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導演弗柯・克普(1944–)生於波羅的海旁的斯德丁——二戰前屬於德國,戰後被劃分為波蘭的領土,更名為斯塞新;原在此地生活的德國人相繼離開。克普從自身的故鄉經驗體察到:外在的政治與戰亂,會迫使一個地方的人事物產生變化,而這些變化,也銘刻在人的成長軌跡與記憶之中。這樣的關懷視角,成為貫穿他紀錄片的創作觀點。

克普在東德時期開始創作,自1970年代起,生涯已累積超過60部作品,包括記錄長達23年的「維茨托克女工」系列、適逢柏林圍牆倒塌與東西德合併的「布蘭登堡三部曲」,而經歷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戰亂流離或生活在國境邊陲的人們,也都是他的拍攝對象。這些人常常因為導演一句簡單的提問「你從哪裡來?」而開始真情流露,侃侃而談。

許多人以「地景電影」來定位克普的作品。他雖著眼地緣政治,卻未側重在表面上的複雜局面;他真正關注的是,人與地方的共生關係、變與不變,並從中追尋歷史、文化、政治與自我認同。

習慣從邊陲望向中心的他,也從邊景探究真實。 

 

感謝  gi_logo_horizontal_green_srgb.jpg  支持本單元規劃執行

是否顯示
代表圖片

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

烏克蘭的猶太文化重鎮切爾諾夫策,在納粹戰亂時,流失了許多猶太居民。二戰後,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兩位集中營倖存者來到了小鎮,落腳一生。年近九十的他們,每天都會碰面讀報聊天,性格迥異的兩人,一位以悲觀主義者自居,一位則拒絕訴諸失敗主義,在他們的記憶裡皆銘刻著二十世紀最沉重的苦難。

薩爾馬提亞:此地他方

「薩爾馬提亞」介於立陶宛、波蘭、烏克蘭與摩爾多瓦之間,是歐洲的地理中心,其隱含的複雜歷史與認同,多次成為導演的創作題材。導演行旅於灰色邊界之間,探訪多位曾經的拍攝對象,藉著「你從那裡來?」、「未來想去何方?」、「覺得自己是誰?」這些簡單卻恆久的問題,譜寫出一幅多采的肖像風景畫。

柏林─斯德丁:時光軌跡

波蘭城市「斯塞新」,舊名「斯德丁」,導演的出生地。此地在1945年被蘇聯占領之前,屬於德國。導演多年來在斯塞新與柏林間不停往返,無數人物成為他記錄的對象。這回他重訪舊地、尋訪老友,草木依舊,但人民的生活卻因戰爭不若以往。導演以影像對比今昔,以個人回憶寫下時代及地景更迭的時光軌跡。

手足

故居的栗樹下,曾經失散的五兄弟十手連心,再度重聚。二戰時,母親流亡在外,孩子們被迫分離;混亂時局下曾被錯認的孤兒,模糊了國族和血緣的界線。如今兄弟們各自成家,眾人憑著記憶娓娓訴說戰時過往,談話間映射出德國與波蘭之間的複雜歷史,隨著家族之樹開枝散葉,離散和誤解也被時間打磨出最好的結果。

海的風景

導演沿著波羅的海沿岸展開拍攝,鏡頭對準與汪洋為鄰的水手、漁夫、學者、婦女與當地居民。各色人等從生命經驗出發,訴說自己與這片海的故事,哲思、藝術、科學和生活裡都蘊含著他們對「海」的觀點,話題更離不開國族歷史、生態環境和政治局勢;而所謂「海」的風景,也隨著四季、時代不斷變化。

薩爾馬提亞:此地他方

「薩爾馬提亞」介於立陶宛、波蘭、烏克蘭與摩爾多瓦之間,是歐洲的地理中心,其隱含的複雜歷史與認同,多次成為導演的創作題材。導演行旅於灰色邊界之間,探訪多位曾經的拍攝對象,藉著「你從那裡來?」、「未來想去何方?」、「覺得自己是誰?」這些簡單卻恆久的問題,譜寫出一幅多采的肖像風景畫。

柏林─斯德丁:時光軌跡

波蘭城市「斯塞新」,舊名「斯德丁」,導演的出生地。此地在1945年被蘇聯占領之前,屬於德國。導演多年來在斯塞新與柏林間不停往返,無數人物成為他記錄的對象。這回他重訪舊地、尋訪老友,草木依舊,但人民的生活卻因戰爭不若以往。導演以影像對比今昔,以個人回憶寫下時代及地景更迭的時光軌跡。

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

烏克蘭的猶太文化重鎮切爾諾夫策,在納粹戰亂時,流失了許多猶太居民。二戰後,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兩位集中營倖存者來到了小鎮,落腳一生。年近九十的他們,每天都會碰面讀報聊天,性格迥異的兩人,一位以悲觀主義者自居,一位則拒絕訴諸失敗主義,在他們的記憶裡皆銘刻著二十世紀最沉重的苦難。

布蘭登堡三部曲:有限公司

東德的國營企業轉型為責任有限公司期間,失業率衝上七成。人民手中的貨幣走入歷史,辛勞工作的報酬變得一文不值,鈔票上的社會主義精神也成了笑話。自由市場與下一份工作來臨前,錘子鐮刀早已休息,只能用一夜狂歡迎接茫然的未來。鏡頭在空蕩的磚窯中繞著,詠嘆調混雜著車子引擎聲,轟隆隆地向一個時代道別。

布蘭登堡二部曲:荒原與沙

圍牆倒塌,兩德合併在即。經濟落後的東德人民,40年來身處在資訊不完全透明的環境中,對社會主義的信任已消失殆盡。在一夕變天之前,再次高舉酒杯歌頌將逝的曾經吧!鏡頭持續跟隨東德工人,記錄首次選舉前夕人民面對茫茫前途的不安,更納入首部曲的刪減片段,點出當年影片被審查,遲遲無法公映的原因。

焦點影人|真實的邊景:弗柯・克普

德國導演弗柯・克普(1944–)生於波羅的海旁的斯德丁——二戰前屬於德國,戰後被劃分為波蘭的領土,更名為斯塞新;原在此地生活的德國人相繼離開。克普從自身的故鄉經驗體察到:外在的政治與戰亂,會迫使一個地方的人事物產生變化,而這些變化,也銘刻在人的成長軌跡與記憶之中。這樣的關懷視角,成為貫穿他紀錄片的創作觀點。

克普在東德時期開始創作,自1970年代起,生涯已累積超過60部作品,包括記錄長達23年的「維茨托克女工」系列、適逢柏林圍牆倒塌與東西德合併的「布蘭登堡三部曲」,而經歷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戰亂流離或生活在國境邊陲的人們,也都是他的拍攝對象。這些人常常因為導演一句簡單的提問「你從哪裡來?」而開始真情流露,侃侃而談。

許多人以「地景電影」來定位克普的作品。他雖著眼地緣政治,卻未側重在表面上的複雜局面;他真正關注的是,人與地方的共生關係、變與不變,並從中追尋歷史、文化、政治與自我認同。

習慣從邊陲望向中心的他,也從邊景探究真實。 

 

感謝  gi_logo_horizontal_green_srgb.jpg  支持本單元規劃執行

影片一覽

2009
Germany
110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2009
Germany
110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2013
Germany
120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2013
Germany
120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在維茨托克的生活

Life in Wittstock

1984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
82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布蘭登堡首部曲:磚塊工廠

March Brandenburg Bricks

1989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
35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布蘭登堡二部曲:荒原與沙

March Brandenburg Heath, March Brandenburg Sand

1990
Germany
55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布蘭登堡三部曲:有限公司

March Brandenburg, Inc.

1991
Germany
75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維茨托克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 in Wittstock

1992
Germany
100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

Mr Zwilling and Mrs Zuckermann

1999
Germany
126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

Mr Zwilling and Mrs Zuckermann

1999
Germany
126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海的風景

Seascape

2018
Germany
135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手足

Sons

2007
Germany
111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追憶維茨托克

Wittstock, Wittstock

1997
Germany
119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訂閱 RSS - 焦點影人|真實的邊景:弗柯・克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