全不同國度的人因為卡比爾而交會了!印度民謠歌手提潘亞,及美國學者琳達海斯皆因為卡比爾的詩改變了他們的生命,進而帶領他們展開一連串自我追尋的旅程。卡比爾的國度到底在哪兒?在印度、在宗教裡抑或是在那不可知的真理天堂?這趟跨文化的詩歌之旅,穿越太平洋,跨越恆河,交響出橫跨文化的異國之曲。
這一系列影片以尋找卡比爾為題,展開了一趟充滿驚奇和音樂的心靈旅程。卡比爾是十五世紀北印度的一位神秘唱遊詩人,他的詩與民謠當中迴盪著亙古的真理,幾個世紀以來在印度、巴基斯坦持續被人傳唱。本片走訪了不同城市的民謠音樂家,在他們陶醉的吟唱以及純淨信仰中,超越了所有世俗的定義與界線,領著觀眾進入卡比爾的世界。
古典樂迷要尖叫了! 2005年冬天,世界頂尖的柏林愛樂管絃樂團,與首席指揮賽門拉圖,來到遙遠的亞洲6個城市,進行巡訪演出。透過這次旅程,隨團拍攝的導演湯瑪斯.庫柏,精心地將這126位團員(也是最卓越的演奏家)的表演與訪談片段,組合成一幅驚人的藝術家群像。每個人都在事業與生活中找尋自我,也在自我與完美的和諧中追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