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部農業影片回味台灣農村

作者
林慧貞

17部農業影片回味台灣農村

文/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第九屆台灣國際記錄片影展(2)17部農業影片回味台灣農村
本文摘要:TIDF節目統籌林木材表示,影展希望回顧歷史,用不同電影爬梳台灣過往的變遷,很多影片雖然看起來好笑、荒謬,但背後有很多值得分析的歷史背景,例如《疾病怎樣傳染》,竟用國外動畫配上中文旁白。未來可能也會延續這個單元,挑選不同年代的台灣影片(圖:早期農村短片「農家好」)

編按:「第九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10月9日開幕,網羅超過130部世界各地的紀錄片,今年有許多題材圍繞著「農」,最受矚目的,莫過於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創辦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一系列在成田三里塚、山形牧野村拍攝的紀錄片,除了完整呈現三里塚農民反抗機場建設的歷程,還到牧野當農夫,一蹲就是13年,以自己改裝的顯微鏡頭拍攝稻子開花授粉,在當時可說是世界創舉。

主辦單位還規劃「時光台灣」單元,免費播放17部早期農業電影,帶領觀眾重溫5、60年代的農業風光;上下游將陸續推出系列報導,介紹小川紳介、時光台灣單元,以及這次影展和農相關的作品。影片資訊詳見官網

──────────────────────────────────────────

在現代,種稻使用耕耘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你可知道,60年代時,台灣普遍還用牛犁田,為了推廣耕耘機,中國農機特地找來「農機花木蘭」,拍了一部代父出征的農機推廣短片。「第九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簡稱TIDF),今年首度規劃「時光台灣1951-1965」單元,免費放映17部台灣早期農業短片,在荒謬又爆笑的劇情中,重溫那段影響台灣至今的美援時光。

17部影片、4個面向解析台灣農村

10703618_926415124052733_1692340962703511159_n

「時光台灣1951-1965」策展人劉志偉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為了防堵共產勢力,在1951~1965年,每年借給台灣1億美金,推廣各種基本建設,規定其中的10%必須投入台灣農村復興,國民政府在美方支持下,成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但該怎麼灌輸不識字的農民現代化農業知識呢?用讀的不行,看得和聽的總可以,農復會跟上美國腳步開始拍電影,透過「農業電影教育公司」、「中央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拍出了十幾部農業宣傳影片。

1951~1965年被稱為「美援年代」, 在美國老大哥的庇陰下,台灣經濟快速起飛,TIDF和研究台灣戰後農業史的台北糧食協進會執行長劉志偉合作,聚焦美援年代的居家衛生、農業增產、畜牧精進,以及農機推廣四個面向,每部影片都隱含著台灣農業的歷史痕跡。

從牽豬哥到人工授精,探討養豬產業現代化

牽豬哥_Still003

當時佔了台灣九成以上面積的農村,無可避免面臨傳統和現代化之間的拉扯。1966年農復會投資的《新時代的牽豬哥》,講述的就是人工授精和牽豬哥的故事。

這部影片找來現在已經難得一見的黑豬當模特兒,男主角的工作是幫忙豬隻人工授精,當時農村普遍仍採用「牽豬哥」,農民要千里奔波,從山上扛母豬下來,和專門種豬交配,不僅沒效率,要是豬哥心情不好,一整天的奔波就白忙了,男主角因此奉政府之命,下鄉推廣人工授精,卻和負責牽豬哥的朋友王火土反目成仇。

由於是農復會投資的宣傳影片,故事當然像迪士尼童話一樣,有個幸福快樂的結局,王火土眼見人工授精效率之高,放棄牽豬哥,在農會輔導下養了一頭母豬,利用人工授精產下健康小豬,還因此成為示範農戶。影片最後不忘來一段感動人心的喊話:「這不但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王火土觀念上的進步。」

爆笑又荒謬的劇情背後,隱含畜牧業的時代變遷。劉志偉說,1960年代,政府推行「綜合養豬計劃」,希望養豬從農家副業變成主業,科學化的授精自然是推廣重點,現在台灣豬場動輒千頭以上,人工授精早是基本常識。但他也吐槽,雖然政府積極宣導,人工授精的推廣卻不像影片中誇耀得那麼美好,80年代才逐漸普及。

宣傳片的兩性意識,花木蘭、避孕器躍上大螢幕

花木蘭.Still003

除了畜牧業變遷,1963年的《家庭計劃在台灣》也翻轉了台灣「多子多孫多福氣」的傳統觀念,宣揚節育政策,特別針對已經生了3個小孩以上的家庭,不但介紹女性用的避孕片,還教農村婦女怎麼使用保險套。

有趣的是,影片只針對婦女傳授避孕知識,最流行的做法則是裝設「樂普」避孕器,男人要嘛是把避孕器放進子宮的婦產科醫生,要嘛只在老婆說想裝避孕器時,笑笑地點頭,隱約流露當時男女地位、角色的差異。

《農機花木蘭》也是另一部讓人玩味的電影,大膽採用女性當主角,敘述農家女子代父從農,卻看不慣牛犁田的低效率,借貸買了一台唐榮牌鐵牛,甚至擊退群雄,拿到耕耘機比賽第一名,堪稱女強人典範。

這部片雖然挑戰保守農村裡的大男人主義,但離男女平等還有段距離,劉志偉說,當時影片要傳達的觀念是:連女人都能駕駛農機了,男人還不趕緊跟上!

傳達食補概念,彷如科普影片

起司的營養.Still012

起司的營養

TIDF節目統籌林木材表示,影展希望回顧歷史,用不同電影爬梳台灣過往的變遷,很多影片雖然看起來好笑、荒謬,但背後有很多值得分析的歷史背景,例如《疾病怎樣傳染》,竟用國外動畫配上中文旁白。未來可能也會延續這個單元,挑選不同年代的台灣影片。

劉志偉認為,這可能反映當時聯合國的政策,台灣沿用聯合國宣傳資料,中南美洲可能也看得到這部片,「好笑的是,這些影片來到台灣後,主角也有了中文名字,像是老周,翻譯很在地化。」他笑著說。

美援年代的農村影片,必備一鏡到底的「上課」場景,一講就是10分鐘,女生溫柔婉約,常因男主角述說氮磷鉀肥的帥氣模樣,墜入愛河。奇怪的是,這些人往往身穿西裝或高跟鞋下鄉,連農村婦女聽講時,都穿著可能結婚時才會出現的套裝。

雖然劇情不太合理,但以現代眼光來看,每部都稱得上是初階的科普電影。劉志偉說,電影「很瞎」,不過有很多現代的知識,像是沒肉吃可以多喝豆漿,「這不就是現代的食補觀念嗎!」以前的宣傳片雖然沒有太多技巧,但直接明確,現在的政府宣傳片,想做得好看吸引人,卻看不懂想表達什麼,例如前一陣子行政院推廣「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大家只記得「做就對了」,哪知道做什麼,反而是以前的電影值得一看。

本文轉載自 上下游新聞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