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卡區》映後座談

作者
TIDF

時間:05.10 (TUE) 
地點:華山1廳
主持人:報導者記者孔德廉
影人:導演蘇明彥、製片馬懷碩

主持人
大家好,先謝謝大家來看這場《布洛卡區》,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報導者的記者孔德廉,在我旁邊的是導演蘇明彥及馬懷碩製片,先請他們介紹一下自己。

導演
大家好我是蘇明彥,布洛卡區的導演。

製片
大家好我是懷碩,這部片的製片。

0510_bu_luo_qia_qu_010.jpeg

主持人
可以講多一點(笑)好,不知道大家看完後對這部片有沒有一些疑問或感想,像我自己當初在看是片的時候是有滿多疑問的,比如說287、或者是為什麼會選矽膠娃娃?我自己覺得這些東西拼湊起來很像一場夢,在這場夢裡面,我自己當初看的時候會抓不到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但是後來再看第二次、第三次,慢慢有掌握到導演想要講的東西。關於意識或是人跟娃娃之間的連結是當初我覺得最有感的,可不可以請導演說一下這個創作為什麼會選矽膠娃娃?或是這部片有甚麼想要對大家講的?或是想跟大家解釋的?

導演
在回答之前我先介紹一下今天有在場的工作人員,有混音子翔、旁白符容,還有coser綻綻(全場鼓掌)講一下這個作品,它是一個紀錄觀點的委託案,我本來想做的是精神療養院的故事,後來因故暫停了,我就在想怎麼把人的意識借屍還魂到另外一個題目讓它重新發展,然後我就看到了共享旅館的介紹,就突發奇想,試試看把「意識」、「失語」的事情放到娃娃身上。剛德廉有講到裡面有滿多的物件,像287這些物件,我應該這樣解釋,它單獨來看就是一個數字,單獨來看就是一個意象,雲啊煙啊這些事情,這個符號脫離這部片就只是大家理解的這些意義,可是回到這個系統裡面,就好像一台機器,整體一起看的話,在這個儀器裡面就會有它的意義存在。可能你不會去檢查某個機器說,它是一個螺絲或甚麼。

我期待這些真實,因為影像、電影可能會是一個時間與空間的重整,人物在裡面遊蕩,那大家要怎麼相信我處理出來的真實?這個真實是甚麼東西?尤其又被TIDF定位成「奇幻」紀錄片,這樣的真實是哪一種真實?除了你看得到的狀態,你們自己,或者說我們看到、你感受到的那個瞬間、一陣子又再感受到的那個真實,我覺得那個真實的意思又更有趣了,不是我影響給你的真實,你感覺到的真實才是真實。

主持人
懷碩這邊有甚麼想補充嗎?我們之前訪談了大概一個多小時,導演有一個說法我覺得滿能夠表達這部片子的,他說有時候他走在路上,看到本來是一個舊的公寓突然就被拆跳的,變成一個新大樓,在這過程中,假設我們不對這個地方有所記憶,過去的這個舊公寓裡面存在的人啊、生活的軌跡啊,到底存不存在?我覺得很能夠從這個例子去看這部片。那經過導演剛剛的解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其他問題想問導演?

Q1
兩位好,我非常喜歡這部影片,我好奇的東西是這一家曾經位於西門的共享女友旅店其實有過一些報導,報導中資訊性的資料,它是怎麼樣開始的以及其中的故事都提供地非常完整,但是在剛剛的影片裏面,感覺導演是選擇比較淡化地處理這些可能可以被弄得很獵奇的部分,感覺到是一個比較生活感的,想要請導演談談看你在,不管事敘事風格或是對背景脈絡淡化處理的想法。另外一個是我自己比較好奇的,就是在這麼淡化處理的過程中,有一個叫做zoey_611的IG帳號卻非常醒目地出現了兩三次,我很想知道你為什麼會做這樣子的選擇?我剛已經肉搜啦,但因為他是私人帳號所以看不到(全場笑)。

導演
那個帳號是那個,大概20歲的年輕小夫妻,他時不時上班就會跟他老婆聊天,那邊我是想做個對照。資訊淡化就是,我跟懷碩進到旅館前大概都看過那些報導,都有很詳細的介紹。一開始挑這個題目我也想了很久要不要做,我甚至還想說······因為我是想把「意識」放到一個軀殼裡面,也想過要做人台(模特兒)等等,他們答應之後我在想怎麼去做這個很多人都做過的事情,就是《空氣人形》、《愛情人形》、《充氣娃娃之戀》都做過使用者的狀態,那使用者的狀態就是報導中寫的,其實大家都能夠想像,這些影片也都滿知名的,很多人看過,大家都能夠想像寂寞啊之類的事情。所以我就想說,我應該可以避開,或是說我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可是寂寞是個面向啦,其中包含各個層面,也是可以討論。

主持人
那還有哪一位有問題嗎?對於裡面很多片段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或是對於這部片把娃娃做為載體,想要傳達的問題是甚麼?

0510_bu_luo_qia_qu_008.jpeg

Q2
你好,我想請問片中有很多,比如說關於日本火災的新聞、日文片段還有日本場景的一些設計,滿好奇為什麼會這樣安排?雖然說也許這跟人型娃娃的脈絡有關,可是在片中為什麼會是這樣?另外一個問題是,就我個人而言,我會滿想知道到那間旅館裏面的客人,對於娃娃的情感,或是對他們來說,他們如何看待這些娃娃,這是我會滿想知道,然後也很好奇導演在拍攝時有沒有想過要拍攝這些,或是刻意拿掉?

導演
為什麼要去日本······因為他是空服員啊所以要去日本(笑)他都去很多地方,大概是這樣。

主持人
拍攝時有沒有想要記錄,比如說使用者······

導演
其實在拍的時候會一直跟自己對話,因為我就是自己拍,會一直問自己問題,然後會一直不斷地結構、解構、結構、解構,一直在重複這個過程,要放這個畫面、不放這個畫面,你一定會一直在跟自己講話,一直問自己這個要不要那個要不要,一直到剪接台上都是,一直到交片的時候都還是。所以在工作的時候我還是習慣抓一個很大的脈絡、邏輯、結構去出發,可是有時候會忍不住嘛,那個東西還是就想多拍一下,那我還是會去拍,其實這次的經驗會發現有很多東西其實是我沒有預料到的,設定上本來沒有要去拍的,本來都想在旅館裡面拍,沒有要出去。可是因為,剛在講,重組的過程中還是跟他們出去了,這些多出來的事件就有助於做一些敘事上的調整,我也覺得滿好的。也不一定是消費者或使用者,比如說每一次事件的出現,有時候我要怎麼去做選擇跟調整。因為拍紀錄片滿大的部分就是跟自己對話的過程,所以是有點分享當下的心情跟感受。不知道這樣有沒有回答道?

主持人
我這邊可以小小補充一下,剛好導演在拍攝的期間,我們(報導者)也去採訪了這個產業,針對消費者的部分,我們從貿易商這邊聽到滿多故事,我們也怕這些故事會走向太獵奇所以最後沒有寫,但是我可以分享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有一個八十幾歲的老先生,他的家人幫他跟他的娃娃辦了另外一場婚禮,他的太太小孩都有參加,在這場婚禮之後,這位老先生把他對前半生的想像,還有對不同腳色的寄託,全部都放到這個娃娃裡。所以他幫娃娃買了三個頭,給予他們身分,他的生活就是跟這些娃娃相處,他就把這些娃娃當成人。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因為這個產業這幾年變得很大,好像是2020年時,在高雄有個展,非常多人去參與。我們自己是覺得這個趨勢滿有趣的,好像大家會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這些娃娃身上。這是我看到的部分,這就跟導演的片子比較不同的角度。大家還有甚麼問題嗎?

Q3:
我想要分享一下我的感覺,裡面處理娃娃的都是男性,跟皮膚白皙的娃娃女性形象有個對比,但我感覺到的是這些娃娃是被溫柔對待的,包含導演處理整個畫面的感覺、看下來的氛圍以及修復娃娃的過程,有一種很溫柔呵護的感覺,跟一開始想像會看到的東西不太一樣。

導演
他們很溫柔是因為娃娃很貴(全場笑),一具要三十萬吧······

Q4
導演你好,我想要問的是裡面有出現一個人物,剛也有提到的修復娃娃著修復師,我覺得他在整部片中跟其他旅館員工有很不一樣的狀態跟存在感,畫面中很多他在靜靜修理的過程,想問導演為什麼會特別想把這個腳色放進來?

導演
就是一個觀點,在剪接上或是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沒有觀點的話影片會怪怪的,所以就試著讓一個也許是奇怪的觀點,或是甚麼樣的人物存在。我一開始想拍他時他很忙,他是一個工廠二代,他們家是在做高級飯店或是豪宅的門的,他都突然出現又突然不見,所以就把他做的是很溫柔在呵護這些娃娃,實際上也是啦!他怎麼樣在看這些娃娃,就像剛剛講的,重新組合時空跟人的關係。

主持人
我自己有個問題想問,裡面這些被攝者後來看完影片,對於自己的腳色有甚麼疑問或想法嗎?

導演
上一場子勳有來,其他的男孩都連絡不上了,不知道為什麼不接電話,但他們的流動率本來就很高啦,人都來來去去的。只有子勳是一直都在的,台灣應該也只有他一位修復師,他是自學的。他看完就說:「如果他有更多時間的話可以拍得更好。」

主持人
所以他想被記錄更多是嗎?

導演
這我就不確定了,大概是這樣

主持人
那懷碩對於製作過程,你有甚麼想分享的嗎?

製片
對於作品沒有甚麼特別想補充的,但做紀錄片就是很感謝每一個受訪者、感謝紀錄觀點,這個作品才能被看到,也謝謝大家出席。

主持人
大家還有其他想法嗎?或是有些觀點想要補充嗎?

Q5
導演你好,我想請問在設計旁白時的角度甚麼?因為片中有一個男性旁白跟一個女性旁白,想請問你在設計的時候的想法是甚麼?是一個從娃的角度嗎?還是甚麼樣的角度?

導演
我當時完成作品的時候覺得滿單調的,就想要玩一個敘事,你我他呀之類的,把旁白當成畫面重新排列組合,例如我寫完時有把句子打散再重組,所以有些句子可能看起來有點怪。主題是「失語」嘛,那到底是誰在講話?一開始也沒有設定是娃娃的視角,我一開始設定就不知道是誰。可是又不能太隨便,還是要讓它有一個結構,讓大家可以去抓到一些事情,不要大家一開頭就渙散了,我還是很努力讓大家有個東西可以去follow我後面的小暗示。

主持人
我這邊可以再補充一下,訪談是我也問了導演很多次,你最想要從意識的哪個部分提問?跟失語的關聯是甚麼?那導演就有說到他在85分鐘裡埋了很多個小鉤子,而每一個鉤子都是互相有關連的,包含剛剛有人提到的去日本、小故事、影像跟旁白等等都是連結在一起的。我自己覺得要看很多次才能抓到,當初在訪談時導演不想要觀眾有既定的方向,希望觀眾能開闊地去想,在不同的故事之中可以產生不同的意象。對我來說很深刻的就是,在失語狀態中的娃娃跟人是很像的,比如有一次我們採訪時,有一張拍攝娃娃的照片,就跟人很像、分不太出來,就讓我想到這部片的意象。

導演
補充一下前幾天子勳給我看了目前最新的娃娃,人頭又更擬真了,分不清楚是人還是娃娃,我就在思考,「越真」某個程度上又「越假」,那是要非常真還是假一點比較好,我覺得真真假假的東西很有意思啦,那感覺很奇怪。

主持人
我們之前訪談時有聽到一個客人,花了十幾二十萬,依照他前女友的照片刻了一個頭,一模一樣,我就很好奇為什麼有人會這樣做?那個客人就說因為他在這段感情中很失敗,他希望可以彌補在這個娃娃身上,我就在想也許在這真真假假中,有些人也不想要分清楚。謝謝大家來參與今天的放映。

0510_bu_luo_qia_qu_01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