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獅子山共和國首都自由城的市中心,內戰時擔任革命陣線聯盟指揮官的以薩塞薩伊在等候審判。特別法庭以戰犯罪名起訴他,為他辯護的律師則辯稱他是保衛人民的戰士。獅子山共和國終於享有和平,卻仍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戰爭雖然結束了,戰爭造成的創傷卻久久不能平復。這場深受矚目的審判,果真能夠辨明傷痛過往的真相?
圖博獨立的路究竟有多艱難?除了中國政府的強硬態度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呢?本片以獨特的視角和強猛的力道,嘗試檢視圖博獨立運動中的內在衝突,挖掘出有別於一般看法的內部觀點。這些被挖掘出的真相或許令人不悅,但事實上卻可能是嚴重削弱運動的一股力量。在這條漫長的抗爭路上,究竟該如何面對這份日趨艱困的難題?
攝影師李屏賓永遠往前跑,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從這部電影到那部電影,用生命中的時時刻刻換取影片裡的分分秒秒。一秒24格,光影流動,片中記錄的是他與台灣電影的淵源情感,他對攝影的思索與投入,多年來豐碩的工作成果,以及長繫心頭的家人親情。如風的節奏,呼應著他作品的特質,也彷彿他生活中不斷旅行、工作的頻率。
近年中國政府大力推動都市發展,拼經濟!卻犧牲了自然環境資源,污染了空氣、水和土地。影片記錄了4位敢於和地方當局對抗的百姓居民,用自己的方式,以堅強的韌性記錄下這些不公義的事實。在環境汙染危機與政策偏差的「乾旱」下,這四位環保鬥士如何能單打獨鬥地在艱困環境中「造雨」─在陳腐的體制下,創造一番新氣象。
拖載著傷痕累累的記憶至今...,本片首次揭露印尼1965年大屠殺歷歷在目的傷痛,透過四個目睹親人遭逢厄難的家庭,慢慢打開至今仍難以撫平的猙獰傷口。多達50萬人以上的受害者在這場殺戮中失去生命,其家人背負著刻骨之痛,長達半世紀。這些悲痛之聲能否在打破沉默之後,一點一滴逐漸平復,稍稍減去那無可言喻的沉重負荷。
穆塔沙,7歲的阿富汗男孩,為阿富汗無數未清除地雷的受害兒童之一;雅各,15歲的蘇丹男孩,戰爭難民,一年前因為心臟問題被迫輟學。他們兩人被送至中途醫院治療,等待傷勢痊癒。然而,院裡還有更多的傷殘病童,每個人都苦苦盼望著返家的日子。影片以細膩的攝影,捕捉了孩童們的傷痛、無辜、好玩與天真,間接反映了戰爭的殘酷。
在1890年到1921年之間,大批匈牙利人夢想著要移民美國。他們剛抵達時,吃了不少苦頭,不過正因為這些艱辛刻苦的歲月,終讓他們為自己,也為後代子孫,開墾出幸福快樂的莊園。這是一個實現美國夢的記錄,全片利用資料庫檔案影像,透過並置、延展,重新串連的方式,賦予老舊資料影片全新的生命,編織出一曲優美且哀傷的遷徙藍調。
陳映真是台灣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說從社會主義觀點反映了台灣60年來社會發展,以及政治、經濟的變化。本片以史料圖像、戲劇、動畫來介紹作家的一生,再現他重要作品中的片段,並且訪問多位不同世代的台灣當代知名文化人物,探討陳映真的人生理念如何落實在文字與行動中,同時強調他在台灣當代文學中不可忽略的文化旗手位置。
那部拍攝華沙猶太人街區景象的影片並沒有完成,也從未公開放映,卻因為曾經被許多紀錄片引用,成為大眾熟悉的影像。但是很少人知道,那其實是當年納粹的宣傳片,拍攝時間就在猶太人遭到驅逐前不久。歷史悲劇的倖存者如今再來追憶影片拍攝時的情景,裡外對照,所顯現的新面向讓人不得不再三思索我們對於影像、對於歷史的認知。
以色列紀錄片導演在柏林遇見了德國舞者安得利亞,兩人從48小時戀情,進展為穩定的關係。安得利亞決定搬到特拉維夫後,這對戀人體驗到不少源自種族、家庭與歷史的糾結;導演和他的母親,以及他的德國男友,一起在生活裡調整各自的定位。親情、愛情,是人類恆久共通的生命課題,卻又每每在不同的人身上,綻放無可取代的獨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