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Klause Barbie是前納粹組織裡炙手可熱的人物,也是惡魔的化身,是二次世界大戰惡名昭彰的兇手。他是納粹佔領法國時期,在里昂令所有當地猶太人和反對者心存顫慄的首腦人物。超過一萬以上的人死於他的手下。戰後,他藉著和美國菁英組織合作,順利逃到玻利維亞過著高品質的生活。在影片拍攝時期,Klause Barbie則憔悴的在法國監獄裡,等著接受他在戰爭時期所做惡行的審判。而Barbie的審判亦成為此部片的高潮。影片花了很多時間訪問一些跟這個「屠夫」有過私交的人。
1989年11月9日夜晚的這些影像終究還是要留下歷史的。前東德的人民翻越了柏林圍牆,跨騎在上面,即時眼光中還浮泛著疑懼的眼神,他們對眼前的一切還是充滿了好奇。隨後的幾個月,馬歇爾.歐佛斯在東德進行一項長程的調查。從路上的行人道政黨的黨魁,憑藉著熟練的掌握能力,他讓說謊的人把話哽咽在喉嚨裡,讓肆無忌憚的罪行與別有心機的人無所逃遁。他傾聽東德的升斗小民談論自己的願望與不安-能夠講出他們藏在心中的想法,已是他們永不後悔的改變。
這部片討論的是二次大戰時法國的愛國主義活動,這是第一部揭發法國貴族與納粹勾結的影片,同時亦展現了大部分法國人民事實上對反對運動相當抵制的事實。這部影片剛推出時,受到各地來的議論。然而也因為這樣,這部影片因此在電影學術界和紀錄片界頗有名聲。片中在一個非常私密性空間訪問的方式,和傳統電視新聞和紀錄片的作法完全不同,而用表現手法呈現資料影片的方式,更是同類型影片中相當前衛的作法。
在薩拉耶佛的假期旅社,馬歇爾.歐佛斯探索了戰爭期間,新聞記者的倫理道德。在這個基地,歐佛斯跟拍了世界知名的新聞記者,如何在這個飽受摧殘的城市裡挑選每日新聞。在歐佛斯精闢的訪談中,受訪者包括獲得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記者約翰.伯恩,以及從其他危險地方報導新聞的先驅者。歐佛斯在考慮記者們可能被流彈攻擊的危險狀況下,從實際面仔細的檢視他們的作品,並檢驗這些新聞記者操弄大眾觀點的效果。影片呈現出在一場複雜的戰爭裡,真相常常成為傷患的事實。
1968年3月16日,中尉威廉.卡里一聲令下,美軍第11旅長驅直入美萊村,搗毀整個村莊,300個手無寸鐵的村民慘遭虐殺,演變成歷史上難以抹滅的「美萊村大屠殺」。直至1969年美軍這項暴行始被披露,立即震驚全球視聽,也使得美國國內檢討越戰挫敗經驗的辯論更加激化。雖然這些犯下罪行的軍人已受到審判制裁,美國作為世界和平擁護者,這個神話在當時60年代冷戰開始初期即不攻自滅。歐佛斯企圖去瞭解這個悲劇為何會發生,影片中,一幕接著一幕的訪談畫面,逐步揭穿人性的醜陋與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