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TIDF主視覺與前導預告公佈:從時間到空間

紀錄片普遍被認為是一種「對真實的創造性處理」,但究竟何謂「真實」?第12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今天正式公佈主視覺與前導預告,分別從時間和空間的面向,呼應影展的核心精神「再見‧真實」。

 

2020_tidf-poster_final-01.jpg

 

今年TIDF的主視覺邀請設計師吠塔拉操刀,發想自美國前衛電影導演賴瑞‧高譚(Larry Gottheim)的經典之作《藍色》(Blues, 1970),內容記錄一碗加了牛奶的藍莓,從盛滿直至一勺勺被吃光的過程,攝影機透過靜止的景框予以凝視,演繹出時間流逝下物體的動靜變化。該片收錄於本次策劃的「比紀錄片還陌生:前衛的姿態」單元,賴瑞本人也將於影展期間來台共襄盛舉,他自言:「這是我第一部真正的電影,也是我後續作品的原點。」(This is my first real film; all the others rise out of this one.)

 

延伸此類追尋動態影像本質的概念,主視覺以「紀錄的原初點(origin)」為關鍵字,透過不同時序的藍莓碗圖像錯落排列,結合明亮的藍綠色與螢光黃產生視覺流動,讓觀者在具象化的時間中感受記錄的純粹。當圖像延展並交疊,不只讓《藍色》的影像思考再度顯影,也呼應了TIDF的核心精神「再見‧真實」,辯證攝影機與被攝物、影像與時間、紀錄片與真實的關係。

 

同時,TIDF也釋出使用360度VR拍攝技術製作的前導預告,片中邀請DOCDOC紀錄片工作坊學員以「觀賞TIDF的觀眾」為題即興演出,呈現觀眾觀賞影展的各種姿態。在球型無死角的視野中,「觀賞」、「TIDF」、「觀眾」的詞語組合此起彼落,用趣味的戲劇化形式,強調出構成影展的三個元素──影展與觀眾是如何透過觀賞建立連結,產生火花。等待入場的人、正在看電影的人、看完電影的人,不同時序的觀眾在同一空間展開,VR的視覺特性讓每個觀看角度都有所區別,眼前與身後皆充滿變化,如同影展期間隨時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在發生。

 

 

 

第12屆TIDF將於5月1日至5月10日在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盛大舉辦,蒐羅國內外近130部精采紀錄片,期待以多元豐富的內容,拓寬觀眾對紀錄片的想像。片單除了前述的前衛電影單元,還包括融合沖繩在地傳說與風土民情的視覺藝術家高嶺剛專題、回顧台灣1970年代的經典電視紀錄片「芬芳寶島」等,DOCDOC紀錄片工作坊的學員們也將帶來新的「紀錄劇場」演出。更多節目將陸續公佈,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台灣競賽的入圍名單也將於2月12日揭曉,詳情請密切關注TIDF官方網站和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