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影像藝術家游靜的作品從來不是「記錄」現實,在她手裡攝影機像一面鏡子,提供沒有自信的邊緣青少年重新愛上自己(的影像)的機會;又或者像一張信紙,讓他們自然地流露情感、傳遞給在遠方同樣身陷感化院的同類夥伴。透過「鏡像」與「信紙」的交織,本片捕捉到的不只是現實,而是邊緣青少年(女)令人動容的情感真實。
7間廚房、7個女人,能說出多少社會真實?「媳婦熬成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廚房裡的戰爭」、「總把瓢的」,以上的俗諺透露出華人文化懂得從廚房之道裡看出統治世界的真理。《廚房心事》巧妙地透過七位跟導演生命息息相關的婦女,包括他的母親、妻子等,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帶出伊朗社會最沉重也最敏感的問題。
韓國歷史上3次的嬰兒收養潮與慰安婦,和二次戰後為美軍提供性服務的婦女有什麼關係?本片以飽滿的詩意影音撞擊,帶出歷史難以照見的幽微瘖啞—這些歷史事件的共同點,是銘刻在受難者身體記憶裡、難以被言說、也抗拒被紀錄的各種創傷。看似分離的單一歷史事件,原來竟和軍事統治、父系社會暴力所帶給婦女兒童的傷害息息相關。
中緬邊境是全世界毒品往來最頻繁的疆界之一,曼海邊防檢查哨每天要負擔400輛汽車、3000人次的搜身任務。在中國,我們可以想見此處正上演著等同螻蟻般的生命存在狀態,毆打、強制搜身,沒有任何法律保障的拘留... 等等,嚴重侵害人權的行為成為此地日復一日上演的連續劇。王葆春用了3年的時間,捕捉到中國境內最「常見」的異常狀態。
雪白的大地、與世無爭的游牧家庭和與對抗惡劣天候的勇敢人們,畫面裡透露出的平靜讓我們很難相信這裡是今年六月才發生種族動亂的吉爾吉斯。寬闊的曠野,純真的牧童,與動物之間離離不捨的情感,反映的是世居此處質樸知命的牧民。本片宛若佛萊赫蒂的《北方南努克》般,領著我們進入世間少數的最後淨土。
1975年至1990年間,一場15年的內戰,奪去將近25萬條人命、造成一百萬(黎巴嫩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平民傷亡,在維基百科黎巴嫩內戰條目下,竟標示戰爭原因不詳!就像歷史上無數的浩劫,戰爭的受害者永遠不知道讓他們失去最心愛的人的原因到底為何,於是藝術家開始以戰爭期間爆裂的手榴彈進行創作,試圖記憶、轉化或詰問這段難以磨滅的恐怖記憶。
在媒體強勢放送上海世博會的影響下,2008年熱鬧滾滾的北京奧運彷彿已經是上一世紀的事了。為什麼現代人的記憶,對世界(件)的看法,會如同一張魔術白紙,可任由「當局」塗擦、銷毀或創造而不留下任何痕跡呢?《折騰》帶我們經歷了一場媒體創造的中國式民族主義精神躁鬱症,還真折騰呢!
在日本,什麼可以讓龐克搖滾歌手、政治系學生、漫畫家、市政廳長官和邊緣人一起在部落格上熱烈發言討論?答案是作家太宰治。2009年是太宰治誕生100週年,可想見這位作品風格以頹廢浪蕩見長的日本作家,在新世紀之初必會再次受到日本社會的重視。本片透過並列太宰治作品頌讀與書迷的影像互動,傳達出至今仍糾纏日本社會的太宰治生命的陰影。
瓜須蓋是伊朗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和藝術傳統,但在快速的現代化與都市化的壓力下,這個獨特族群的文化正快速地消失中。本片主角阿敏來自瓜須蓋,是一位才華洋溢的小提琴家,他有志將家鄉的民族音樂引入西方樂壇,證明音樂無國界。傳統文化的傳承,就有賴阿敏這樣珍惜文化的年輕藝術家了。
在佛教立國的泰國,仍居住著不到一成人口的穆斯林教徒,儘管穆斯林教義不鼓勵唱歌跳舞,但當地卻有一個成立相當久的流行樂團,名為「穆斯林寶貝」,三十年來在泰國各地的穆斯林社群做過無數表演。導演跟隨他們的演出之旅,走遍曼谷以及泰國各地大大小小的穆斯林社區,引領我們認識佛教泰國之中的穆斯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