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小學三年級的小琪長得眉清目秀,惹人疼愛,但頭上始終帶著一頂帽子,帽子下掩藏著一塊嚴重瘡疤,它所代表的是生活中曾經遭受過的創傷。曾壯祥與侯孝賢、萬仁合導的三段式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是台灣新電影的里程碑,《小琪的那頂帽子》是曾壯祥所導之段落。
這是一部描繪「蘇維埃第一集中營」的有力記錄,這個集中營為恐怖的「古拉格集中營」所仿效,年歲已老的集中營生還者,對於他們在獄中所經歷的殘酷、不正義對待,提出強而有力的控訴……。
這是一部關於蘇聯社會主義實驗的記錄,那時期的英雄們經歷五十年的風霜,現今都已成為年長的市民了,他們陳述著共產主義極權下的生活狀況,經由他們的言論,見證了極權主義的崩潰歷程。
這是一部探討印度宗教暴力的電影,由一九八四年發生在印度的宗教仇殺事件出發,前後花費七年的時間才拍攝完成。該事件造成三千名錫克教徒的死亡,導演深入五千年的印度歷史,探索印度的宗教及社會階級,並論述宗教狂熱者的男性沙文主義所帶來的暴力手腕。
孟買有四百萬人住在貧民窟內,約佔該城市總人口的一半了,他們往往被視為城市發展的絆腳石,並成為政客爭取選票的籌碼,而他們真正的權利則長期被忽略了。本片訪問了孟買各階層的居民,呈現各種不同觀點,一位受訪者指著導演,質問電影幫不了他們的忙,這段畫面也被保留了。
存放在荷蘭電影館裡,長度超過二十六萬呎的泛黃影片,記錄了自1912到1933年左右,荷蘭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殖民實況。原來無聲的默片,經重新剪輯並配上當地居民吟唱的歌謠,使得這些原本是服務殖民宣傳的影像,成為揭露殖民主義真相珍貴史料。
這部影片記錄攝影者在梨山種植果樹的生命經驗,難能可貴地發揮了參與式的紀錄片精神,讓梨山上的一群果農自然地呈現自己的生活態度。四季的變遷、農事的作息,不同的人物性格間激盪出有趣地情境,是傳統寫實風格的優秀作品。
記者向來被稱作無冕王,在這不無權威的稱號之下,記者究竟是怎麼樣的工作?他們如何和社會脈動保持同步?本片為記者工作做了極好的註解。這是描繪各行各業的「百工圖」系列之中的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