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11th 30 April - 09 May 2018
大量且長時間的漆黑畫面、空白畫面、字卡,與手腳的各種動作。最後出現聚桌打麻將的人、上班族與僂背老人。
(影片佚失)
透過追求色彩、光和熱表達想法。
一個看厭了書的男孩和一個女孩到郊外去。
2008年,李明博當選南韓總統後,政治與財團的黑手大舉伸進媒體產業,干涉審查不曾停過。情況越來越惡化,報導真相與捍衛新聞自由的記者們,竟大批遭到電視台革職清算,不畏強權的他們開始集結,投身漫長的數年抗爭。導演陪伴這些記者走過人生轉折,也以個人調查,揭穿政局與媒體的駭人內幕。
亞洲紀錄片合製計畫
皇軍奧崎謙三,1941年被派往新幾內亞戰場,歷經了孤獨、飢餓、生病存活下來,回到日本後他進行一連串激進行動,欺騙毆打年邁軍官,暗殺天皇,要求對戰爭創傷負責。當贖罪舉動演變成殺人計畫時,他強逼導演進行拍攝,撼人真相在這場瘋狂的混亂中逐漸清晰,也體現了原一男所謂的「紀錄片搏鬥」說。
評審作品
在明治時代末期,大阪泉南地區的石綿工業興盛,工人與居民卻因為長期的公害汙染罹癌而不自知,在潛伏期後紛紛病發或致死。被死亡與病痛圍繞的受害者們自力組織,對政府提起訴訟賠償,突破一關又一關的官僚程序。原一男以超過十年的拍攝,記錄下這段鼓舞人心又令人心碎的抗爭史詩。
匍行牆上的毛蟲,裸男的隱晦自慰,離奇的車禍,穿插著詩句字卡,佐以11張人做釘十字架動作的靜照做結。傳聞耕莘文教院神父認為涉及自瀆,故取消其參加1966年《劇場》第一次電影發表會,但其劇照、劇本與註解刊載於《劇場》雜誌第五期,成為傳說。失蹤52年後首度問世。
環境紀錄片大師柯師傅最新力作,爬梳自1980年代戒嚴時期起,直到2018年的現在,台灣重要環境運動與事件,包括新竹李長榮、鹿港反杜邦、反石化擴張、反核、空汙等議題,也訪問了曾參與抗爭,如今已漸老的居民與紀錄者。「時間」儼然成為另一主角,透過三十幾年的影像紀錄,照出這塊土地的命運。
TIDF 傑出貢獻獎
人說,夢的故事在現實中是相反的,然而有時現實又像場夢,如同鏡像,看似反,時光卻不再返,看著鏡中面容,是真實的我或是鏡外人的副本?當下的某個片段在夢中似曾相識,過去、現在、未來,時光雙城,同一世界,同一夢想,僅止於想,卻無法享。
身為一個「非本省」家庭長大的小孩,我其實本來對「台灣」是不存在認同感的。在「台灣省」這個名詞似乎即將成為歷史的現在,卻想藉這部短片重新從省籍的角度來爬梳自己的過去,因為,這是我理解台灣的過程,也是期待未來能被台灣理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