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馬記》映後座談(視訊)

作者
萬孟賢

時間:2022.05.07(SAT)
地點:京站威秀十廳
主持人:吳怡伶
譯者:鄒德平
影人:《尋馬記》導演 史提凡.帕夫洛維奇 Stefan PAVLOVIĆ

 

主持人
非常謝謝大家在這麼晚的時間還留下來看這部很療癒的影片,今天很榮幸邀請到導演Stefan PAVLOVIĆ,請導演先和大家打聲招呼。

導演
非常謝謝各位觀眾這麼晚還來看這部電影,希望大家都沒有睡著,或者睡著的話也沒關係,至少希望大家都有享受觀賞這部影片的過程,今天也非常高興能夠受邀來跟大家聊聊這部影片。

jie_tu_2022-06-13_xia_wu_6.53.00.png

 

主持人
這部片以舒緩的節奏,著重在兩人互動,雖然有時候因為導演不太會講對方的語言,會有一些雞同鴨講的情況,但因為互動很自然,讓觀眾也能身歷其中,想問導演拍攝這部片的契機是什麼?為什麼會遇到那個湖邊老人呢?

導演
認識他的過程相當偶然,當時我是和我的祖母去拜訪一個地方就遇到他,其實之後會更深入地認識他是因為我祖母從樓梯上跌下來,摔傷了腳踝,Zdravko(片中主角)說可以帶我去湖邊,那裡有一種小小的魚,把牠敷在腳踝上可以消腫、自然地把傷口治癒好。
這也是為什麼我第一次和他到湖邊是在釣魚,當時就注意到我和他有雞同鴨講、語言不通的狀況,但也覺得滿感動的,因為即便我們的語言沒有很通,他還是對我非常開誠布公、非常親切。在那個場合中他見到我手上有一個馬的刺青,他很好奇問我手上為什麼會有馬的形狀的刺青,我說我很喜歡馬,他就說這附近有野馬可以帶我去看,就在這樣子因緣際會之下開始拍攝紀錄片,我就帶著攝影機來記錄他帶我去找馬的過程。
所以其實我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並沒有一開始就想這是個紀錄片,也沒有真的把他當成被攝主角,一開始並不是這樣定位,中間過程相當緩慢,但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友誼是很值得記錄的,最後花了三年多的時間跟他一起拍片最後才找到這些馬。

 

主持人
除了聚集在兩人的友誼外,也可以注意到導演在字幕和字卡上的設計有一些想法,譬如對方講他聽不懂的話就不會上英文字幕,會直接用括號寫他聽不懂,或註解出一些心裡的OS;而在字卡部分,影片一開始有一些書寫只是用打字的方式打出來,並沒有唸出來、沒有旁白,可是到影片中段就會開始將旁白唸出來,甚至到比較後段,在講述小時候經歷時畫面會閃爍,並搭配口吃狀況的節奏,想問導演這部分設計的想法?

導演
剛剛講到片頭字卡的打字效果,當初設計這些東西的過程相當漫長,打字設計其實是最後剪輯才加進去的,雖然電影一開始就出現,但我們是到很後面才想到這樣的作法。而字幕是因為我還在攝影學校時,最後一年會需要把作品或在外蒐集到的素材帶到課堂上分享,這些素材中會有些外語,當時我覺得可能會需要翻譯一下,我的同學才看得懂、聽得懂裡面的內容,但那時其實就已經遇到了一些語言障礙,會不是很確定影片裡對方在講什麼,這個時候我覺得最快的權宜之計是使用括號,寫上「我覺得他應該是在講這個」之類的字句,也注意到班上同學反應都滿不錯的,並且加了括號、字卡和字幕會讓整體畫面看起來豐富一些。另外還有一點,紀錄片的主角不是只有Zdravko一個人,而是關於導演跟他、兩人的紀錄片,所以透過在字幕中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就能讓觀眾更了解這不只是一個人的獨白而已,鏡頭後面的人也有主動參與對話的過程。
至於旁白的部分,重點也是放在兩人的友誼,片裡面感覺都是Zdravko一直在分享他的故事,其實我也想和他分享我的故事,只是在船上那個當下來不及說,最後便運用自己敘述人生故事、並將它摻雜在影片當中,讓片子變成兩個人都在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另外還有一點是把這樣的元素融入紀錄片當中,就能再次強調友誼,因為主角不是只有一個人,而美學和形式都是後來的,一開始會納入這些元素都是為了把重點放在友誼上面。

 

主持人
延續導演注重兩人情誼的部分,也發現整部片從頭到尾除了動物之外真的只有導演和Zdravko兩個人,但有一幕是有其他人加入的,不過導演還是沒有讓其他人進入到畫面內,而只有聽到聲音,您是刻意這樣做的嗎?好奇背後的想法是什麼。

導演
當時這個決定是刻意的,也算是我身為一個導演,在整部紀錄片當中手腕比較強硬的一個決定。當時我是刻意去塑造這個紀錄片的敘事性,大家如果還記得,當時這些路人的出現,我們只有聽到聲音沒有看到人,下一幕馬上就講到船開始漏水,其實我故意這樣安排,有一部分也是讓觀眾去想那艘船是不是被剛剛那群沒有露臉、不知名的人破壞的呢?另外還有那時船就是被人用刀刺了好幾個洞,我們在那個當下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加上當時那一群人也有說他們不想露臉、不想入鏡,也順便透過這個方式一方面凸顯強烈對比──在這個美麗的湖岸,看似一切都非常平和,但還是充斥著危險,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座湖其實是位於兩個國家的邊境之間,再加上天氣也可能隨時會改變、出現風暴,於是我當時想要用這樣的手法去凸顯出來。
另一部分則是凸顯這個紀錄片當中攝影機/鏡頭的主體性跟重要性,因為確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鏡頭前面露臉,像是Zdravko願意露臉,可是不代表其他路人也會想要露臉,所以除了凸顯兩人之間的友誼外,也把其他因素都納入考量。

jie_tu_2022-06-13_xia_wu_6.53.44_0.png

 

Q1
謝謝導演分享你們的世界,我好像從中看到了宇宙。我想問一個創作之外的問題──您怎麼看待這部片完成後並被放映、被觀看這件事?對你有何意義?

導演
感謝你的提問和觀賞,這問題問得非常好,我比較少被問到這樣子的問題,其實對我來說本來沒有預期我拍的這部片可以被這麼多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在世界各地被觀賞,對我來說確實超出預料也有點招架不住,可是我的片拍好、被看到我覺得是件很美的事,我也覺得非常榮幸。
因為其實我在這部片一直想強調的是,雖然我和Zdravko有很多連結,可是不代表我跟他很相似,他所經歷過的人生故事和背景,我可能跟他差得可遠了,我不一定真的可以理解他,更不用說我們之間還有語言障礙,但即便如此,我們人生背景、語言的不同,但我們還是可以一起坐下來共享美好時刻,我覺得這才是我想透過這部片表達的一個重點,就是我們所有人不用一定要有相同背景或相同經歷才可以建立有意義的連結,這是我想表達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的電影現在在世界各地有這麼多人一起觀賞,對我來說又驚又喜,一方面又再次驗證了我當初心裡的信念,就是我們不用有一樣的語言和經歷,還是可以有連結。

 

Q2
觀賞的時候覺得這部片的出發點好像很私人,但看到後面又覺得它太過私人反而導致一種普世性的情感出現,讓我們可以理解。但我不確定促使你繼續拍攝友誼的出發點是什麼?片中看到您把自己口吃的狀況放進去,也好奇什麼時候開始有意識把這件事作為影片的主題之一?是在拍攝過程中,還是後期剪輯時做了這個有意識的決定?另外我覺得這好像是我看過某種意義上最安靜的電影,可能是種抽象的感覺,您在聲音設計上有什麼樣的思考?

導演
感謝你的提問與想法,回答第一個「什麼時候決定把我的口吃當作元素放進電影裡?」這個問題,其實從一開始就想好我必須要在這部片中出現,因為電影的主角不是一個隨便住在湖上的獨居老人,重點如同剛剛所說就是我們之間的友誼,所以不能只有他,我也必須被包含在這部電影裡。至於我要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在電影裡呢?這就是我花了比較多時間去思考的。我們之間的友誼該用什麼方法呈現?這過程相當緩慢,我其實也不太記得確切是哪個時間點做了決定把我的口吃有意識地加入,我唯一記得的是,當時我開始錄下自己講述童年的故事,想說當作測試、看看要怎麼把它放進電影裡,而在錄的時候就發現口吃的情況也被錄進去了,一開始我想要把口吃剪掉,但我後來又覺得口吃就是我的故事的一部分,尤其在講一個並不那麼熟悉的語言的時候,我如果把口吃拿掉,這樣不是就有點違反我當初想達到的效果嗎?所以就把口吃原封不動地放回去。
後面還有提到口吃搭配影像的閃爍,我覺得就是聲音和影像的呼應,因為我在口吃時就像在腦裡找我要講的下一個字、下一個音是什麼,這個光影閃爍也像是我在找我要呈現的下一個影像是什麼。所以其實當時是透過這樣的方法把口吃的元素融合在這部電影裡。剛剛有講到「旁白」,但嚴格來說我不是講旁白來告訴觀眾資訊,讓你一定要聽我說,對我來說這個聲音只是我自己在思考的時候把這個思考的聲音大聲地講出來而已。
針對第二個聲音設計的問題,我在拍攝和剪輯過程都非常享受其中,也和一位很厲害的聲音設計師合作,當時我們針對聲音編輯就做了大概兩個月,我們從製作一開始就下了一個決定,想讓這部片的聲音風格以現在這樣的方式呈現。我也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當時拍攝的地點就是在寧靜的湖邊,所以不需要太多設備或其他技師,我就是自己一個人手持鏡頭和上面的麥克風就能錄下這麼多聲音。在編輯最後成片時,也決定不需要加其他音效,我們所有聲音都是來自當初在湖上蒐集到的原聲、原片,不會再加其他聲音。編輯過程非常緩慢,我也有很多細節想要呈現,但基本上就是以原本錄到的聲音,再挑出其中一些細節讓大家注意到,例如在湖面上稍微加進一些蟲鳴鳥叫,讓聲音可以更有立體感,讓大家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其實整部片只有三個地方有船的引擎聲,會比較大聲。
另外還有一個設計的部分,大家可能看到Zdravko這麼社交、這麼外向、講話很大聲,我們有時候可能會忘了他其實有重聽,他因為被手榴彈炸到所以耳朵是聽不太到的。我當初在聲音安排上,我沒有很想要刻意和觀眾講明「我覺得他聽到的世界就是這麼安靜」,我沒有想要挑明這麼說,可是我是故意把這個元素放在裡面,然後看大家怎麼去解讀。確實我知道他聽不見、聽不是很清楚,可是我不太確定他能聽到的有多少,所以我也是用這樣的方式,稍微提醒大家Zdravko有重聽,所以他聽到的世界可能是比較寧靜、有很多聲音是聽不太清楚的,至於要怎麼解讀就留給各位觀眾朋友。

jie_tu_2022-06-13_xia_wu_6.51.3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