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映後座談
時間:2025.06.13 FRI 19:00
地點:大魯閣新時代威秀影城
主持人:鍾佩樺
講者:作家 房慧真
攝影:翁皓怡
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TIDF的鍾佩樺,今天非常感謝大家來看這一場放映,我相信很多台中影迷都知道這部影片的導演是Volker Koepp弗柯・克普,他其實是TIDF 2021年的焦點影人,但是那一年就如大家所知的,因為疫情的關係,Koepp不僅沒有辦法來台灣,我們的巡迴也是用線上放映的方式進行,所以這次其實是第一次把Koepp的影片帶來台中,跟各位台中的朋友見面。我們很感謝台北歌德學院的促成跟支持,讓我們這次在台中能有一個比較完整的Koepp的專題。
因為這次有專題的關係,我們當然也有邀請Koepp,希望他可以來到台灣,他一開始的時候也是答應了,非常地興奮,我記得他一開始收到我們的邀請信的時候,他就回說,如果沒有碰到第二次的世界末日的話,那我很樂意可以到台灣跟各位影迷朋友們見面。那很可惜的是,就在我們積極地討論他來台灣的行程的時候,他到醫院去做一個例行性的身體檢查,沒有大礙,但是因為他已經81歲了,所以他的醫生強烈建議他不要進行這樣子的長途旅行,所以經過多次的討論之後,他最後還是放棄了來台灣的旅行,但還是希望可以透過我們跟台中的影迷們打聲招呼。
雖然Koepp沒有辦法來,但很高興的是,其實在台灣有很多他沒有見過面的知音,其中也包括今天要為大家主講這一場映後座談的作家房慧真。我們很驚奇地發現,好像喜歡Koepp片子的人之中,有非常多都是作家或是文字工作者,不知道是不是跟Koepp的影片中,其實也展露出文學或哲學對他的影響,而有這一層的關係。我們今天很榮幸可以邀請慧真到現場來,她作為Koepp的頭號粉絲,相信有非常多可以跟我們分享的,我們現在是不是就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慧真。
房慧真
大家好,我很高興今天來導讀這部片,這部片其實非常地複雜,我想大家剛才看片,應該有些地方會覺得蠻吃力的,因為牽涉到非常複雜的地緣政治、一次世界大戰和二次世界大戰,所以可能跟台灣當下的情勢會有點呼應,但它真的是非常複雜。
我先簡單跟大家講一下,布科維納這個地方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是羅馬尼亞,到了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變成烏克蘭,其實非常複雜。我想大家剛剛在片裡面應該有看到一個叫羅莎的老奶奶,她說她們整個村子的人都被猶太人都被殺掉,然後她去一個很像亂葬崗的地方找她父親的墳墓,在一大堆野草之間。她會講非常多語言,她說她會講波蘭文、會講德文、會講意第緒語、會講羅馬尼亞文、烏克蘭文,為什麼一個鄉村的老奶奶會這麼多的語言,這就是我今天要來跟大家補脈絡的部分。
布科維納它其實最早可以回溯到「波立聯邦」(波蘭—立陶宛聯邦)、「波蘭及立陶宛大公國」 ,大概在1569到1795年,波立聯邦包括波蘭、立陶宛,我們所謂的波羅的海三小國,還有烏克蘭,這以前是一個大公國。在以前波立聯邦的時候,布科維納這個地方其實就是會有烏克蘭人和波蘭人,烏克蘭人大部分是農民,波蘭人是貴族。波蘭人要去管理這些烏克蘭人,會需要一些幫手,他的幫手就是猶太人,猶太人是這裡面的第三民族,這很復雜。猶太人他們其實主要講的是意第緒語,意第緒語其實是一種猶太人的傳統語,非常類似德語,所以如果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你是東部的猶太人、會講意第緒語,你被關到集中營裡面的話,你的存活機會可能會比一個法國猶太人還高,因為你聽得懂德文。在中東歐這一大塊,我們剛剛可以看到很多傳統的猶太人,就是所謂的「東猶」,男生鬍鬚留得非常長,女生結婚後會用一個頭巾把頭髮包起來。那所謂的「西猶」就是維也納的猶太人,像佛洛伊德、維根斯坦、布拉格的猶太人卡夫卡、柏林的猶太人班雅明,他們都已經世俗化了,跟這裡面的茲威林先生他們家比較像,都是非常高的知識分子,家裡面是教授、醫生。那剛好這位祖克曼女士她們家就是比較傳統的,她爸爸就是種田之類的。
那我剛講到的波立聯邦在解體之後,這跟中歐的歷史有關,瓜分波蘭時就把這地方瓜分掉了,後來就是有所謂的哈布斯堡王朝,那哈布斯堡王朝後來就變成奧匈帝國。(波立聯邦)有一個省份叫做加西利亞,就分給了哈布斯堡王朝,這個王朝、帝國的語言就是德語。所以為什麼茲威林跟祖克曼他們都會講德語?因為德語就是帝國的語言,雖然加利西亞是一個很遙遠的省份,大概就是在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中間。哈布斯堡王朝非常特別,它雖然是一個王朝,但是它是歷史上第一個允許猶太人擁有土地的王朝。猶太人長久以來在歐洲的歷史上,是不被准許擁有土地,也不准從事一些職業的,所以猶太人長久以來就是放高利貸的,像為什麼希特勒要說猶太人是吸血鬼?因為從最早的羅馬教廷,他們覺得高利貸是比較骯髒的職業,就讓猶太人去做了。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第一是他們開始讓猶太人擁有土地,第二就是首次開始有選舉。剛才茲威林先生他講說他的祖父,就是地方的農民選舉出來的,所以猶太人的地位在這邊就被提升了。
當然我們知道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奧匈帝國就解體了,當時美國的總統說要民族自決,所以一戰之後開始有一些國家就出來了。布科維納這個地方在一戰之後,也就變成羅馬尼亞,在一戰到二戰之間,又發生一個影響他們很大的事,也是二戰的開始——那就是希特勒跟史達林大概在1939年時,簽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他們就彼此在分贓嘛,我們一般都會把它當成二戰的起始,他們劃了一條線,這條線往這邊就給你希特勒,這條線往東就給史達林,那中間的這塊地方就是所謂的「血色大地」,有非常非常複雜的歷史,遭受到雙重的侵佔。為什麼有雙重的侵佔呢?因為希特勒在1941年他反悔了,在二戰的東戰場他就往東攻打史達林。布科維納在二戰的時候還是屬於羅馬尼亞的,那羅馬尼亞這國家是獨裁者(掌權),他是親希特勒的,所以他當然也馬上去剝奪猶太人的受教權。像剛才裡面有講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詩人保羅.策蘭,策蘭他當時在羅馬尼亞時就不能念大學,他好像還去別的地方念。羅馬尼亞獨裁者就完全服膺希特勒反猶的政策,所以當時也有把一些猶太人抓到勞動營裡面去。當時他旁邊又有一個烏克蘭總督府,德國就派人過去了,其實就隔著一條河而已,你如果去到烏克蘭總督府可能會很慘,不是被趕到樹林去殺掉,就是被關在滅絕營裡被滅絕掉。所以雙重佔領就是說,布科維納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德軍進來了,但後來德軍跟俄軍打仗、德軍節節敗退,這裡又被俄軍收回去,所以會有一個反覆的、雙重的,而且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獨裁、最殘酷的兩大政權,分別去佔領它。所以我們會看到裡面非常混亂,你會覺得說他們到底是羅馬尼亞人,還是烏克蘭人;為什麼在裡面他們講德文,然後又有意第緒語。會覺得非常的混亂跟複雜,但是它其實就是非常複雜的地緣政治的結果。
我第一次看這部片的時候,還沒有發生2022年2月24號的俄烏戰爭全面開戰,那這個戰爭到今天都已經三年,我今天再看這部片,真的會覺得非常的不忍,我不知道這兩位現在還在不在,可能以他們的年紀也許已經不在了(兩位都已過世),我覺得這或許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幸運。你可以看到結尾時,祖克曼女士她講她所有的親族,就是非常傳統、遵守所有儀式的猶太人, 但為什麼會有這麼殘忍的天罰,在二戰期間滅絕掉整個民族;又或者是茲威林先生,他的家族、他媽媽甚至可以去維也納讀大學。這邊要跟大家再補充一個脈絡,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有很多猶太的難民跑到維也納去,因為猶太人在這種戰爭的期間非常容易成為替罪羊,所以在一戰剛剛結束之後,他們就被波蘭人屠殺,也被烏克蘭人迫害,於是他們就有一大批跑到布拉格或是維也納,然後又被維也納那邊的猶太人⋯⋯後來為什麼他們會決定德國和奧地利會合併?就是覺得有那種反猶的情緒,這其實是從一次世界大戰就開始了。
那我這邊還想要稍微拉遠一點,我們也看到可以看到說,他們為什麼還不離開啊?猶太人遭受到非常慘烈的對待,但是二戰之後,這些還留在歐洲的倖存者,其實又遭遇到另一波反猶的情節,就像是保羅.策蘭。保羅.策蘭出生的時候是奧匈帝國的子民,到二戰結束之後,他的爸爸媽媽都在集中營死掉了。從小他的母語就是德語,對於一個詩人來講,用來寫詩的語言絕對是自己的母語,他突然覺得這個語言、德語變成屠殺者的語言,他非常痛苦,他也沒有辦法繼續待在布科維納、羅馬尼亞,雖然他也有開始學羅馬尼亞語,但他覺得就是學不好,所以他就跑到法國去了。其實保羅.策蘭後來的下場蠻慘的,阿多諾有講過一句話,他說「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就是在針對保羅.策蘭,他怎麼樣去使用這個語言。他去到法國後,他要幫忙把一個法國詩人的詩翻成德語,但後來就被這個詩人的妻子說他剽竊他丈夫的詩,其實後來你順藤摸瓜,那整個就是反猶的情節,所以策蘭最後就精神分裂,自殺死亡。這麼有天分的一個詩人。所以在二戰之後,很多猶太人他們沒有辦法繼續留在歐洲,包括波蘭。波蘭也曾經有非常多的猶太人,有一本書叫做《鄰人》,台灣前幾年有出版,就是在講波蘭人,他們當時不是作為幫凶喔,他們是在德國人來之前,就去屠殺那些猶太人。這個也就是會回到我們今天看到的,所謂以色列的歷史跟巴勒斯坦的紛爭,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就是因為整個歐洲的反猶主義讓這些猶太人待不下去,他們當然就是要去以色列建國,但是以色列一個彈丸之地怎麼能夠容得下這麼多猶太人?所以以色列就會去違反國際的條約,他就在約旦河西岸不斷地用屯墾區去佔領原本屬於巴勒斯坦的土地,所以這是一整個非常連鎖的歷史的過程。
那在今天這部片,我覺得是非常複雜,但是全面地展現。我們可以看到從一戰、二戰,然後東部猶太人、西部猶太人,傳統化的猶太人、世俗化的猶太人,在這塊土地。但是我必須要說,命運永遠沒有站在布科維納這一邊,當時為什麼他們會被歸到烏克蘭去,就是因為羅馬尼亞選擇跟德國站在一起,所以在二戰之後他們就變成戰敗國,就要有土地割讓出來給當時的蘇聯。所以比較靠烏克蘭的布科維納,就割出去了,所以它現在又變成烏克蘭,然後又變成了烏克蘭這場戰爭中一個非常可憐的犧牲者。所以你怎麼說呢?片中的這兩位人物他們今天已經過世的話,至少不用看到現在這麼悲慘的處境。
主持人
我們非常感謝慧真,她非常簡要的為我們說明這個區域非常複雜的歷史,而且也帶到現在我們看到的烏俄戰事,還有以巴爭端。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都是其來有自的,也幫助我們更了解這部片。我們現在還有一點點時間,我們是不是也開放現場的觀眾朋友,如果你有任何回饋或你想跟慧真討論的,都歡迎舉手,我們麥克風會送到你的旁邊,讓我們可以進行對話,有任何想法都歡迎大家直接提出。
也許在大家還在整理想法的時候,我也很好奇,因為我知道慧真你非常喜歡這部紀錄片,那是不是除了剛剛一些脈絡的補充之外,也可以跟我們談談你看這部片時喜歡的原因,還有你的感覺?
房慧真
當然也是看到文學跟所謂的知識分子,在這種戰亂中的處境。因為我長久以來就一直非常關注在二戰期間⋯⋯大家應該知道二戰期間,歐洲很多的知識分子、作家,有些逃出來了,有些沒有。逃出來的可能就是類似愛因斯坦、佛洛伊德,漢娜.鄂蘭也是。但是還是有很多沒有逃出來的,可能像大家比較知道的班雅明,其實就是在他要從法國翻越庇里牛斯山到西班牙的時候,運氣很不好,因為他到了西班牙的關防那一天,西班牙的關防突然跟他講說,我們已經關閉了,我們要把你們全部送回去。其實法國在二戰裡面的角色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就是所謂的維琪政權,他完全是納粹的附庸,法國的警察在抓捕這些猶太人時,是特別賣力跟努力的。所以當時班雅明聽到這個訊息時五雷轟頂,他其實隨身都有帶著毒藥,所以他當晚就決定要自殺。他其實都還有帶著他非常重要的作品,因為對於一個作家而言,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你的作品,他的作品也還沒有辦法出版,但是他沒有辦法再回去,因為其實他在法國,也曾經被關在一個運動場,類似集中營的地方。
所以我就是很關心所謂的文學在亂世,我們剛剛在裡面看到這兩位,其實這兩位看起來不像情侶,也不是什麼夫妻,但是他們之間的連結大概就是文學、就是詩歌,包括他剛才放的那個錄音帶,居然是保羅.策蘭自己的聲音,就是詩人朗誦那個詩的聲音,我其實第一次看到這部片的時候非常震撼。在這樣子所謂的亂世,當然你事後諸葛就會覺得說,我為什麼沒有提早察覺、我為什麼沒有先跑一步,或者是在很多的命運的交叉點⋯⋯像剛才茲威林先生他說,他本來已經獲得去巴勒斯坦的許可,他叔叔幫他申請到,但突然又沒了。在那個年代其實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命運與機會的交叉口,這是在我們的承平年代沒有辦法去想像的,那裡面你大概可以看到那麼一點點、小小的微光,可能就是他們所喜愛的詩歌吧。因為這次這個導演,我明天也會導讀一場,這個導演他在俄烏戰爭發生之後,歐洲又陷入一個已經和平70年了,怎麼又開始戰爭的狀態,所以他開始去追索一個前東德的詩人,是不是文學在這個時候可以提供一個力量?這當然是在這一部我覺得充滿悲慘處境的片子裡,我所看到的一點點微光,會讓我覺得很觸動。
主持人
慧真剛剛提到會導讀的是明天下午放映的《離散與恆留》,在這部他最新的紀錄片之中,你會看到文學更大的影響力,以及他如何追隨這個詩人,進而去發掘歐洲曾經的歷史。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任何的想法,或是想要跟慧真對話的地方?
Q1
我上個星期六正好有參加導演的線上座談,其實今天看了這部片,我才會知道剛才慧真提到「血色大地」這塊地方、那麼複雜的地方。上個星期六導演有拿出一本德文版的《鬼地方》,因為我們也不像你是念文學的,我不曉得如果像導演住在德國,你覺得他如果讀過《鬼地方》,他對台灣的想像可能是什麼?
主持人
慧真可能也很難替導演代言,但也許就是透過文學去了解一個地方的一種想像⋯⋯
房慧真
對,我覺得電影跟文學作品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名片,其實像這部片好了,導演為什麼會去拍這部片?我記得我以前看一個訪談,就是因為這個導演他喜歡保羅.策蘭的詩,他知道保羅.策蘭出生的地方叫切爾諾夫策,現在已經歸屬於烏克蘭,他就自己開車去那個地方。當然他也很幸運,他首先就遇到茲威林先生,他會講德語,這是很難得的,因為他是猶太人,又是成長在奧匈帝國那樣多語言的環境下。然後因為茲威林先生每天都會去跟祖克曼女士吃飯,他就跟著他去了。這當然不會是安排好的,你在整個拍片的旅程中,你會有很多的機遇,這就像我們每一個創作者,我覺得不管是拍片、寫詩、寫小說,也會像是陳思宏的書、去到柏林,有一個機遇讓柏林的人看到台灣的這種鄉野傳奇,或是台灣通過同志結婚的種種,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美好的事情 。
主持人
謝謝慧真的分享,也謝謝你的提問。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其他觀眾朋友有任何的問題或想法,或是對於這個複雜的脈絡,如果有任何想要追問的地方,都歡迎可以提出來。
房慧真
我是蠻建議大家去讀衛城出版社,其實有三本書都是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David Snyder)寫的,史奈德本來好像是哈佛的教授,他因為太討厭川普,就去加拿大,變成加拿大人了。第一本就是《血色大地》,就是在寫這中間死了1400萬人。第二本叫《民族重建》,《民族重建》有一個很精彩的地方,它在寫波蘭,我們現在會覺得烏克蘭的敵人就是俄羅斯對不對?並不是。在歷史上,烏克蘭的世仇是波蘭人,所以在二戰期間他們雙重種族清洗,就是我殺你,殺完之後你回來殺我,這是非常複雜的歷史,非常精彩。第三本書是最近才出版的,叫做《紅王子》,這本書是最容易讀的,我真的滿建議大家去讀,如果這三本你要先選一本來入門,《紅王子》就是在講哈布斯堡王朝最後的旁系王子,他的故事完全可以穿插在今天所講的歷史裡面,非常精彩,這三本書都很推薦大家去讀。我沒有拿任何業配⋯⋯(全場笑)
主持人
非常感謝慧真,如果現場朋友沒有其他問題,今天映後分享就到這邊結束。最後提醒大家,明後天我們在這邊也有其他Koepp的作品會放映,慧真也會來幫大家導讀或映後分享。再次以熱烈掌聲謝謝慧真給我們那麼多脈絡補充,還有自己看片子的心得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