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出生於沖繩石垣島的高嶺剛,高中之前居住在那霸。1969年美國仍佔領沖繩時,他獲得獎學金交換至京都教育大學學習美術,當時他即開始拍攝8mm電影;1972年,美國放棄沖繩的治理權,並將主權移交給日本。

高嶺剛總在影片中帶入沖繩命運,正如《變魚路》(2016)的開場,他運用了著名的沖繩民謠〈時代的推移〉(時代の流れ,1998)。歌詞提到沖繩經歷了中國、日本、美國、又回到日本的支配:「這個沖繩,它誰的東西都不是。這個沖繩或許會找到自己的位置?⋯⋯貨幣變了,可以走路到的那霸再也走不到了,老人與小孩獨有的服飾不再,所有人都穿的一樣,好像所有人都是同樣年齡,女人的髮型也變了⋯⋯。」

1972年的「沖繩返還」一直是他電影創作的恆久母題。他也受到前衛電影導演約拿斯・梅卡斯的影響,解放了對電影的看法。像是在《沖繩夢囈》(1974),他騎著摩托車周遊沖繩列島,記錄下故鄉在賦歸祖國前後的日常風景,其後的電影作品,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美學獨樹一格。他使用大量的沖繩方言、民謠音樂與民間傳說為創作元素,文本故事總是互相呼應,但時代背景仍凝止在沖繩獨立與回歸的抉擇之間。

此外,來自沖繩的同一批演員,橫跨數十年,在他的電影中不斷出現。雖然在每片中擔綱角色皆不同,不斷成長與衰老的他們,卻彷彿永恆地活在那個決定沖繩命運的關鍵年代。活著本身,其實便是對沖繩的歷史創傷、心理狀態與文化影響的傾吐和實證。

本次精選六部高嶺剛的重要創作。整體來看,他所有的電影作品其實更像是一部「永不完結」的系列電影,永遠持續不斷、奮力地追尋那已逝、卻仍如幻似真的原鄉。

 

特別感謝:濱治佳、許芳慈

 

感謝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與 Japan Fundation 國際交流基金 支持本單元之策劃執行

   

是否顯示
代表圖片

沖繩夢囈

本片是導演捕捉沖繩「被返還」後風景的嘗試,純粹拍攝來往的人們、動物與地貌風景,呈現盈滿沖繩未盡之戰的視覺和嗅覺記憶,並以8mm膠卷嗅錄那股關於死亡的氣息。受到約拿斯・梅卡斯《追憶立陶宛之旅》的啟發,本片的非敘事結構和間歇的慢動作鏡頭,就像是超越既視感的視覺詩篇。

親愛的照片君

本片源於高嶺剛的首次個展,展覽呈現一系列手工著色相片,其中有一部分來自藝術家個人的家族相簿。如同片名的寓意,藝術家以膠卷觸視的手法撫摸過每一幀家族肖像,如同每個人都曾體驗過,親手觸碰那些別具意義相片的感受。自此,導演從未停止複訪這些影像元素和主題,在後續作品中不斷出現。

變魚路

導演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異常複雜的沖繩公路逃亡電影。悲劇籠罩的島上,兩位主角經營著「小型死亡所」,藉著爆破裝置,將年幼肖像投影在石膏像上,好讓島民們消除往昔回憶,重拾生存動力。但為何兩人出現在這?過著原始生活的人也不時出現?昔日影像彷彿咒語,虛實交錯穿越時空,無處可去的記憶即將甦醒。

夢幻琉球

沖繩女歌者和她想拍電影的混血兒子亨利,意外發現一位導演的電影劇本《愛戀》,開始展開追尋。劇本中的悲傷故事隱含著對歷史的失憶,而「戲中戲」的形式,也令旁白敘事游走在不同角色之間;現實、記憶與幻想層層交織,共同尋找著流離失所的身世。本片也在台灣取景,金門王、李炳輝、陳湘琪皆客串演出。

運玉義留

改編自同名傳統戲劇。當沖繩即將「被返還」日本,島民分化成返還派、美國統治派與獨立派,而主角則從藍領工人,意外變身為擁有超能力的俠盜「運玉義留」,並加入獨立派的作戰,一場關於沖繩命運的大亂鬥也隨之展開。高嶺剛透過民間傳說與幻想,將沖繩難題置於階級鬥爭和殖民剝削的脈絡中,本片為其代表作。

樂園幻景

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片中大多以沖繩語拍攝。背景設定於沖繩返還前夕,圍繞著各種奇聞與日常。辭去美軍基地工作的男主角遭受彩紅豬的襲擊;細野晴臣飾演的民族學家忙碌於實踐沖繩傳統;戶川純飾演的女主角吃了螞蟻而懷孕,受到家人責難。種種模糊現實和幻想影像,成了高嶺剛的獨特風格,也反映著他心中的糾結與失落。

焦點專題|幻真的原鄉:高嶺剛

1948年出生於沖繩石垣島的高嶺剛,高中之前居住在那霸。1969年美國仍佔領沖繩時,他獲得獎學金交換至京都教育大學學習美術,當時他即開始拍攝8mm電影;1972年,美國放棄沖繩的治理權,並將主權移交給日本。

高嶺剛總在影片中帶入沖繩命運,正如《變魚路》(2016)的開場,他運用了著名的沖繩民謠〈時代的推移〉(時代の流れ,1998)。歌詞提到沖繩經歷了中國、日本、美國、又回到日本的支配:「這個沖繩,它誰的東西都不是。這個沖繩或許會找到自己的位置?⋯⋯貨幣變了,可以走路到的那霸再也走不到了,老人與小孩獨有的服飾不再,所有人都穿的一樣,好像所有人都是同樣年齡,女人的髮型也變了⋯⋯。」

1972年的「沖繩返還」一直是他電影創作的恆久母題。他也受到前衛電影導演約拿斯・梅卡斯的影響,解放了對電影的看法。像是在《沖繩夢囈》(1974),他騎著摩托車周遊沖繩列島,記錄下故鄉在賦歸祖國前後的日常風景,其後的電影作品,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美學獨樹一格。他使用大量的沖繩方言、民謠音樂與民間傳說為創作元素,文本故事總是互相呼應,但時代背景仍凝止在沖繩獨立與回歸的抉擇之間。

此外,來自沖繩的同一批演員,橫跨數十年,在他的電影中不斷出現。雖然在每片中擔綱角色皆不同,不斷成長與衰老的他們,卻彷彿永恆地活在那個決定沖繩命運的關鍵年代。活著本身,其實便是對沖繩的歷史創傷、心理狀態與文化影響的傾吐和實證。

本次精選六部高嶺剛的重要創作。整體來看,他所有的電影作品其實更像是一部「永不完結」的系列電影,永遠持續不斷、奮力地追尋那已逝、卻仍如幻似真的原鄉。

 

特別感謝:濱治佳、許芳慈

 

感謝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與 Japan Fundation 國際交流基金 支持本單元之策劃執行

   

影片一覽

親愛的照片君

Dear Photograph (Sashingwa)

1973
Japan
12min
高嶺剛
TAKAMINE Go

變魚路

Hengyoro

2016
Japan
81min
高嶺剛
TAKAMINE Go

沖繩夢囈

Okinawan Dream Show

1974
Japan
112min
高嶺剛
TAKAMINE Go

樂園幻景

Paradise View

1985
Japan
117min
高嶺剛
TAKAMINE Go

夢幻琉球

Tsuru-Henry

1998
Japan
83min
高嶺剛
TAKAMINE Go

運玉義留

Untamagiru

1989
Japan
120min
高嶺剛
TAKAMINE Go
訂閱 RSS - 焦點專題|幻真的原鄉:高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