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F競賽評審團線上齊聚越洋激辯 8部精選評審作品特別放映

第十二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下週五(4/30)熱烈起跑,為期十天的影展將放映140部來自世界各地的紀錄片,為台灣觀眾帶來一場盛大的觀影饗宴!而眾所矚目的「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及「台灣競賽」共44部入圍作品,及「華人紀錄片獎」共18部入選作品,在經過眾評審的激烈會議後,將於5月6日的頒獎典禮揭曉獎落誰家。今年因疫情影響,評審會議將移至線上舉辦,外籍評審紛紛表示非常遺憾無法親身來台參與,也為台灣仍能舉辦實體影展而高興。

 

本屆競賽評審陣容堅強,廣邀來自台灣、亞洲與國際的重要策展人、影像與文化工作者,盼串連各界、融會多元觀點,評選出獨具代表性的得獎作品。台灣評審代表包含知名音樂製作與策展人鍾適芳、資深金獎剪輯師雷震卿、獨立策展人鄭慧華、詩人及文化工作者鍾永豐。國際評審更包含加拿大獨立策展人Jesse CUMMING、資深荷蘭製片人與紀錄片顧問Martijn te Pas、希臘塞薩洛尼基國際紀錄片策展人Dimitris KERKINOS、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委製編審及獨立策展人Rasha SALTI,完整競賽評審組合可見文末。

 

此外,評審團亦不乏當代重要的影像創作者,TIDF更將特別放映數部評審的精彩作品,其中包含越南藝術家阮純詩(NGUYEN Trinh Thi)、菲律賓獨立電影創作者約翰.托雷斯(John TORRES) 、新加坡重要紀錄片工作者陳彬彬(TAN Pin-pin)與日本當代深具影響力的動態影像藝術家牧野貴(MAKINO Takashi)

 

ping_shen_1.jpg ping_shen_2.jpg  

阮純詩(NGUYEN Trinh Thi)、約翰.托雷斯(John TORRES) 、陳彬彬(TAN Pin-pin)、牧野貴(MAKINO Takashi)

 

重現梁朝偉經典演出!阮純詩重新拼貼越南電影史

擔任國際競賽評審的阮純詩創作類型多元,於世界各地參展經驗無數,以電影和錄像藝術持續探究記憶如何暗藏、錯置或曲解歷史,並檢視藝術家在越南社會中的定位。其3部於TIDF放映的作品,都是主題與電影相關的電影,無法來台參與影展的導演,也特別錄製了問答影像獻給台灣觀眾。

 

改編自作家卡夫卡的短文〈十一個兒子〉,《十一個男人》(Eleven Men, 2016)從1966至2000年間越南電影製片廠的數部經典電影製作中,擷取十一位男星的影像進行拼貼,其中更包含梁朝偉於《三輪車伕》中的經典演出。女性旁白不斷細數男性銀幕形象的同時,也再現了越南的國族、歷史與性別。

 

十一個男人

 

每天都是七〇年代》(Everyday's the Seventies, 2018)則同時並列三段關於70年代的檔案影像:唱片行老闆訴說橫跨香港及越南的記憶;電影中的明星誇張演繹傾城愛情;主流媒體則反覆播送政治官腔,三種詮釋歷史的角度彼此互文又矛盾,交織出香港的越南難民故事。本作原為三頻裝置,導演特別為TIDF改成戲院版本於大銀幕放映。

 

以毛利族導演貝瑞・巴克禮主張原住民族影像創作應自成一類「第四電影」為本,《第五電影》(Fifth Cinema, 2018)透過各式資料畫面及家庭錄像,傳達反殖民、反開發主義的思想,突顯性別、國家及族裔的權力關係。導演盼以「第五電影」包容各種被霸權壓抑的聲音,也藉此對影像再現做出反思。

 

 

每天都是七〇年代》、《第五電影

 

傳奇膠卷起死回生!菲國獨立電影導演妙玩影像

台灣競賽評審之一約翰.托雷斯是菲律賓的獨立電影創作者、音樂家與作家,執導作品於國際影展多有斬獲,2013年維也納國際電影節更以焦點單元放映其作品。他擅於轉化個人及檔案影像,將紀實影像的元素翻轉為虛構敘事創作,作品常觸及愛與家庭,也處理回憶與時事、軼聞、神話及民俗信仰的關係。而5月2日場次的映後,更特別邀請到導演本人和影迷越洋連線視訊交流。

 

奇片《人民力量重磅彈:越南玫瑰日記》(People Power Bombshell: The Diary of Vietnam Rose, 2016),使用菲國大導賽爾索.艾德.卡斯蒂略(1943-2012)於1986年「人民力量革命」期間拍攝《越南玫瑰日記》的膠卷為素材。該片當年因資金不足未完成後製,膠卷四散無蹤,卻在30年後奇蹟被尋獲。托雷斯接到委託要賦予這批傳奇的膠卷新生命,解開片中斑駁的謎團,重新完成這部「未完成」的電影。

 

人民力量重磅彈:越南玫瑰日記

 

瀰漫著惡托邦式幻滅氛圍,《視而不見》(We Still Have to Close Our Eyes, 2019)呈現人類意志遭程式狹持的近未來場景,有如劇情片般的科幻情境,實則拼湊自數個劇組拍攝現場的側拍花絮。托雷斯以冷調敘事重組影像,隱喻菲律賓的政治現況,翻玩影像之餘,亦悄悄在片中植入為寶貝女兒準備的禮物。

 

視而不見

 

獎落誰家5月6日揭曉,得獎作品將特別加映

任亞洲視野競賽評審的陳彬彬,作品《理解的不可能性》(The Impossibility of Knowing, 2010),收錄於「記錄 X 記憶:空間」單元,他重訪多個慘案現場拍攝空景,表面上如常的空間配上旁白後,頓時組建出了新意義。而華人紀錄片獎的評審之一牧野貴,作品《Memento Stella》(2018)則收錄於「當代風景」單元,片中以高畫質攝影機捕捉各式自然景物大量疊影曝光,在極富節奏的聲響的催化下,堆砌出宛若星河的浩瀚感知。

 

 

理解的不可能性》、《Memento Stella


第十二屆TIDF將於4月30日至5月9日在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盛大展映。本屆TIDF規劃競賽及觀摩共12個單元,影展套票與單場票現正熱賣中,5月6日的頒獎典禮結果揭曉後,得獎作品更將於5月9日特別加場放映,欲欣賞獲評審肯定佳作的觀眾,請務必留意頒獎典禮當晚的場次更新。更多節目、展覽與活動資訊可參閱影展手冊,或密切關注TIDF官方網站臉書專頁Instagram

 

評審名單

亞洲視野競賽評審

  • Jesse CUMMING|加拿大獨立策展人、作家、研究者
  • 陳彬彬 TAN Pin-pin|新加坡重要紀錄片工作者
  • 鍾適芳 CHUNG She-fong|音樂製作人、策展人、現任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國際競賽評審

  • Martijn te Pas|資深荷蘭製片人與紀錄片顧問 
  • 阮純詩 NGUYEN Trinh Thi|越南獨立電影工作者、錄像媒體藝術創作者
  • 雷震卿 LEI Chen-ching|資深金獎剪輯師

 

台灣競賽評審

  • Dimitris KERKINOS|希臘塞薩洛尼基國際紀錄片策展人
  • John TORRES|菲律賓獨立電影創作者、音樂家及作家
  • 鄭慧華 Amy CHENG|獨立策展人、「立方計劃空間」成立者之一

 

華人紀錄片獎評審

  • Rasha SALTI|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委製編審及獨立策展人 
  • 牧野貴 MAKINO Takashi|日本當代深具影響力的動態影像藝術家 
  • 鍾永豐 CHUNG Yung-feng |詩人、作詞人、音樂專輯製作人及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