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導演用一年的時間,從他位於聖彼得堡的住所,拍攝窗外的街景。像個超寫實的喜劇,爆裂水管永遠也修不好,於是馬路不斷地被挖開再補平;路上的坑洞竟冒出了水蒸氣;路人隨手丟垃圾、手持花束等情人、喝醉在雨中滑倒跌進水溝,看似平常無奇的日常瑣事,在影片中化成了可愛討喜的抽象詩。科薩科夫斯基是個很會說故事的導演,影像構圖和剪接都令人驚艷。本片雖然充滿各種聲響,但幾乎沒有對白,而片名《噓!》,是希望人們審言慎行的表示。
歷經三年時間,分別在八個不同的國家拍攝,成就了這部視覺強烈的奧德賽之旅。從2001年日內瓦狂歡放縱的日子到美國七千美元的充氣娃娃,本片探討了消費文化的毀滅天性。令人驚嘆的剪接與攝影技巧,捨棄大家熟知的國際新聞報導,如憤世嫉俗的世界領袖、企業領導人或微軟狂熱,轉而將焦點放在一個反全球化的爭議性精神導師-約翰哲贊身上,其對毀滅資產的主張已啟發許多跟隨者起而仿效。
本片是導演沿路躲在一條高速公路的角落中所拍攝的。這條惡名昭彰的高速公路建造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目的在於方便希特勒大軍入侵波蘭和俄國。波蘭裔的導演賴區柯瓦勒斯基手提攝影機,在這條波蘭民工犧牲性命所建造而成的高速公路附近拍攝,沿途遇到保加利亞妓女、菜販、非法移民、卡車司機及吉普賽人。他耐心地傾聽這些人訴說在希特勒期間、在俄國人統治之下、甚至在今日,所發生的窮困痛苦故事。
導演漢伯特與潘索花了三年的時間旅行於歐、非洲,摒除懷舊式的陳腔濫調,以一種他們自稱為「電影詩」的拍攝方式,拍攝各地不同的遊牧民族。本片呈現了一種生活自身的循環,這與我們人類生命可能是一場輪迴的概念不同,它訴說著人類對於呈現生活不斷循環的影像是易感的:眾人圍坐在火堆旁、生活在共同體裡、彼此自同一個碗裡分食、遇見舊識、馬戲團的舞台、生命的開始與即將靠近生命的終點,人們在這樣的瞬間中看見了生命的本質。
一位八十歲的失明老人和一隻白貓住在一間小公寓中,老人想做些有用的事,整天在做網子的袋子,但搗蛋的白貓使其工作更加忙亂。貓兒是老人的天敵,也是他唯一的朋友,老人聆聽街上的聲音並解釋給貓兒知道;他也會上街販賣自己手工製的袋子,但在這塑膠袋滿天飛的世代,沒有人需要網袋。本片描繪莫斯科的郊區生活,同時以譬喻性的手法呈現正在蛻變中的俄國。步調緩慢的老人象徵的是傳統的俄國,而外頭的現代花花世界對盲眼老人來說,似乎格格不入。
這部由瑞士加拿大裔導演彼得梅提爾拍攝的紀錄片,思索著現代性靈超然存在的可能性。他的旅途開始於位在多倫多機場附近的教堂裡,目睹一群為聖靈心醉神迷的基督徒,接著來到拉斯維加斯「性愛電擊術」發源的地方,最後則參與了位在南印度的宗教儀式。梅提爾試圖去呈現人們對於性靈超然存在的追求與其意義。若有觀影者質疑本片的結局缺乏一種較清楚的整合,這也是導演本身早已準備好要加入的一場賭局。
《金魚缸中一家人》是由導演與亞當柯地斯及閃亮電視台共同合作,是BBC2電視台委製的TX系列作品之一。本片描寫一家人是如何在擁擠的空間裡共同生活。雷獨自坐在廚房裡餵魚、伊麗莎白玩著電視遊樂器、傑森在追殺蒼蠅,他們時而交談時而生氣;父親酗酒、弟弟貪玩、母親掌控家中所有、哥哥用攝影機記錄事情的發展。導演拍下這一家人的情緒,手法冷靜又不失情感,最終呈現的是家庭生活中,恐怖的「美麗」景象。
本片採用藝術的形式來表現真實的事物,利用具形的視覺影像來傳達現實狀態中飄渺的印象,文句與影像的結合,架構成簡單動人、虛幻又真實的影片。在這趟旅程中,地名和人名都是自由夢境,夢中沒有時間或空間的侷限,風景和人物都並不傳遞出今日生活的不同風貌,反而呈現出在人類的生活當中,多層面貌的一成不變。《父子迷情》導演蘇古諾夫前作,我們跟著他走過一段又一段的旅程,透過他的思緒,看到生命交會點。
全片沒有任何的旁白、對話或字幕,只有一個接著一個的長拍鏡頭。從前東德、經過波蘭、到前蘇聯;跨越了數個不同的季節。一反紀錄片就是給苦難者發言權的教條,我們看到的幾乎就是一群動物。觀眾由完全被動地期待會有甚麼「事件」發生,直到焦躁不安、放棄,甚至因導演所提供的,可供詮釋影像「背後之意義」的訊息薄弱,而生氣憤怒。雖然,導演自始至終都和她的拍攝對象保持了一個制式的距離,卻成功地將優美的紀實影像帶向虛幻。
這部影片是從99年7月到2000年1月在達喀爾拍攝完成,描述塞內加爾首都街頭少年的生活。兩個在社會上徘徊的幫派,在攝影機的跟拍下,靜靜的道出了這群被強暴、被殺戮、被迫吸毒的少年。本片敘述他們的觀念,也說出了當他們的存在被貶低到最差狀況的那一刻時,連時間也停止了。這部影片由強烈風格的拍攝方式:黑白影片、拍攝速度不定、有時有聲、有時無聲、來奠定它的自我存在,並以毫無計畫的方式呈現出最寫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