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時刻

2016 / 03 / 25
影片

37歲的馬克馬巴夫在舉辦電影試鏡時,遇見了20年前自己在反抗運動中刺傷的警察。他決定拍攝一部重現這段過去的電影,兩人分別挑選演員來扮演年輕時的自己,並各自追溯、審視事情發生的過程。這是一個關於刀和槍、花瓶與麵包的故事,是記憶與記憶的對話,是過去與現在的和解,卻也揭露一段傷心的愛情。

智利不會忘記

2016 / 03 / 25
影片

1973年9月11日,智利總統府遭到轟炸,一夕之間,政局丕變,發動政變的皮諾契特接手政權,開啟長達16年的獨裁統治,導演以《智利之戰》記錄下事件始末,也因而流亡海外。1990年,獨裁政權垮台,睽違23年,他帶著《智利之戰》賦歸,面對被抹去的集體記憶,再次行動,運用重演來解放遭禁錮的歷史。

再見孟克

2016 / 03 / 25
影片

英國導演沃特金斯以他知名的「紀錄式劇情片」形式,創作這部超越傳記的電影。試圖探索畫家孟克的經驗與情感,及其作品背後的社會性與政治性;導演根據孟克的日記,以「重演」的方式,創造出具有當下性、介於現實與虛構的場景,提供觀者一個自行回應事件本身的空間。電影大師柏格曼譽此片為「天才之作」。

探訪、回憶與告白

2016 / 03 / 25
影片

葡萄牙導演奧利維拉於2015年以106歲高齡逝世,而這部1982年完成的自傳電影,根據他的囑咐,在逝世後才得以公開。片中,他被迫出售住了40年、情感深厚的家。書房裡播放著家庭影像,過去與現在於同一空間中發生對話;他也以重演跳入軍人獨裁的影像中,並指涉觀眾,告解著關於家庭、歷史的回憶。

正義難伸

2016 / 03 / 25
影片

1976年,藍道.亞當斯捲入一樁殺警案被判死刑,卻堅稱自己無辜。導演深入查訪,以風格化的重演及劇情片的敘事手法,反覆延伸、堆疊、發展案件細節。但重演並未重現真相,而在呈現複雜而紛云的記憶線索。黑色電影的攝影風格、菲利普.葛拉斯的配樂,本片是影史上使用「重演」手法的經典之作。。

河流和我的父親

2016 / 03 / 25
影片

同一條河流,乘載了不同世代的童年回憶。導演以父親的自述為基礎,將自己與父祖三人的記憶和故事交叉堆疊,揉合紀錄與劇情的元素,以詩意的節奏並置,呈現影像、聲音和語言,創作出這部以河流為主軸的家族回憶錄。而父親的來信,讓記憶的碎片流動於時間和空間之間,我們得以看見河上那隱而未現的風景。

柬埔寨傷痕

2016 / 03 / 25
影片

52歲的柬埔寨漁夫圖德,手捻著煙、盤坐在地板、怔怔地望著遠方,而高腳屋下的河流,彷彿吸納了所有記憶,不停地將過去帶回。37年來他首次回顧紅色高棉那段黑暗的過去,身心創傷不需語言,以身體重新搬演縈繞多年的噩夢,再次揭開了柬埔寨的歷史傷疤。

劉必稼(數位修復版)

2016 / 03 / 25
影片

老兵劉必稼在湖南老家接受徵召,隨國民政府來台,天色在山巒間微微透亮,他和同袍們早已挑著扁擔,在冰冷溪水裡築起花蓮豐田大壩,藉由調查式的問答,闡述他生活與心情。50年前,本片導演因赴美攻讀碩士完成此片,在藝文界引起極大震撼,被譽為台灣影史上第一部真實電影,本次為數位修復後首次公映。

上溪洞奧林匹克

2016 / 03 / 25
影片

1988年首爾奧運前夕,政府以迎接國際賽事之名,雷厲風行地展開都市更新。老舊貧窮的上溪洞社區不容於現代城市藍圖,成了依法拆遷的首要標的。導演金東元與受迫遷戶同住三年,以第一人稱視角記錄迫遷下的血淚暴力,被譽為南韓獨立紀錄片的開山經典。

遣返

2016 / 03 / 25
影片

冷戰時期,一批任務失敗的北韓間諜被南韓政府囚禁,身陷囹圄超過30年後,終因兩韓關係改善而被釋放。異鄉人的共產理想不隨青春凋零,在歧視中尋求遣返回鄉的希望。兩名前特務出獄後搬到導演的社區,彼此友誼開啟了長達12年的記錄,鏡頭下彷彿另類家庭錄像,以親密距離看到時代在個人身上留下的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