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陌事》映後QA影片

作者
葉庭彣、務璿

《故鄉陌事》導演 明昭希

 

Q1:請談談重訪春川、繼續拍攝計畫的契機。

起初於2012年10月開始專注拍攝母親。當我自忖:「透過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她的身影和生活?」,對此我難保自信,唯覺得需要多一點時間去拍攝。但到了2013年5月,因值自身懷孕而懸置了拍攝工作。趁著孩子出生前的這段期間,我決意面對自己對母親那些混沌未明的情感──那些閃爍的念頭與未歇的怨懟。重啟的攝程比原計長了許多,整整六年的時光,我一有空便拿起攝影機拍攝母親,透過鏡頭的凝視,我貼近了母親和她所過的生活,同時我和母親的關係也一道獲得了較為明晰的梳理。

 

Q2:你如何決定影片的敘事順序與結構?

剪接前,我會反覆咀嚼這些拍下的影像片段,在腦海鋪展敘事架構。由於我自己和媽媽皆出現在影片當中,故難以客觀地描述整個故事。此時製作人便能在旁提供許多協助。除了和製作人往返溝通、討論,亦吸納同事們在觀看粗剪後給予的一些回饋。末了剪接階段,我自大量電影及戲劇汲取靈感,尤其從楊德昌導演的《一一》中收穫甚多。但對這整部片構成影響最大的還是製作人。

 

Q3:談談從開拍到攝畢,母女二人的關係的轉變。

起初要拍攝媽媽時,她正在火車站招攬客人:「我們家的辣炒雞很好吃喔,來吃看看吧!」媽媽這樣對觀光客喊著。當時我拍下媽媽辛勤工作的模樣,母親則因為感受到「女兒不覺得我丟臉」而非常開心。

必須承認,剛開拍時我跟媽媽不那麼親近。天底下沒有討厭女兒的媽媽,大概是我單方面討厭媽媽吧。影片攝畢後,我不再討厭媽媽了,而以「我媽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想法去接受媽媽,我媽似乎亦然。精確地說,不是「媽媽」,而是以「柳名熙(유명희)」這個人尊重地看待她,有這想法業已六年了吧。我媽說她是在外婆過世後,才能理解外婆。而我媽媽還在世,我就能理解媽媽了,因此倍感幸運。

誠心感謝助力這部紀錄片完成的每個人。沒有這部片的話,我無法看到柳名熙這位女性的一生,而我的生活也會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吧。

 

Q4:現在你自己成了媽媽,對於你母親或母親這角色的想法有何轉變?

孩提時,我媽媽確實非常認真地做好母親這個角色,然遲至今我方能體會,要支撐一個家的生計是如此不容易。當時對她的埋怨,如此化作歉意與愁緒。

最近拍攝中的影片,就是關於「母親」的煩惱:媽媽是何等的存在、我該如何養育我的孩子等等,這些對我來說仍是未竟的課題。透過正在拍的影片,我試圖梳理這些疑惑和尋覓相應的解答。

 

Q5:談談春川對如今的你來說是怎樣的地方?

春川是個回憶滿盈的地方。想起春川時,內心自然澎湃激昂,並混雜各異情緒:傷感、歡欣、恍惚、痛苦、解脫、溫暖、放鬆等,充斥各種印象的地方。通常都會稱這種地方為故鄉吧。「對我來說,春川現在是我的故鄉。」

 

Q6:對於這次延期的TIDF說句話。

一直很嚮往參與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因疫情延期倍感可惜。我向來對一同看片、後而往返激盪對話的方式感到傾心與愉悅。全世界因COVID-19籠罩陰霾,我們共體時艱,真心祈禱再次快意相逢的日子趨近,期待2021年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