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飛過的歲月》映後座談
時間:05.11 (SAT) 12:40
地點:京站威秀九廳
主持人:楊子暄
出席影人:導演 洪多藝
口譯:葛增娜
攝影:賴芝璇
主持人
大家好,這部蜻蜓飛過的歲月是今年入圍亞洲視野競賽的作品,很高興邀請到導演跟我們坐在一起看片,我們歡迎導演洪多藝。(鼓掌) 這部作品2022年完成,陸陸續續去了好幾個亞洲的紀錄片影展,今年很高興TIDF有機會可以放映,也很開心有這麼多人可以來看。這部作品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拍攝非常久,加上剪輯大概七、八年的時間,那先看看導演有什麼想跟大家講的。
導演
這部電影中間有部分讓大家心裡不是很好受的畫面,謝謝大家看到最後。
主持人
這部作品從高中生活講到上大學,當中可以看到南韓的升學壓力非常大,中間包含跟同儕、家庭或是自我懷疑跟最終了解的自我認同,應該所有觀眾都可以找到被觸動的地方。我相信大家現在心情可能有點沉重難平復,所以我還是準備先問問題,等一下大家可以把握機會,隨時舉手。
導演從高中就持續拍攝,可以看見非常多隨機日常的畫面,我相信拍攝的素材一定是非常大量的,請問導演是拍到哪一刻決定要開始剪輯,在剪輯過程中大概是如何整理或梳理素材的?
導演
我是從2014年高三開始拍攝,拍攝開始後幾乎是每天都在拍,那個年代來說每天都有10幾G的容量,在大學時是想到的時候會拍,正式剪輯是2016年開始。
主持人
2016年之後是怎麼樣的剪輯方式,是邊剪邊看素材,還是有先想好該如何去架構這個影片?
導演
2016年雖然是正式剪輯,不過素材真的太多,所以挑選印象中好笑的部分開始剪,但也是剪剪停停,並不是持續剪,真正到2021年才完成。
Q1
電影中有看到導演的志向表填寫是想要當社工,想去NGO工作,影片中是有呈現出您未來其實也有想當導演,想請問志向表中怎麼填想當社工呢?謝謝。
導演
在韓國入學時如果要進入某個志願,所有的表格和生活紀錄表都要寫相關志向,當時想讀的跟社工、社會福祉有關,所以會那樣填寫志向表。我並沒有把導演當作志向,只是想要拍紀錄片,純粹是這樣的想法。
主持人
追問一下,片中有提到很苦悶壓力大的生活中,拍攝是導演的動力來源,請問怎麼會想選擇用拍攝紀錄片的方式?
導演
其實從國中開始對紀錄片很有興趣,一開始也不是想成為導演,而是想拍紀錄片,加上當時對紀錄片的認知是導正社會上的不公不義、對社會做一些控訴,這是我對紀錄片的概念,所以才從高中開始拍攝紀錄片。
Q2
導演,影片最後訪問有提到(高中)跟班上同學產生衝突,當時拍攝時是真的有發生衝突嗎?還有老師想沒收攝影機,不知道是衝突產生前還是後?因為看到出現的人物會貼近攝影機,或是以大家能接受範圍拍攝,可以看到有人對攝影機比耶和開心自在的表情,所以想知道當時大家對於攝影機頻繁出現的感受是什麼?
導演
其實在高中時知道有人喜歡被拍,有些人不喜歡被拍,我會刻意找喜歡被拍的人拍攝,不喜歡的就會避開,直到後面才發現(喔~)原來大家當時都不喜歡被拍,都與她為敵的事情是後來才知道的。
Q3
想知道紀錄片中有一位會打電話給導演訴苦,然後導演後來因為她情緒而不想接她電話,影片中對於她的描述或你們的對話好像也有透露出導演藉由她的情形來講自己的感覺,因為沒有提到這位朋友的名字,請問她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只是導演給的暗示呢?
主持人
你是問打給導演的朋友,還是導演會打給她的朋友?因為這是兩個人。
觀眾
是那位學校發生吵架或打架後才會打電話給導演的朋友。
導演
影片中會聽到只講一位朋友沒有指名道姓,且用旁白方式呈現,朋友是真實存在的,覺得有必要交代清楚與(朋友)之間發生的事情,所以才用旁白方式交代來龍去脈。
Q4
導演您好,中間有一段是您跟父親應該是在火鍋店吵架的片段,是用你在看這段影片的方式呈現,然後在車上從後座去拍爸媽中有提到這一段,感覺是蠻重要的素材,但您為何選擇沒有把它放進來?拍爸媽那段也是以沒有拍到他們正面反應的機位去記錄,你拍攝父母好像和拍攝同學有明顯的區別,可以問導演在這方面的考量嗎?
導演
其實畫面鏡頭表示對拍攝對象的距離感,跟朋友在高三時是親近的所以有近距離的拍攝,高三時跟父母的關係是很緊張的,也不喜歡父母,就不想拍不喜歡的人的正面反應,所以沒有選擇正面拍攝,後來拍完有和好,但是最後還是看到用背後那段影片呈現,因為那是父母內心最真誠要談的事情,如果正面拍攝的話會對父母造成壓力,所以沒有選擇這樣的拍攝方式。
Q5
導演您好。我自己也是紀錄片工作者,很榮幸可以問到問題,我只是想要告訴導演,很謝謝看到導演用很真誠且善良的方式去做紀錄片,讓台灣的觀眾可以了解您的生命,也很感謝導演陪著大家一起在影廳裡看已經看過成千上萬次的電影,作為台灣的紀錄片的觀眾,想給你一個讚賞(笑),謝謝。
主持人
非常謝謝這位觀眾幫我收尾(全場大笑),那我就不多說,我自己也看過這部紀錄片非常多次,真的覺得這樣一位創作者可以把自己攤開來,不管是對朋友、家人甚至將影像帶到不同的地方讓觀眾看到,很了不起,也非常地困難,真的很謝謝洪多藝導演,再次掌聲謝謝導演跟我們一起在影廳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