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堂的綠色之戰》映後座談
2014/11/17 20:20
日期:2014.10.14
時間:17:00-17:30
地點:華山一廳
主持人:郭明珠
口譯:林靜禧
出席貴賓:高恩進導演
郭明珠: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開心大家今天來看這部《八堂的綠色之戰》,我們這次的映後座談也有邀請到我們的導演跟我們一起進行QA時間,我們掌聲歡迎一下導演,我想大家來看這部片也有看到跟台灣有很多很類似的經驗,其實幾年前在臺灣也有河岸部落,那些原住民被迫從他們原鄉流離失所,到了台北都會的邊緣進行生存,在河邊開墾耕作,有的年輕人就到都市打工,就和我們影片中看到的,我就開玩笑的說是不是每個中產的城市是不是都要腳踏車道,同樣的,新北市政府還是桃園縣政府就說我們需要腳踏車道,就說河岸部落的居民占用行水區,要趕他們走,但是特別是最近的食安問題或糧食問題,大家應該更要去想說除了腳踏車道我們還要什麼東西,那這個政府在做改變的時候,它到底怎麼樣思考,我想今天韓國這個片子非常精彩,導演非常細膩,跟拍這麼久,不止抗爭現場,還有他們在那邊的生活跟掙扎,和面對現實力量的對比怎麼樣做最後的決定,請大家先準備好你的問題,那我們先請導演講一下為什麼當初會拍這部片的緣由。
高恩進:大家好,我是高恩進,一開始導演不是為了要拍這部電影而到兩水頭,是因為他本來所屬的電影公司受天主教會的委託拍攝反對四河整治計畫的宣傳片,到了兩水頭後,導演跟工作人員都覺得說不僅是反對計畫的宣傳片而已,希望把它電影化,所以就開始接觸當地農夫、居民,所以就拍了這部電影。這部片除了高導演外還有另一位導演,兩位在兩水頭附近的地方,兩地分開進行拍攝。
郭明珠:那要不要再多說一些為什麼會想把它變成電影呢?
高恩進:因為一開始政府在宣傳四河整頓計畫的時候,他們只會把正面的東西透過媒體傳給人民,只是它也有它的壞處,也有一定的破壞,電影製作公司的人和導演希望把負面的訊息能夠帶給韓國的人民,所以就打算開始拍這部電影。而且兩水頭這個地方比較特殊,他們是從2009年底到2012年,他們其實奮鬥的蠻久的,有別於其他地區可能六個月就結束了他的抗爭,導演希望透過電影來支持這些最後留下來的農夫,能夠支持他們的想法達到他們的訴求。
觀眾:你好,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第一個,上個月也有韓國的環保團體來到臺灣,我們在交流的時候他也有提到,包括反核反水庫,甚至是在首爾市,現任的市長在推動少一座核電廠的時候,也都會被稱做是共產黨,這個片子裡面也有,我想請問在現在韓國社會裡「你是共產黨」代表是什麼意思?第二個問題是李明博總統在當年是以清溪川而且他辦了幾千場的說明會得到很多肯定,這部片子沒有看到他當初跟當地居民不斷溝通的部分,我想請教真相到底是怎麼樣,李明博前總統的做法在韓國社會給他的評價大概是怎麼樣?謝謝。
郭明珠:我記得那時候李明博要從首爾市長要選總統的時候,文茜小妹大一直會說他是CEO總統,那我們今天看到的事他的暗面,那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對我來講是不同的視野角度,我們平常真的被主流媒體給太多訊息了,我覺得今天是一個很好不同角度講這個故事的交流。
高恩進:其實罵人家是共產黨在導演還沒出生就開始了,可能是韓戰之後開始,政府會類似鼓勵所有南韓人民,有點像臺灣以前也有說要打擊共匪,在韓國以前也有,有一些口語或標語說要打擊戴紅帽的共匪,當時政府希望南韓把北韓當做敵人來看,所以才會把人家冠上「共產黨」這樣的標籤,其實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流到現在導演也不太清楚「你是共產黨」這句話的意義在哪裡,但導演個人認為只要政府發表政策,有人反對就會說你是共匪,所以才會去反對我們的政策,就是會被挑上共匪的標籤,在70、80年代只要被冠上你是共匪是會被留下文字紀錄,如果你有那個紀錄在那時候是很難找到工作或適應社會生活的。講到清溪川的整治計畫,當時李明博是市長真的有舉行很多次說明會,大家以為這是一個很環保的整治環境的計畫,要把積水弄乾淨然後讓它流下去,但實際上這一年好像要花費韓幣十四億,用電也不少,只是當時李明博總統做了很多媒體宣傳,也是幫他自己打廣告說這是他的政績,做了很好的事情,所以大家都以為是很美好的事情。至於四河整治計畫其實沒有什麼具體或明確的說明會,居民也有要求要舉辦說明會來說服他們,但政府的人都沒有舉辦,不然就是說有舉辦其實沒有,導演也有參加過幾場說明會,但只要講到具體內容的時候,他們就會逃避當作沒聽到,甚至他們說接下來要辦說明會,但其實也沒有辦,導演、居民或辦公室的人很像007,他們要常常找他們在哪裡辦說明會,但是媒體還是報導說他們曾經有辦說明會。
觀眾:導演是有明確立場介入拍攝,這樣反對的立場對你的拍攝有什麼幫助或有什麼盲點?第二個問題是那些農民在法律上好像是有疑慮的,在法律上他們沒有正當性,導演是怎麼看這件事情?
郭明珠:先確定說他們在那邊種是不是有法律上的問題?所謂政府聲稱他們違法,那導演自己是怎麼樣去理解跟解釋?在臺灣,行水區是可以隨著臺灣的行政角色的認定是可以改變的,所以今天是行水區,可能明天他政治改變了他就不是行水區,可能他現在不是行水區,會因為其他什麼樣的計畫又變成行水區,不只是白海豚會轉彎,臺灣的很多東西都會轉彎,我們可以聽一下韓國的是怎麼轉彎的?
高恩進:因為他堅持反對計畫的立場,好處是快速可以認識農民,這些農夫願意講出他們的心聲、狀況,加上導演和農夫看待政府和社會的眼光很像,所以他們在拍攝的過程當中蠻順利的,但相對的,身為導演拍電影不能只偏向反對的立場,所以他本來也打算去拍一些贊成這個計畫的居民,好幾次有去嘗試訪問這些居民,但其中有一位居民就嗆聲,質疑有機農民是騙人的,也有灑化學農藥,所以導演在訪問過程中有點壓抑不了她的情緒就放棄了。其實法律部分在電影裡沒呈現出來,有幾個原因,本來一開始政府發表這個計畫的時候,有11位農民對政府提出行政訴訟,因為一開始八堂是上水源保護地區,2000年開始政府鼓勵農民有機耕種,他們是每一年得到許可在八堂這個地區作耕種,最後一次拿到的許可是直到2012年12月,可是卻在2009年政府要把他們趕走,所以他們覺得不合理,當政府發表這個計畫強制他們要離開這個地方,所以他們提出訴訟,在一審農民是勝訴的,只是電影沒有把這些東西呈現出來是因為拍攝的時候是在二審進行的過程當中,二審因為政府妨礙就就一直遲延,甚至政府用另一種方式來告這11位農民,說他們根本連提出控訴的資格都沒有,那後來因為11位農夫只剩4位,所以就比較好對付了,政府覺得要攻擊你們實在太容易了。
觀眾:剛剛十幾位農民回去工作的時間大概是198幾年開始,有機農作比臺灣提早10年,可以請講一下白領再回去務農而且是有機農業,在韓國的趨勢是怎麼樣?
高恩進:其實現在韓國政府蠻鼓勵大家回去務農,是韓國農民科學部在管理這個業務,政府會拍不實廣告,說回去務農就會賺很多錢,詳細的數據不清楚,但回去務農的人是有在增加的趨勢,舉京畿道這個地區為例的話,京畿道地區的農地都是國有地,如果回去務農的話不是買那塊地而是去跟國家租借那塊地來耕種,如果你手邊沒有太多資金的話,很多人就會去京畿道向國家租地去耕種,而且大概30、40歲的人居多,但是這個數字也不是很確定,如果年紀比較大的人就會到遠一點的地方,像是慶尚北道、慶尚南道,就是往南下走,聽電影裡那些農夫他們說,韓國政府廣告說回去務農可以創造很多利益,但如果你真的要靠務農來賺大錢的話,必須要擁有非常大塊的地,但是實際上是不可能,所以他們就是批評這些廣告是假的,但務農的人數是有在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