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國存在物理性的邊界,然而語言並非跨越這藩籬就能改變」——專訪《咽喉密語》導演Effi & Amir
「當發音成為了身分認同的依據,語言成為了區隔種族的邊界,人之間的相同與相異,就像彩虹,七彩斑斕、模糊不清而無法定義。」Effi & Amir兩位導演和藹可親、談吐大方,健談且不時提出發人省思的見解,有如本片看似遙遠,實則貼近日常生活與社會現狀,亦處處給人啟發與想像。
《咽喉密語》為本屆TIDF青少年評審獎的入圍影片之一,本片探討語言與身分認同之間的關係,透過科學性的研究分析發聲的生理構造、數據圖像構成的藝術性畫面、文學性的虛筆以及人物訪談等迥異的方式,卻又能彼此連結構成議題的討論與拋接。
集體/異己——創作緣由與動機
「我們20年來的合作都一直關注著身分認同的主題。」兩位導演雖然現居比利時,但是在以色列出生的。以色列一直存在著許多族群認同的問題,以及非常強烈的集體意識,導演對此有一些不舒服。如片尾以色列計程車司機的經歷,兩人一直知道有這些檢查哨,通過檢查哨時從來沒有遇過任何問題,也知道有因為口音而被攔下這樣可能性的存在,卻沒親身遭遇過,這開啟了導演對這議題的好奇。
片中出現的北愛爾蘭故事,則為另一個動機。導演發現當地人們針對H這個字母的發音,就能判斷你是哪個宗教和族群。正如在以色列,許多摩擦和歧視,經常源自一個語言或是一個文字的發音。這些遭遇讓他們意識到,透過語言來分別彼此、甚至歧視對方,也就是發音涉及身分認同的問題,並不只限於以色列,而是各國都會出現的現象。這促成了導演對這項議題的探究,因此決定以此為主題拍攝這部作品。
理性/感性——形式的衝突與對比
「掐住喉嚨,讓人沒辦法說話,這個動作有非常明確和強烈的感受。」當談到為何片名不是選擇其他發生的部位如舌頭、嘴巴等,而是選擇喉嚨為主要意象時,導演認為喉嚨這個地方影響著我們發聲的力量和方式。創作過程中,導演一直想用比較具象、比較暴力的方式來呈現這個故事,因此最後決定用喉嚨這個部位來作為片名。
片中最大特色之一,是具象與抽象、理性與感性的交錯。作品囊括了各種醫學儀器、資料、數據和科學方式,亦乘載了許多情感、情緒、人的特質以及不同語言的特色。導演在主持計畫的過程中,也覺得十分驚人,即便有這麼多工具試圖精準地捕捉、分析,語言還是有辦法逃過制式的框架,讓我們看到很多難以分類的層面存在。
導演認為只可聽聞而不可見的聲音非常難具象化,因此該如何在片中呈現是一大挑戰。他們找了各種不同的儀器和道具來拍攝,例如將語言轉換成氣息吐出來的樣子,抑或是說話時肌肉移動的狀態,將語言在發音過程中經歷的變化以及人類身體的運動,以視覺方式傳遞出去。導演期望透過這些工具,讓大家看到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主角,其實是聲音和語言,而未必是每個出現在畫面中的人。
虛假/真實——彩虹的地位與定位
片中多次出現彩虹的畫面及相關文字敘述,成為青少年評審討論時的一大焦點,有人認為彩虹的連續光譜在片中代表著多元、難以定義的色彩,象徵人無法被區分的邊界,也有人提及民族融合的憧憬意象。導演對此回應「我們相信每個人對於彩虹都有不同的看法,也開放每個人去詮釋它。」他們相信每個人都能有不同聯想和看法,對導演來說,彩虹涉及到類別知覺(categorical perception),也就是當人類感覺和認知到某件事物時,總是習慣把它們分門別類,比如人們習慣描述彩虹有七個顏色,但實際上彩虹還有不同顏色交雜其中,而每個語言和文化對色彩、色澤的定義其實也有所不同,就如同語言分成很多種,但每種語言間其實仍存在無法定義的模糊地帶——語言就像彩虹一樣非常複雜,也有很多無法解釋的地方。
此外,導演在片尾放入一段擷取自YouTube「How to Make a Real Rainbow at Home」的片段,YouTuber在影片中說「這不是假的喔,我們真的自己做出了彩虹,不是人造的假彩虹。」他們覺得這句話非常重要,巧妙的點出渴望與大家討論的議題:透過假裝與模仿發出的聲音,到底是真還是假?
影片後段計程車司機透過聲音的調整、模仿他人的說話方式,輕鬆的穿越了檢查哨,同時跨越了有形和無形的邊界。雖然這確實是司機本人喉嚨發出的聲音,但這個經由學習、模仿發出的聲音到底是真還是假?司機仍然是原本的自己嗎?經由調整和練習後的聲音,是否也能夠幫助我們塑造出一個嶄新的自我認知?
歡喜/焦慮——回饋與未來展望
《咽喉密語》首映會時,導演覺得百感交集,一方面很開心,一方面卻很焦慮:開心是苦盡甘來,畢竟耗時已久的成品終於能夠面世了,焦慮則是不知道大家反應如何、會不會覺得片子冗長又無趣,或不理解為何以此手法拍攝等等,所幸最後收到很多回饋,且大部分都很正面。此外,導演陸續也收到比利時幾所大學的聯繫,尤其是語言學、人類學等科系,邀請導演將這部作品在課堂放映,因為許多課程討論的主題幾乎都已涵蓋在這部作品中,學校希望可以藉著作品出發,開啟整個學期的課程。
導演曾策劃一個參與式展覽「Places of Articulation」探討語言與身分認同的關係,《咽喉密語》承接了這個主題,導演也正構思未來是否持續延伸、做更進一步的發展。他們分享了幾個正著手進行、與語言和聲音相關的企劃,例如透過人工智慧創造一種非常中性的聲音,讓人幾乎聽不出到底是什麼樣的身分認同與狀態,這個人工智慧實驗之後可能變成一部片,也或許會做成未來影片的配音旁白。
「發音成為身分認同的依據,語言成為區隔種族的邊界」,《咽喉密語》帶領我們與世界開啟一段嶄新的對話,看見了其他國家普遍存在的現象,重新思考人之間的相同與相異,學習用溫暖、同理的眼光認識一切。祈願我們都能懷抱這種力量,享受與彩虹共存的世界,欣賞那一道道複雜而美麗的炫彩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