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1942年白俄羅斯被德軍佔領,到處可見地下游擊隊的反抗活動。鐵道工人蘇山亞居住的村莊附近發生火車出軌事件,蘇山亞和一群反動份子被德軍逮捕,所有人都被絞死,只有他倖存。雖撿回一命,但蘇山亞被同袍指為叛徒,游擊隊員意欲處決他,在槍決的現場,卻意外遇上德軍伏擊,他又逃過一劫。在濃霧彌漫的森林中,叛國與英雄主義界線模糊不清,身處道德蕩然無存之地,蘇山亞被迫做出最終的抉擇。
此一系列作品,以日記形式記錄家中飼養的豬隻群像,尤其透過萬花筒的視覺造型為動物肖像擬構出一種結合個人心境、視覺感及音樂性的豐富試驗。
747是一部山葉牌的二行程50cc機車,全名是「DNU-747」。導演從747的角度出發,縱向追溯與747一起度過的八年時光,也橫向觀察機車文化對人與城市的影響,是一部好像寫物、其實是自述的小品。
殘顏顧盼著消解中的軀殼。於是毀滅,她說。
記憶中的事物如何向我們展現自身? 記憶如何細數時光中的點滴? 藉由一次又一次凝視與諦聽, 生活當下與過往記憶逐漸地相互映照與湧現。
藉半紀錄式和半實驗性電影的形式中隨著在不同影像場景,歌曲詩詞,音效和光影呈現作者對生命的訊息。
火車、線條、海邊聚集的人們,旁白則是人群聚集在廣場圍觀女屍的不同反應。 以詩意影像呈現莫名力量與情境。
使用交疊、刮片、重覆曝光等多重技巧,將海洋、戰俘、城市、樹影、孩童...畫面交錯,充滿詩意的手法超越了純粹紀錄的功能,試圖捕捉風的線條,呈現出生命的面貌。
以台灣作家陳映真為主角,透過家庭影像拍攝小說家和友人們的生活片段,並運用手繪動畫來呈現文學作品的故事與情節,展現獨樹一格的創作理念與獨特的音畫裝置。
1990年代,隨著全球化發展,人力成本更為低廉的中國、越南等取代台灣成為新興的加工區大本營。許多工廠在拒付退休金與資遣費下惡性關廠,影片中即是聯福製衣廠的成衣女工,回到她們曾經工作二十餘年如今荒置的工廠。身體在無始無終的時間循環裡延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