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之地
Obedience
十方之地
香港紅磡地區,富裕的中產階級高樓聳立如林,林下遍布的卻是破舊矮小、等待拆除重建的小樓住宅,以及匯聚於此的殯葬館,矛盾地載著生者的轎車與亡者的靈車並行。每年,市民會前往附近觀音廟祈求財富;當地拾荒者則從路上蒐集「廢物」,以期回收轉化為幾塊錢。歷時五年拍攝,記錄紅磡日常,重思建設發展與「廢物」的意涵。
黃肇邦:「2008年,新鐵路計畫宣布將為紅磡帶來重大發展。然而這個計畫歷時十多年,嚴重超支,醜聞纏身。最初預算為300億港幣,其後飆升到近1000億港幣,此外因計畫延誤導致該地區舊建物的重大收購計畫被擱置。開發商和業主對這些舊建物的疏忽,也致使其中有些建築物因年久失修而倒塌。這一系列爭議的新聞,使我對此地居民如何應對『家』的逐漸變化深感好奇。
我的拍攝始於2017年,從附近一間小巧古樸的回收店開始。我在這裡觀察到人們用廢紙、廢棄建材與裝潢殘骸等物,換取少少零錢。那些被施工者視為廢棄物的東西,對當地拾荒者來說,卻是珍貴的資源。
在高聳的新摩天大樓與遊客絡繹不絕的觀音廟間,我目睹此地鄰里們的嚴酷現實:老人從垃圾堆中撿拾只值幾塊錢的紙板、有年歲的垃圾回收者做著超出身體極限的工作、仰賴餐廳剩菜廚餘的家庭。夜裡,小販在天光墟販賣二手貨——一種為了躲避警察臨檢而在凌晨出現的臨時市集。對這些拾荒者而言,永不停歇的勞動和這些廢棄物就是他們的世界。可是隨著重建計畫即將完成,舊建物將被拆除,回收店亦將消逝,他們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1986年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為獨立紀錄片導演。2013年首部長片《子非魚》獲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獎,並入圍香港亞洲電影節亞洲新導演獎。其後作品受邀於台北電影節、南方影展、臺灣國際人權影展、新加坡華語電影節等影展放映,曾兩度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年度推薦電影大獎。作品多記錄香港社會邊緣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