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水雲

2017 / 09 / 18
影片

我們或許都是植物。植物有根,離不開自己的土地,待不慣異鄉的泥土。大地以不同的樣貌循環出現。100年前,口湖地區潟湖與濕地交錯,被記錄在史料中,潟湖漸漸消失,良田出現;20年前,上天決定把它收回,良田消失,濕地再現。旅人視之為美好風景,卻是當地居民的苦難。雖然大地得以休養生息,但離鄉的子弟卻得牢記家鄉的貧瘠...。

擺盪

2017 / 09 / 18
影片

90年代,紅毛猩猩在台灣因為大眾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竟成為許多人家的「寵物」,牠們從婆羅洲與蘇門達臘島輾轉被走私到台灣,歷經顛沛流離、族群死別、家園崩毀,再遭到棄養、無家可歸。這是一個不應該開始,但又很真實的故事,因為一連串的錯誤,20幾年來,牠們遭受許多苦難,在牠們的身上,看到了人類所留下來滿滿的烙印。

Green的284,Blue的278

2017 / 09 / 18
影片

彥廷是green,也是blue。他擁有兩個身份,因為這樣他才有辦法面對他同時喜歡上兩個女生的事實。他喜歡公車的一切,愛搭公車,做公車模型,設計公車交通地圖;當他焦躁不安的時候,必須用嘴巴親吻碰觸到的東西,才能釋放內心的焦慮。彥廷和他同樣患有自閉症與強迫症的朋友,以他們獨有的方式,一起在發展中心內生活和學習著。

一個人之島嶼的理想生活

2017 / 09 / 18
影片

影片透過一名老攝影師的口述和記憶,重返綠島,回顧那段被時間碾壓破碎的集中營生活,銘記著長達15年的島嶼生活與生命意志。人該如何抗拒遺忘?看著一張張歷歷在目的當時照片,面對歷史事件與自身經驗,複雜與矛盾的糾結情感不斷湧現。當整個時代選擇遺忘時,只有他一人踽踽獨行於過去不堪的歷史與記憶中。

烹煮歷史

2017 / 09 / 18
影片

「軍伙」對戰爭的重要性恐怕不下於軍火,讓導演克瑞克斯帶著你,從二次大戰的歐洲東戰線,一直到90年代南斯拉夫內戰中,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的衝突,看看各式軍隊料理,究竟在戰爭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別開生面地以微觀的角度回顧歷史,並用幽默生動偶爾有些尖銳扎人的態度來解析殺戮,巨觀地構築出「人─戰爭─食物─天」的龐大面貌。

再見,你好嗎?

2017 / 09 / 18
影片

垂死英雄的最後遺言,化做24小段迷離深情的影像詩。導演米提克以他蒐羅多年的「格言警語」,巧妙地搭配精心攝製的優美影像,兩相對比又唱和,鋪陳出一種看似抽象恍惚卻又幽默犀利的觀察與批判,從政治、經濟、戰爭、國族、信仰、正義到愛情,從過去到現在,從塞爾維亞到全世界,宛如散文般的筆觸,充滿意象又陰沉諷刺,淡淡哀傷。

邊境哨所

2017 / 09 / 18
影片

故事從在瓦嘎的3個孩童開始,他們想要去看邊界即將舉辦的慶典。在1947年分裂之前,印度與巴勒斯坦原本是同一個國家。分裂後,瓦嘎是兩國間隔著3,000公里的邊界上,唯一的檢查哨。兩國國民禁止跨越,即使,他們多麼地想和對面的族群成為朋友。本片是柏林影展為紀念圍牆倒塌20週年籌劃的《My Wall》系列短片之一。簡潔的小品中帶著省思,餘音繚繞。

電視帝國之民主也瘋狂

2017 / 09 / 18
影片

在義大利,無人可以稱霸影像界超過30年之久。但身為電視界龍頭老大,更身為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就是有辦法開創獨特的電視娛樂系統制度,他打著以美女、美腿、裸體、八卦新聞為號召的電視節目,企圖從媒體控制一切。片名「Videocracy」字尾借喻「Democracy(民主)」,探討媒體如何從娛樂功能延伸到政治運作,帶出駭人的義大利政經現況。

奈奈猩聲

2017 / 09 / 18
影片

《山村猶有讀書聲》導演最新作品! 1969在婆羅洲叢林出生的紅毛猩猩奈奈剛滿40歲,可算是猩猩界的人瑞。早從1972年起,奈奈便定居在巴黎最老的植物園,每天有上百名遊客列隊等著觀賞她,不論是大朋友、小朋友,每個人總是隔著玻璃對她評頭論足。當然,沒有人會知道牠到底在想些什麼,從奈奈的眼神中,反映了人類最深沈且複雜的情感投射。

歸途列車

2017 / 09 / 18
影片

「中國有一億人離鄉為了工作,只在過年時返鄉。這成了世上最大的人口移動潮。」這是《歸途列車》的引子,廣大的人群擁擠在車站裡,歸鄉路迢迢。本片追蹤著由四川到廣州打工的一對夫婦,呈現中國民工離鄉背景掙錢的處境與心情,並點出子女隔代教養的問題。第一次擔任導演的范立欣完成了這部難度極高、張力極強的中國底層人物紀錄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