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個季節》映後座談
時間:05.14 (TUE) 15:20
地點:京站威秀九廳
主持人:林木材
出席影人:導演 彼得.克雷克斯
口譯:錢佳緯
主持人
感謝大家來看TIDF焦點影人導演彼得.克雷克斯的《66個季節》。那Peter也在現場,掌聲歡迎導演到台前來。
導演
感謝各位出席今天的放映活動,很高興大家可以花時間看這部作品。這是我人生的第一部紀錄片,裡面有拍到我的祖母和父親,很高興他們的身影還能透過銀幕繼續活在各位面前。
主持人
這部片子是2003年完成的,所以已是20年前了。這部片我第一次看時,覺得有點沒禮貌(笑),到游泳池去跟陌生人搭訕,邀請他們進入你的電影,這方式是學校教給你的嗎?或你是怎麼想到用這方式拍電影?
導演
所在地方是我的家鄉,家鄉市中心大概60萬人,家鄉近郊25萬人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彼此都認識,所以對這些長輩而言,他就是那個誰誰家的孫子或是誰誰家的同學等等,大家彼此都認識,沒有所謂的陌生人可言。對很多在小地方的人而言,人生志向就是離開這小地方,但我覺得在這小地方長大的話,你該做的其實是拍電影。
主持人
另外我想問的是,這部電影有很多扮演的成分存在,透過扮演展示記憶,另外融合了歷史影片,來自歷史的聲音好像讓時間和空間開始可以交融,請問是怎麼想到這形式和手法?
導演
我不是學紀錄片出身,當初為了要拍這部片,我寫了一個劇本,以此申請了一筆錢。我把所有的錢拿去買16mm的底片,至於工作人員的費用要怎麼給呢,我家提供了80公升的酒。我當時的拍攝沒有錢,也沒有什麼時候一定要完成的壓力。當初拍攝動機是自私的,只是為了我自己和祖母,片尾看到的贊助單位,基本上都是影片拍完後才加入的。對我來說,拍攝過程比較像是玩樂,我們每天都去游泳池玩耍,然後拍下玩耍的過程,我希望可以傳達出我們當時玩得很開心的感覺。對我來說,這部片的重點不一定是聲音或影像,而是當時的那種能量,那種愉快的心情,我很高興有機會能夠把它從斯洛伐克帶到台灣傳遞給大家。這部片使用的語言包括了匈牙利語跟斯洛伐克語,當地的民眾本來就非常熟悉這兩個文化,也會交錯使用兩種語言,裡面其實有很多當地人才懂的笑話,基本上要翻譯成英文都很困難,但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翻譯成中文,大家竟然還是會笑。
Q1
導演好,剛剛聽到你說這部片是想要出於記錄情感,進而從游泳池這場域去拍攝,透過口述狀況,我們可以連結到過去跟現在。雖是出於玩心及記錄情感的動機,但中間又有融入一些過去對於戰爭的經歷,像有一場戲是在檢查微生物水質,對照到戰時納粹的集中營,這兩者可能算是一種對照嗎?是在拍攝之後才想加入這樣子的片段?或是一開始就決定好的?第二個問題,過程中一直有收音器材的入鏡,也是出於一種玩心的效果嗎?還是純粹只是比較方便收音?
導演
我一開始是要做跟家族史有關的紀錄片,我們的家族歷史非常的複雜,處於中歐地區的大環境當中,我想要找一個主題、一個重點核心去敘事。本來是想要用我們的家屋,後來如大家在影片裡面看到的,祖母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當時她說我的祖父很喜歡、也很想去海邊,但就是去不了,所以只能待在游泳池裡面。我當時聽到這句話覺得很有趣,就想拍一部我的家人在泳池裡的作品。我知道相對於於海島國家的人來說,要跟大家解釋在「大陸型國家的人很想看海」,那個心情跟欲望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各位在片中聽到的故事,我小時候就聽祖母說過了。我一邊在旁邊玩積木、樂高的時候,就聽到她講過去戰爭、歷史的故事,所以我小時候用樂高拼出來的模型,可能是小型集中營的樣子等等。所以這些畫面對我來說,像是透過電影重新打造這樣集中營的畫面或形象。
之所以器材會入鏡,是因為泳裝上面很難別無線麥克風。這個家庭錄影帶會代代相傳,我的兒子或未來的孫子,他們也會討論這部電影,家庭錄影帶裡面有收音器材出現,好像也合情合理。
Q2
請問你跟攝影師的合作方式?電影中很多畫面都非常機智風趣,2003年或之前電影膠卷拍攝現場沒有monitor(監看螢幕)的情況下,怎麼跟攝影師工作?
導演
拍攝歷經了很長的研究過程,我花了3個月的時間寫劇本,給當時的攝影師看,很像是劇情片的劇本,寫得非常鉅細靡遺,讓攝影師清楚拍攝的場景、人物站在那裡、說什麼話和背景會是什麼,他都相當清楚。比如說祖母會站在這個畫框,右側在剪輯時會有另外一個角色站在左側等等。攝影師在看劇本時,就已經有很清楚的符號和畫面。當然拍攝中會有很多即興和突發狀況等等,讓這作品會更有人味,更真實。
Q3
導演好,我的不算問題啦,就是幾個感想跟導演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個就是說,我看到這個影片,覺得很有意思。他用游泳池去帶出生活,帶出歷史也带出生命 。另外也有游泳池和大海,象徵自由跟生命的歸宿,我覺得這非常有意思,而且又是以一種比較詼諧有趣的方式,就算是二次大戰非常沈重的歷史,片中仍用模型飛機、用男性演員假裝是希特勒這樣的方式去表達,我覺得這是非常特别的地方。 第二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片尾。某位老先生他去幾座海洋蒐集了海水,然後把泳池買下來以後,把這些海水倒進游泳池不同的角落,似乎是這樣的一個動作,像是一個電影的總結,表示出一種生命的玄幻。第三點,我覺得導演滿誠實的,因為在影片裡面,不管是這些老先生或老太太談到很多年輕時看到帥哥美女的心情,導演非常誠實地表現出美女或俊男的一種吸引力,不自覺或是有自覺的,用攝影跟剪輯的方式。這是我的一點小小想法,謝謝。
導演
感謝您,我很高興有觀眾能夠看得出20年前拍的作品想要傳達的事情。
Q4
導演你好,我也想分享一下。導演剛剛說,海洋型國家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大陸型國家對看海的想望,但我昨天在TIDF看了另外一部片,恰好在講說某個台灣人從沒看過海。我想問的問題很簡單,我在片中看到很多有關生命的哲學思考,請問導演是在創作的哪個階段決定放進這些東西的?謝謝導演。
導演
我從創作一開始時,就想把哲思及反思放進作品裡面,因為這部片試圖重現的是我的童年時光及我童年的感受。我家非常有趣,因為祖母信奉的是天主教,祖父呢,他信奉的是較偏佛教的思維, 所以他們兩人平常的對話、討論中,就呈現了很多關於不同宗教、不同信仰跟不同想法的交流。我在聽這些對話時,因為年紀尚小,會因而產生各種奇妙的想法跟問題 ,也許並沒有解答,但會冒出各種想法。拍片時就想把這樣天馬行空或奇妙的想法,用影像的方式呈現出來。當時其實想要拍出,類似「給幼稚園小朋友看的哲學課影片」這種感覺,用泳池這種非常簡單而直白的譬喻去呈現這種想法。
Q5
導演在剪接後製期的時候,是怎麼處理已寫好的劇本?怎麼總結融合在拍攝期遇到的所有種種相遇,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版本?
導演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創作經驗,我們不希望在後製時抹滅這些有趣的現場經驗,剪接的前後過程大概才耗時六個月而已。我們當時就是依劇本裡的時序順拍。當然過程裡面會有很多跟原來想像不一樣的地方,但我們會透過討論,經過一番折衷之後,最終剪出各位看到的版本。
我每次都跟學生說,我們拍這部片的時候很幸運,因為完全沒有錢,所以沒錢請人打出逐字稿,也沒有額外請場記來記每一場發生什麼事。但這樣的好處是,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我自己或剪輯師,都對每一場的畫面跟每一場的細節瞭若指掌,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可以用非常快的速度,即便前面準備了很久,真正剪輯的過程卻是這樣的迅速。
但在現在的拍攝環境裡面,可能大家都是用人工智慧或演算的方式,直接幫你把所有逐字稿都打出來,但是這種情況之下,你只看到文字,可能會忘記當時拍到的美麗畫面,只看文字會錯過了很多很美好、巧妙的事情。
主持人
所以拍這部影片,最大的優點就是他們沒有任何的預算,就是沒有錢。(笑)
Q6
我有兩個問題。有一幕有一群人桌子椅子都在水裡面的畫面,是導演請他們這麼做嗎,還是是他們自己突發奇想?有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想要傳達? 另外一個問題是,老實說,我對於柯希策這城市並不是很了解,但是電影中有人提到,那裡曾經是像小聯合國一樣,有非常多人講著不一樣的語言。我滿好奇是什麼原因 ,大家又是怎麼相處在一起?還是說他們就是各自像泡泡一樣,擁有各自獨立的小社群?
導演
這是中歐地區的常態,各國人都混居在一起。比如說我的祖母有四本護照,但她從小到大從沒離開過這地方。一開始有奧匈帝國,後來有捷克斯洛伐克,後來是匈牙利,再後來捷克斯洛伐克又分開變成斯洛伐克,所以換過四種護照。這地方也像現在的紐約一樣,算是一個民族大熔爐,只是沒有紐約那麼多的愛爾蘭或義大利人。在這地方有來自匈牙利的人、捷克人、斯洛伐克、德國人、猶太人等等,有八個不同語言族群的人在這邊混居。
比如說我們的家族來自匈牙利,但是現在住在斯洛伐克,有人問我說,家族當時候為什麼決定要「搬」到斯洛伐克?我說,沒有啊,我沒有搬家,是斯洛伐克到了我們這邊來。
把桌椅丟掉水裡面,是我們小時候玩的、惡搞的一種把戲,電影裡我問他們說,你們有沒有想像過死後的世界,有一位女士說:死後我希望可以像青蛙一樣,像兩棲類一樣,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但偶爾可以回來看看這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主持人
我來補問幾個問題,片中的家人們有看過這部片嗎?你的首映是在這游泳池嗎?
導演
因為設備器材的關係,35mm或16mm沒有辦法在泳池放;不過我們的家人的確看過這部作品,首映時大家都非常愉快,因為大家可以看到自己兩、三年前的樣子。
主持人
大家看過導演其他的片,就發現他玩遊戲的概念一直貫徹在不同的影片裡,到底要怎麼保持玩心來「玩」電影?想請他分享他的想法。
導演
當時拍這部片的時候,其實完全沒有想到國際市場,或是會有機會在國際放映。所以後來能在捷克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荷蘭的紀錄片影展放映時,我都很高興有機會把它帶到其他國家的觀眾眼前。電影放完有很多製片跑來問我說,你下一部想要拍什麼?因為他們都很想要看這種充滿玩心的電影。
放映完我在家憂鬱兩個月,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拍有玩心的電影。這種焦慮情緒就很像還沒上台前的小丑,會焦慮等下講的笑話到底好不好笑、大家會不會笑、大家有什麼反應等等,所以這種焦慮感一直存在。請大家不要跟我的製片說這部片好不好笑。
主持人
我廣告一下今天晚上7點呢,Peter在空總當代實驗場會有一場導演講堂。他說他會有秘密要跟大家分享,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秘密,大家有空可以到空總去。結束之前,想問一下導演有什麼關於電影的話,希望讓觀眾知道?
導演
非常感謝各位今天來欣賞這部作品,有關這部電影,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也跟學生講過,如果你對任何事情有興趣或熱情,就應該勇往直前。不要放棄。我有這部片的想法時,曾跟好幾位製片提案過,當時他們的反應都是:「你要請穿泳裝的老太太在泳池講二次大戰的事情?你有事嗎?」大家都不想要做這部片。對我來說,我知道這是自己最美好的決定,即便到後來拍電影,技術變得比較精湛,品質比以往更好,但我永遠都不覺得有辦法超越這部美好的作品,這部作品就好像是初戀一樣,初戀就是初戀,沒有辦法再重複。
主持人
最後再問一個問題,Peter你可以告訴我,這游泳池還在嗎?大家還會去游泳嗎?
導演
這座游泳池因為使用很久的關係,後來就關閉了一段時間,經過翻修之後又重新開放,所以現在還在使用當中,當時完全是依照1930年的建造方案修復和重建,所以非常的漂亮。如果各位有朝一日到了斯洛伐克的柯希策,歡迎大家來這游泳池,祝大家游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