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nto Stella》映後座談(通訊)
時間:05.08 (SAT) 21:40
地點:新光三廳
主持人:鍾佩樺
影人:《Memento Stella》導演 牧野貴
導演
先謝謝大家在星期六、週末晚上來看這場電影。想到我的電影要在紀錄片影展播放,其實我自己也感到相當的忐忑,可是也很高興今天有這麼多的朋友可以來現場觀賞我的作品。
主持人
我們先請牧野貴導演聊一下剛剛觀賞的這部《Memento Stella》,是出於什麼樣的創作動機?希望可以用這部影片表現出什麼?
導演
我先來介紹一下為什麼會拍這部作品。我是從2015年開始想要拍攝,當時我在各國一邊生活一邊創作,2015年在歐洲巡迴的途中,感受到很多以往不曾感受到的事情,尤其是那時巴黎發生恐攻事件,其他地方也有伊斯蘭教相關的恐怖攻擊,或者是宗教上的不愉快、美國總統川普一些發言造成的騷動等等。在2015年之後,歐美地區一直都是呈現比較陰暗、陰鬱的氛圍。
我當時感受到的是,在每一個國家,其實有很多可以串聯起我們的東西。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或是我們的語言、宗教、種族,這些因素本來應該要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是當時卻變成在分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那陣子我很強烈地感受到什麼,所以我希望能藉由這部電影,把宗教、種族、性別、時代、歷史,或是這些所有存在於我們之中的分類,都先從影像跟現實中抽離。抽離這些不需要的分類之後,回到那些最原始的記憶、心中的意象、對於夢想的想像。我們能不能共同去分享這樣的意象?這是我創作這部作品的初衷。
Q1
我非常快速地問三個問題:一,想請問牧野貴導演對數位和類比產製的看法,兩種技術他都會用,特別是用4K疊200層這件事情。二,他會做聲音也會做影像,身為聲音跟影像同時的生產者,想請問他對音畫關係的想法。先這樣好了,謝謝。
導演
我先講一下關於類比跟數位的關係。如果是以影像來講,我覺得最好解釋的就是,在電影上,我們用膠卷拍攝,或者用檔案方式來儲存。我在2014年之前,這兩種格式、形式都有使用,在那之後幾乎所有作品都是採取數位的方式來拍攝。我在這兩種媒材上的操作還算是蠻熟悉的,因為我自己從2002年到2012年都在日本的電影資料館負責做拷貝數位轉換的工作,擔任調光師,所以類比要怎麼轉換成數位儲存,這方面我算是蠻熟悉的。
如果要講類比跟數位的話題的話其實可以講很久,今天的時間可能不是那麼夠。但是關於這部片本身,我是用數位來拍攝的,它使用了剛剛有講到的4K,然後用非常複雜的技術去堆疊、剪接,這個技術主要是香港一個叫Empty Gallery的剪接室特別來幫我完成。2016年,我開始進行本片創作之後,香港的Empty Gallery親自來日本找我,那時我剛好在辦創作相關的展覽,他們問我能否擔任技術協力,一起促成這樣的創作。之後我自己也去各國蒐集這部片的素材,到香港的工作室做剪接,關了兩個月共同創作,所以這部片在手冊上的國別會寫香港和日本。
關於音畫關係,其實我自己本身進行影像創作,至今有38部的短片作品,這部其實算是我作品裡面最長的一部,可是因為每部都有不同的緣由跟故事,說起來很長,今天就先以這部片來舉例。「Memento Stella」不只是這部片的片名,它其實是我從2015年到2018年,在創作本片時一整個計畫的名稱。當時,我做出了360度、四面牆投射放映的一個展覽,為了那個,我同步也進行音樂創作。
當要進行電影版的製作時,我本來也想直接放我的音樂進去,可是香港的合夥人說,也許可以嘗試放其他的要素,不一定要完全是你在這個計畫裡創作的音樂。我覺得蠻有道理的,因為我不只是做影像創作、電影創作,我自己在平面上的創作更久、更多,所以我其實一直都很積極地想在創作中加入外部元素,這次如果可以引介別人的智慧,我也蠻樂意的。我們找到了一位荷蘭的鋼琴師,用他的音樂來放入電影版的創作。
Q2
片中的音軌全是音樂嗎?因為我在裡面有聽到類似自然聲,比如水流、火焰燃燒,或者可能是我自己異想的一些聲音,有沒有使用自然聲音的可能性?謝謝。
導演
有的。那其實講到聲音,有一件趣事。大家在戲院裡面聽到的是5.1音軌的標準格式,我請委託的荷蘭鋼琴師來做音樂時,他一開始沒跟我說沒有辦法做那個,然後他自己做完之後,丟過來說「這40個音軌你自己想辦法去拼湊」,所以我為了要找接點,花了蠻久的時間。那個鋼琴師在片中其實有唱歌,他自己唱起歌來,然後我就把他太多唱歌的地方盡可能都剪掉了,所以大家在片中可能聽得不是那麼明顯(眾人笑)。
Q3
有一個東西我不知道導演在拍的時候是不是有刻意設計,我剛剛在看的時候,不經意地發現我是瞇著眼睛看,看到動態跟流動的方式,跟完全睜開眼睛看,常常是截然不同的。我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刻意設計過的?
導演
這次沒有跟大家講,其實我這部影片可以用3D的方式觀賞,所以在眼睛瞇著的時候,它可以抑制你視線周圍的光線,可能你看到的就是某部分成為3D的影像,所以的確在觀感上會稍微有點不一樣。
我自己的影像創作,有時候會利用一些攝影手法去調整光源的方向跟位置,可能是遮住光源或是用單邊眼睛看,會有不一樣的效果。我覺得剛剛那位觀眾自己把眼睛瞇起來,可能就有類似那樣的效果呈現,其實也是我以往在一些影像作品上會特別使用的一些手法。
Q4
他剛剛講過別的呈現有360度的狀態,那我想問一個有點白目的問題,就是他自己看的時候,比較喜歡在電影院,還是在Gallery看?因為我在電影院看的時候,其實就是單一螢幕,沒有那種被環繞的感覺。
導演
360度的效果只有在舊金山展覽時實際試過一次,那我有發現一點,觀眾進入360度的小劇場去體驗環繞效果時,會期待在裡面感受到的娛樂性,會很期待等一下進去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對影像或是聲音的要求度都很高。我們在音軌方面是使用10.1,特別加強的效果,而且觀眾的專注力最多也只能維持10分鐘左右,不能再更多了,因為是四面全開的。所以如果要表達我自己想要講的東西,好好給大家分享、給大家看的話,其實在戲院、電影院才是一個比較適切的環境。
Q5
你的影片其實有節奏感,會變奏一段時間然後又慢下來,突然又變奏。請問這種節奏感是你要呈現出來的嗎?
導演
我之前也做過很多短片作品,我自己發現其實觀眾的專注力以及在創作上面的起承轉合,大概15到20分鐘是一個循環、一個段落,所以一開始就有設定,這部片如果是一個小時的話,我要把它分成四個段落,每15到20分鐘為一個起伏,也可以喻為像一個生命的循環。這樣的段落設計是我在最一開始要進行這個創作、進行這個計畫的時候,就已經先想好了。
其實在這部片之前,我在創作《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的時候,有先做一個剛剛講到關於專注力的實驗,大概多久它可以是一個循環?多久可以專注在一個段落上面?平常創作的時候,我會用自己的觀感跟感覺去剪,如果我覺得「啊!不行,這個再下去會沒完沒了」的話,我就把它剪掉,做一個結束,那個實驗就延伸到了我的這部片。可是我現在重看《Memento Stella》,覺得第一段的20分鐘好像還是太長了,很想再處理一下。
Q6
我想問一下導演,他在製作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會有人在看電影的時候完全看不懂它在講什麼?因為我大概是全程處在一個「懵逼」的狀態,然後我想問一下導演,他認為會是什麼原因導致觀眾完全看不懂這一部電影?謝謝。
導演
其實這個狀況我自己有想到,我覺得用什麼樣的緣由讓大家看到這部電影,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這部片是在一個實驗劇場放,應該不會有人有意見;如果它是在一個現代美術館播放,應該也不會有人有意見;可是它在一個紀錄片影展放的話,就像我剛剛一開始跟大家打招呼,我說其實我今天很緊張,因為我不知道大家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看這部電影。這也沒辦法,因為這部片本來就是一個以格式跟素材為主去成立的影像作品,所以今天要怎麼樣跟大家分享這部作品,我還有蠻多話想說的。
這部片在東歐播放的時候,還有兩年前在日本山形影展播放的時候,因為那也是紀錄片影展,還蠻多人看到一半很生氣走出去(觀眾笑),其實真的有蠻多觀眾表示說從頭到尾不知道在演什麼,所以這些都已經是在我預想之內的事情。可是我之所以做這個作品,一方面也是希望……我在很多國家拍攝的素材跟畫面,都是我們每個人共通的記憶、意象、美學,譬如說水或雨,或是你在片中看到的那些東西,是我們共同都認識的,可是把這部片子拿去不同的國家播放,我會得到觀眾什麼樣的反應?我們會有共通的情感嗎?我們會有共通的問題嗎?我自己覺得這部片子從拍攝到去不同國家放映,然後聽到每個觀眾的問題,這整個過程是我的作品,是一個實驗。所以一直到今天為止,我來聽聽台灣觀眾有什麼樣的問題,這也是我的作品的內容之一。
當然我自己知道這部作品是蠻奇怪的。(觀眾笑)
Q7
導演好,我其實很喜歡這部片,我覺得它是你去凝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細微的東西,這是我自己的感觸。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對我來說很多東西都是音樂先行,我先聽到了雨聲,或者是我先聽到了水聲,我再來詮釋這個畫面,有點好奇導演是如何決定,是影像帶著音樂走,還是音樂帶著影像走?第二個問題,有點好奇是怎麼跟荷蘭的藝術家合作討論出音樂?謝謝。
導演
首先先謝謝你,因為我製作這部作品,就是很希望挑起不同國家的人在腦海中的既視感,就是你曾經看過的影像,所以你剛剛講的感想,我非常感謝。
關於聲音跟影像的順序,其實我至今所有的作品,百分之百都是先完成影像的部分,接下來再進行音樂創作,有些是請人家做,有些是我自己創作。我這次的作品也是先完成所有的影像部分,然後才進行音樂創作,可是為什麼會有像你剛剛感受到的,聲音好像比影像先出來?因為我在跟荷蘭的鋼琴師講說要怎麼做音樂時,先跟他說這個創作想要表達的事情,以及給他一些表格,用線狀圖跟他說這次的影像有什麼樣的高低起伏。
我跟他說,在這60分鐘之內有這個高低起伏,但是你的聲音千萬不可以跟著影像走,我的影像沉靜下來的時候,如果你聲音也沉靜下來,那整個就會變成一個很無聊的氛圍。所以聲音絕對不要被影像走勢帶著走,可以是影像沉靜下來,但聲音繼續高昂,或者是影像往上走,但是聲音進入一個段落,不要讓兩者在合拍狀態,我是這樣跟鋼琴師溝通的。其他比較細節的地方,我就沒有再做更多指示,交給他去發揮。
再補充一點,聲音剪接也是我自己進行的,所以可能跟我其他創作比較不一樣。我自己會去注意哪些聲音希望在哪一些點就先進來,可能因為這樣子所以讓你有這樣的感受吧。
主持人
很感謝大家豐富的提問,也很感謝牧野貴導演今天特別透過這個有點奇妙的視訊方式,完成了這次非常精彩的座談。非常謝謝大家,我們再以熱烈的掌聲,謝謝牧野貴導演今天跟我們一起共度這個夜晚。不知道最後牧野貴導演有沒有什麼話想說?
導演
這次很高興我的作品可以在台灣跟大家見面,也很高興可以在紀錄片影展放映,同時我也擔任了這次紀錄片影展華人紀錄片獎的評審,這個經驗也非常愉快,我很開心。我知道亞洲,尤其是東亞,歷史跟現狀都是很複雜的,有太多煩心的事情,但是很希望我們這一代可以繼續努力、不要放棄,然後去經營更好的未來。我自己也會以一個影像藝術創作者的身分繼續努力,所以台灣的觀眾今後也請多多指教,謝謝!
主持人
謝謝導演給我們一個跨越語言跟國界的結論,再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