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柯・克普(Volker KOEPP)1944年生於波羅的海旁的斯德丁(二戰前屬於德國,戰後被劃分為波蘭的領土,更名為斯塞新),在東德求學成長。克普在二戰將盡時出生,自幼即面對故鄉因政治與戰亂而起的變化,無論是有形的地景變遷,或是無形的文化轉變,都銘刻在成長軌跡與記憶中,而這樣的關懷視角,也成為貫穿他作品的創作觀點。

1969年,克普畢業於波茨坦的德國電影學院,隨後於國有的德國電影股份公司(DEFA)紀錄片部門擔任導演。早期關注東德變遷下的小人物生活,透過長時間的多次回訪,誠懇忠實地記下人事物地的變化,包括記錄長達23年的「維茨托克女工」系列、適逢柏林圍牆倒塌與東西德合併的「布蘭登堡三部曲」。

兩德合併後公司解散,轉為獨立創作者,創作足跡延伸至中、東歐地區,尤以波羅的海沿岸為主。克普至今完成超過60部紀錄片作品,經常於歐洲各大影展參展、獲獎,並曾受邀擔任2021 TIDF焦點影人。

是否顯示
代表圖片
台中限定專題|焦點再訪:弗柯・克普

追憶維茨托克

「兩人相遇,爭吵後無法和解,多年後才明白彼此是真愛,再次結合。但電影不會就此結束,而是繼續呈現結合後的生活問題......」二十多年前的隨口故事,竟預言了東西德的合併。本片為長達23年的女工紀錄寫下終篇,空蕩的工廠即將拍賣,曾經的美好只能回憶,「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只是故事的起點。

維茨托克摩登時代

圍牆倒塌,東西德合併,摩登時代來臨。國營企業為了轉型必須清算,數十年的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們也逃不了被裁員的命運,有幸保有工作的人成了眾矢之的;同時貨幣重整造成物價波動,員工的薪水也變得入不敷出。《在維茨托克的生活》原是系列的完結篇,但兩德合併後,導演再次回到小鎮,記錄下女工們面對改變的調適。

在維茨托克的生活

1974年,導演開始記錄東德小鎮維茨托克的成衣廠女工,紀錄時間長達23年。本片為系列影片第五部,穿插了前作短片,回顧十多年間人與地的變化。工廠從產能落後到邁向現代化;女工們從基層升遷到管理階層;曾經夢想著離開的單身女性,生命裡出現結婚生子與安身立命的選項。時代在她們身上留下無數痕跡。

布蘭登堡三部曲:有限公司

東德的國營企業轉型為責任有限公司期間,失業率衝上七成。人民手中的貨幣走入歷史,辛勞工作的報酬變得一文不值,鈔票上的社會主義精神也成了笑話。自由市場與下一份工作來臨前,錘子鐮刀早已休息,只能用一夜狂歡迎接茫然的未來。鏡頭在空蕩的磚窯中繞著,詠嘆調混雜著車子引擎聲,轟隆隆地向一個時代道別。

布蘭登堡二部曲:荒原與沙

圍牆倒塌,兩德合併在即。經濟落後的東德人民,40年來身處在資訊不完全透明的環境中,對社會主義的信任已消失殆盡。在一夕變天之前,再次高舉酒杯歌頌將逝的曾經吧!鏡頭持續跟隨東德工人,記錄首次選舉前夕人民面對茫茫前途的不安,更納入首部曲的刪減片段,點出當年影片被審查,遲遲無法公映的原因。

布蘭登堡首部曲:磚塊工廠

1989年,百年製磚重鎮采德尼克,一間磚廠的年輕實習生與數十年從業老鳥,在鏡頭前暢談小鎮地景人事的變遷。影片以沉穩凝視,記錄社會主義瓦解前,平靜有力的工人群像,為所謂「社會主義必勝」神話寫下註腳。本片同年於西德的曼漢姆國際影展首映,一個月後柏林圍牆倒塌。

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

烏克蘭的猶太文化重鎮切爾諾夫策,在納粹戰亂時,流失了許多猶太居民。二戰後,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兩位集中營倖存者來到了小鎮,落腳一生。年近九十的他們,每天都會碰面讀報聊天,性格迥異的兩人,一位以悲觀主義者自居,一位則拒絕訴諸失敗主義,在他們的記憶裡皆銘刻著二十世紀最沉重的苦難。

薩爾馬提亞:此地他方

「薩爾馬提亞」介於立陶宛、波蘭、烏克蘭與摩爾多瓦之間,是歐洲的地理中心,其隱含的複雜歷史與認同,多次成為導演的創作題材。導演行旅於灰色邊界之間,探訪多位曾經的拍攝對象,藉著「你從那裡來?」、「未來想去何方?」、「覺得自己是誰?」這些簡單卻恆久的問題,譜寫出一幅多采的肖像風景畫。

柏林─斯德丁:時光軌跡

波蘭城市「斯塞新」,舊名「斯德丁」,導演的出生地。此地在1945年被蘇聯占領之前,屬於德國。導演多年來在斯塞新與柏林間不停往返,無數人物成為他記錄的對象。這回他重訪舊地、尋訪老友,草木依舊,但人民的生活卻因戰爭不若以往。導演以影像對比今昔,以個人回憶寫下時代及地景更迭的時光軌跡。

離散與恆留

東德作家烏韋.約翰遜(1934-1984)的文學曾在1960年代引起轟動與批評,後來移民的他,再也沒有回到故土,但牆上始終掛著一幅故鄉梅克倫堡的地圖。2021年TIDF焦點影人弗柯・克普,以「地景電影」聞名於世,此次以人物和地方為題,展開多重再訪,藉訪談探尋記憶,從文學追尋歷史。當微風吹拂,河流也會緩緩改向,回到最初源流。

弗柯・克普:「重遇烏韋.約翰遜的文字一事對我而言意義特殊,好似一位戰爭生還者以書寫對抗遺忘。彼時是2018年,人們遺忘了歷史,九〇年代對和平世界的希望從冷戰結束後即消失無蹤,車臣、喬治亞已有戰事,俄羅斯剛開始併吞克里米亞⋯⋯。  

我以此切入作品:他與故鄉地景的關係、他如何試著理解戰後時期、他的『離散與人恆留』。我在他曾生活的區域拍過許多地景,也發現在這地區村落所遇之人,大多於1945年後才在此落腳成家。我的電影本就常指出,德國北部及東部尤為苦於戰亂及區域分歧,因此特別荒涼。這全歸咎於上世紀二戰所致,30年來不歇的戰事、死亡與邪惡。從各方面看來,這與約翰遜所處的世界越發相似,我為其筆下的詩意力量震撼,所以決定拍攝本片。

台中限定專題|焦點再訪:弗柯・克普

弗柯・克普(Volker KOEPP)1944年生於波羅的海旁的斯德丁(二戰前屬於德國,戰後被劃分為波蘭的領土,更名為斯塞新),在東德求學成長。克普在二戰將盡時出生,自幼即面對故鄉因政治與戰亂而起的變化,無論是有形的地景變遷,或是無形的文化轉變,都銘刻在成長軌跡與記憶中,而這樣的關懷視角,也成為貫穿他作品的創作觀點。

1969年,克普畢業於波茨坦的德國電影學院,隨後於國有的德國電影股份公司(DEFA)紀錄片部門擔任導演。早期關注東德變遷下的小人物生活,透過長時間的多次回訪,誠懇忠實地記下人事物地的變化,包括記錄長達23年的「維茨托克女工」系列、適逢柏林圍牆倒塌與東西德合併的「布蘭登堡三部曲」。

兩德合併後公司解散,轉為獨立創作者,創作足跡延伸至中、東歐地區,尤以波羅的海沿岸為主。克普至今完成超過60部紀錄片作品,經常於歐洲各大影展參展、獲獎,並曾受邀擔任2021 TIDF焦點影人。

影片一覽

2009
Germany
110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2013
Germany
120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離散與恆留

Leaving and Staying

2023
Germany
179min

在維茨托克的生活

Life in Wittstock

1984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
82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布蘭登堡首部曲:磚塊工廠

March Brandenburg Bricks

1989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
35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布蘭登堡二部曲:荒原與沙

March Brandenburg Heath, March Brandenburg Sand

1990
Germany
55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布蘭登堡三部曲:有限公司

March Brandenburg, Inc.

1991
Germany
75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維茨托克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 in Wittstock

1992
Germany
100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

Mr Zwilling and Mrs Zuckermann

1999
Germany
126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追憶維茨托克

Wittstock, Wittstock

1997
Germany
119min
弗柯・克普
Volker KOEPP
訂閱 RSS - 台中限定專題|焦點再訪:弗柯・克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