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不盡》 映後座談(視訊)

作者
楊凱湉

時間:05.08 (SUN) 13:35
地點:華山二廳
主持人:Stephanie
影人:《野草不盡》導演 黃靖凝

 

主持人
我先介紹一下Crstyal。Crystal現在人在美國的San Francisco,Crystal她是2016年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然後她跟她的家人一起移民到美國。2019年香港的抗議活動爆發之前,她是以視訊記者的身份回到香港,為國際媒體報導香港的抗議活動。那我先想問Crystal,你在2020年國安法剛通過、抗議活動失敗的時候,你為什麼想談一個想離開香港或已經離開香港的人的紀錄片?

導演
哈囉大家好,那時候一開始要拍這部紀錄片是因為本來2019年回香港的時候一直在想如果運動結束後我就會走。可是2020年國安法快要通過了,那時候還是感覺不太想走,感覺香港有一點變化的東西正在出現,就想去拍點東西。有一點是基於自己不想走然後就去拍這些想走的香港人。

jie_tu_2022-06-13_xia_wu_8.06.02.png

 

主持人
你是怎麼找到在影片裡面的主角和被攝者?他們為什麼會同意參與紀錄片的計畫?

導演
一開始我是找移民的人,其實都是從身邊的朋友、認識的人去找,可是那時候有點難找,因為大家對拍攝紀錄片這樣的東西感覺不太安全。本來是找了很多人,可是最後在拍攝的中間,我覺得這兩個人比較有趣,我們一開始其實不是朋友,是朋友介紹的。直到去到英國拍攝的時候,我們關係才變得比較熟、才變成朋友。他們一開始怎麼會答應這個拍攝,其實是因為我一開始有去介紹自己的背景,那位父親對我移民的背景很有興趣,他可能也想知道我移民的過程,然後就答應了。我們熟了之後,他也說他想在離開之前,有一個類似香港家書的東西記錄下來,所以他就答應了。

主持人
好,我先問一下觀眾有沒有一些問題想問?

 

Q1
感謝導演留下這麼珍貴的紀錄,我很好奇因為香港的時事變化很快,那你有沒有跟被攝者有一些Follow up?像是知道他們現在的狀況以及他們離開的朋友、家人,他們現在的生活情況有沒有跟當時電影所捕捉的有不同的變化?

導演
一開始拍的時候是2020年的中間,當時他們是比較開放的態度,中間的變化其實在我去到英國,也就是在他們走了之後一年。當時香港已經有一點改變了,我們去英國找他們的時候,他們是......特別是父親吧,他們是比較害怕的,中間他也有點想推掉訪問,其中一個壓力是,他走了這件事讓留下來(在香港)的人有一些壓力,他也怕說錯了一些話會犯上國安法。當時有很多人都會有那種恐懼,怕說什麼話都有可能會犯上錯誤。因為去年是比較多變化,有一點不穩定的感覺,最近的話就感覺沒有太大的變化,可能他們也在嘗試融入在英國的生活。

 

Q2
導演您好,我剛剛看影片當中那位新手爸爸,他沒有找到工作就去了英國,我不知道他有怎樣的勇氣會去英國?是要帶一點家抵還是要帶一點怎樣的東西過去?看他在影片裡面找工作找了一段時間。

導演
其實我覺得很多人都是,不只是香港人,很多移民他們都是沒有找到工作就過去另外一個地方,我覺得應該是大多數吧。就第一,在海外很難找工作,你要去到當地才能找到工作。在心態上也是在走的時候,有很多香港的東西是要先放下的,如果他們的時間這麼急的話,那就到外國的時候才找工作這樣子。

 

主持人
在影片裡面,他們有討論「誰到底想離開香港?」說到「年輕人都不離開,是我們這樣年齡的人才會做這樣的決定。」這個你可以解釋嗎?他們所謂的「年輕人」是什麼人?這個算是對年輕人的一種失望嗎?或是批評,或者是你會覺得這番話是想表示什麼態度?

導演
其實那個飯局我那時候也有一點驚訝,那是我第一次去拍他們,看到他們這麼認真地在討論這麽多事情。裡頭有一位胖胖的,他是教會的,他就在講自己有很多朋友都要走了,大家就聊起有沒有年輕人要走?結果大家就說沒有,如果他們走的話,就類似是一種懦夫的行為。我不知道移民的人口數據,這個也沒有說年輕人移民多,還是中年人移民比較多,不過就我身邊的觀察,比較多的移民大部分都是中年人、有孩子或是有資本的人。年輕人,特別是在1997年之後的人,他們沒有BNO Passport就不能走,所以當時在移民潮、很多人走的時候,連登(LIHKG)的討論區或者是身邊的年輕人就在討論他們不會走,走的人就是放棄香港,有這樣的一個看法,雙方都會有這樣的conflict,留下來跟離開的人他們中間是會有這樣一個討論,在今天或是在網上或是身邊的朋友之間可能也會出現。

主持人
我覺得這部電影裡很明顯展現心裡的矛盾,無論是離開還是不離開都是不容易的決定。

jie_tu_2022-06-13_xia_wu_8.01.02.png

 

Q3
導演好,我的問題有幾個層次,我希望您能夠聽得到。因為我很關注整個反送中的活動,因為他影響台灣,尤其是台灣的選舉。因為很關注,所以發現整個活動有三個名詞出現,好像原來叫「反修例」,後來黃之鋒到台灣,去了台灣人權促進會之類的,回到香港就改成「反送中」,但是後來又有一批人把整件事形容成「黑暴事件」,所以我不曉得這三個名詞背後是有什麼樣的意義?另外因為您剛好人在美國,因為同樣都是佔領立法院的事情,但是美國在一月的時候逮捕了八百多人,判了七百多個人有罪,其中所謂那個羊角男(其實是牛角),他把臉上畫國旗、頭上戴著羊角那個,他其實也沒有做什麼,只是比較炫耀而已就被判了41個月。另一個警察開槍射殺老百姓獲判無罪,我的意思是說,這些參加活動的香港人,他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些事情?尤其是比較積極的,不是只是去遊行,如果有的話他們有什麼樣的反應?

導演
你剛才問反送例的幾個不同說法,就是我們一般都是講反送例運動,你剛才說黃之鋒說的那個反送中也應該是反送例的一個延伸,逃犯條例就是說如果一些人在香港犯了罪,他們是可以被引渡去中國定罪,這是反對送去中國的意思,所以反送中、反送例應該是同一個意思。另外你說的那個黑暴運動,應該是一些親中媒體,或者是一些政府他們會去這樣定義這個運動吧。然後你剛才那個問題,是在問比如說香港的難民去到美國有沒有留意在美國的情況嗎?我不是很了解。

Q3追問
移民也可以,就是所有關注這件事情的香港人,不管是島內或是島外,或他參與的程度有多少。因為當時香港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美國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她還特別說 “It’s a beautiful seeing to be hold something like that.” (指香港人佔領立法院)但是後來發生在他們自己的頭上的時候,她就定罪成顛覆國家罪,所以我就一直在比較這兩個事情,不曉得香港人自己有沒有在注意?因為當時她支持香港人的時候,香港人是很高興的,但是後來美國人對他們自己處理佔領立法院的時候,香港人的感覺是什麼?

導演
其實我覺得香港人並沒有對美國絕對的樂觀,只是在運動期間,因為當時美國還是Trump的時候,對中國的態度比較強硬,當時就有想要美國去制裁中國,為香港去做一點事情。可是一來是換了政府,二來是其實大家都知道,一個美國政府並不能為香港做一點什麼,所以其實也不算完全信任的一個狀況。

主持人
而且其實她(導演)大部分拍的地方是在英國,可能目前移民或香港人也不會知道在美國的事情。

 

Q4
您好,我想問導演在訪問那些香港移民,你覺得他們一般會用「離散」去定義自己嗎?還是在你的經驗裡他們會用「擴充」來定義自己呢?聽起來用「擴充」這個字好像會比較開放、積極一點,我不知道用不同字來定義自己的移民,在你的眼中他們的生活有沒有實際的態度分別?

導演
其實我覺得他們去定義自己是「移民」還是「離散」,是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才能看到的事情。感覺現在香港有一群人,特別是政治流亡的人,他們會說他們是離散、流亡這樣的身份。因為他們有很強的慾望要把香港的故事說出去,最終也是想要有一些政治力量,或者在海外能夠影響香港。可是對於大部分的移民來說,其實我覺得這個還是......當時我去英國的時候,是看到一些在香港的群體不斷地建立起來,可是那些群體還是比較新,然後也沒有一個......
離散族的英文是Diaspora,這個意思應該比較嚴謹,比如身分上的認同,或者是群體裡有一些像海外的猶太人一樣,他們會有自己的群體、自己的學校,他們會有很強的信念。可是我覺得這在現在香港的移民群體裡面,還是比較個別的看法,他們還是需要時間去了解如何定義自己,或者自己只是一個移民的人,我覺得這是需要一段時間去觀察的。

主持人
這的確是滿有趣的一個問題,因為有一些人會自稱難民。我覺得這個關乎到他們認為香港是能回還是不能回去?因為某種原因,香港已經沒辦法回去,可能是太危險或是什麼,這樣的話真的就變成政治的流亡。但如果覺得還能回去的話,他不會完全中斷關係,就變成是一種移民的感覺。

 

Q5
導演您好,我想問的就是關於電影命名的問題,為什麼叫《野草不盡》?我看見電影裡滿多鏡頭有很多植物搖擺的狀態,會不會跟香港人現在搖擺的狀態有關呢?

主持人
我也想加一點問題,因為我在想英文的標題是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它的意思好像跟中文的標題不太一樣,所以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名稱?

導演
其實本來想片名的時候,就是想找一個選在中間的一個狀態。因為我拍這個片其實有一半在香港、一半在英國,然後就是想要表達去留、處在中間的意象。當時想用一個元素去形容香港人,在那個少年生活的地方發覺什麼都沒有,只有草原這樣。在剪接的時候才想起了「野草」這個字,然後「不盡」就是一個盼望吧、一個狀態,就是很多香港人都移民到不同的地方,就是像野草在很多地方不斷地生長,有點盼望可是也不算是很有希望的,像是有點疑問的一種感覺。然後在想英文的時候,我的Partner就說他之前曾經有想過“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很巧合的我們都想要用「草」去作為這部片的名字。我感覺這個英文名也是有一種在中間的感覺,可能我在香港或者是我在英國,然後我去看對方的生活,他們的生活都是比較好一點,所以我感覺中英文名字其實也是有一種,就是對未來的一種疑問,對兩個地方的生活的一個疑問這樣子。

jie_tu_2022-06-13_xia_wu_8.01.36.png

 

主持人
那時間到了,感謝大家參與討論,也導演很認真地回答我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