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俄軍以占領克里米亞作為開端,一路將戰火延燒至烏克蘭東部,並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俄烏衝突的十年歲月難以言說,而影像作為一種獨特語彙,帶領觀眾密切而深入地認識烏克蘭。

本單元與烏克蘭國際人權紀錄片影展共同籌劃,精選六部攝製於俄烏戰爭期間的作品,以「廣場革命」為始,不僅反映、省思戰場上的衝突,亦記錄了重返平靜、實現正義、追求夢想及保存文化等不同面向的困境與真實。

TIDF專文|憂鬱與希望的十年──談本屆烏克蘭紀錄片

 

本單元為 TIDF X Docudays UA 節目交換合作

協同策展:烏克蘭國際人權紀錄片影展

是否顯示
代表圖片

無跡可尋

這場戰爭始於2014年,至今仍在烏克蘭的土地上蔓延。從前線歸來的女軍人深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擾,即使外表無恙,內心的負重卻無以名狀,一如在面目全非的陣亡士兵身上,尋不見足以佐證身分的標記。導演以清冷的影像、憂傷但節制的基調,記錄軍人復歸日常生活的艱難之路,看見英雄頌歌背後的真實與殘酷,也追問著戰爭究竟何時終止。  

艾莉娜.戈爾洛娃:「目前有數以百計的烏克蘭士兵從戰場上返家後,因多半缺乏心理治療資源,而難逃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我們在2017年春天遇見被攝主角,那時她剛開始接受治療。我們一路記錄下她接受心理諮商、催眠療法與物理治療的過程,直到她重回工作崗位,那天也是我們最後一日拍攝。紀錄片之眼具有強大的治癒效果,幫助她繼續在這世界上生存。」

車諾比22

1986年車諾比核電事故後,蘇聯政府將核電廠方圓30公里劃為禁區。隨著俄烏戰爭開打,2022年初,俄軍佔領車諾比隔離區,匿名報導者嘗試拍下俄軍在此的軍事行動。本片為「搜集俄軍戰爭罪行」計畫之一,訪談核電廠員工,講述其在俄軍接管核能設施下的艱困處境,當過去的核災記憶和眼下的軍事入侵交疊,不同人禍在這片焦土上輪番上演⋯⋯。  

奧萊克西・拉丁斯基:「俄軍在2022年2月佔領車諾比核電廠和隔離區後,原本無法想像之事成為我們的現實。在被佔領的五週期間,我一直關注局勢發展,該區收復後就前往那裡記錄俄羅斯的戰爭罪行。這是『搜集俄軍戰爭罪行』計畫的一部分,此計畫由多國的紀錄片工作者和律師組成,以自己的專業搜集俄國戰犯的犯罪行為,供日後在法庭審判俄羅斯聯邦之用。」

廣場記事:粗剪版

2013年底,基輔爆發為期三個月的廣場革命,廣場成為戰場,百萬人民上街抗爭,推翻親俄總統。由Docudays UA IHRDFF烏克蘭國際人權紀錄片影展製作,邀請多名導演,從各自角度出發,按時序接力交代整起事件。有別於常見革命敘事的明確激昂,電影以「粗剪」為隱喻,指涉國家狀態的混沌未明,捕捉歷史節點的當下複雜性。

「這場革命歷時三個月,從民眾憤怒抗爭到全國團結,從人們頭戴鍋具到身著防護衣並持棒護身,也從勝利的激昂到為革命烈士們哀悼。這場革命是我們重拾尊嚴的爆發,是熱愛自由的展現,也是我們為終於意識到現況而付出的痛苦代價,它是烏克蘭現代歷史的誕生。於是今年,我們決定不要有開幕片,因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國家現正發生的改變。我們決定請拍攝烏克蘭街頭抗爭的導演們,分享他們拍下最好的影像紀錄。這些關於廣場革命的電影片段,萬花筒般地形塑了革命,無需贅言。我們獻上這段烏克蘭抗爭的紀年史,透過我們的視角,一同經驗、感受與見證這為期三個月的戰鬥。」——Docudays UA 烏克蘭國際人權紀錄片影展

基輔穹頂下的玫瑰

在烏克蘭動盪時局中,女子樂團「穹頂下的女兒」(Dakh Daughters)誕生。她們把臉塗白,戴上假睫毛,從唱奏到喜劇,綻放成七朵帶刺的野玫瑰。始於首演《玫瑰》的五年影像日記,盈滿的背景旋律,節奏明快的剪輯,帶領觀眾穿梭於表演者的台上演出與台下生活間,從劇院舞台到基輔街頭廣場革命,看見她們透過音樂劇寫下鏗鏘的民族宣言。

伊雷娜.斯特琴科:「經歷2014年的廣場革命後,『穹頂下的女兒』用藝術一面回顧過往歷史的轉捩點,一面滿懷智慧和希望地面對當今嚴峻的情勢。她們以紅磨坊式的歌舞劇表演評議政局,歡笑的背後卻混雜著戰爭的恐怖無情,兩者形成微妙的交集:就算沒有明白點出來,舞台燈之外總有陰影存在。」

鑄鐵蝴蝶

2014年盛夏,馬航的MH17客機在烏東墜毀,283名乘客全數罹難,線索指向俄軍生產的防空導彈,俄媒卻宣稱此乃烏克蘭軍方行動,聯合調查小組試圖抽絲剝繭、還原時序,真相卻愈顯撲朔迷離。新銳烏克蘭導演拼貼新聞資料和實驗影像,不僅解構影像虛實、穿透資訊戰迷霧,更以裂解的事件碎片映照現下戰火,哀悼國家機器掩蓋的生靈塗炭。

戰火邊緣的青春

2019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態勢加劇,五名頓巴斯戰區的孩子前途未明。儘管生逢絕處,他們和世界各地的青少年並無二致,渴望逃離小鎮看世界,對夢想懷抱熱情,志在繪畫、攝影、演員或成為下一個馬斯克。就在他們思考未來之際,意想不到的邀約來到眼前:烏克蘭大冒險家邀請他們探訪喜馬拉雅山。本片不呈現戰事衝突,而是聚焦青少年成長群像。  

艾莉莎.柯瓦倫科:「我們不會消逝。這道對抗黑暗的光芒,來自烏克蘭人強大的內心。」

來自彼端|憂鬱與希望的十年──烏克蘭紀錄片選

2014年,俄軍以占領克里米亞作為開端,一路將戰火延燒至烏克蘭東部,並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俄烏衝突的十年歲月難以言說,而影像作為一種獨特語彙,帶領觀眾密切而深入地認識烏克蘭。

本單元與烏克蘭國際人權紀錄片影展共同籌劃,精選六部攝製於俄烏戰爭期間的作品,以「廣場革命」為始,不僅反映、省思戰場上的衝突,亦記錄了重返平靜、實現正義、追求夢想及保存文化等不同面向的困境與真實。

TIDF專文|憂鬱與希望的十年──談本屆烏克蘭紀錄片

 

本單元為 TIDF X Docudays UA 節目交換合作

協同策展:烏克蘭國際人權紀錄片影展

影片一覽

車諾比22

Chornobyl 22

2023
Ukraine
22min

廣場記事:粗剪版

Euromaidan. Rough Cut

2014
Ukraine
56min

鑄鐵蝴蝶

Iron Butterflies

2023
Germany, Ukraine
85min

無跡可尋

No Obvious Signs

2018
Ukraine
63min

基輔穹頂下的玫瑰

Roses. Film-Cabaret

2021
Ukraine
78min

戰火邊緣的青春

We Will Not Fade Away

2023
France, Poland, Ukraine, United States
100min
訂閱 RSS - 來自彼端|憂鬱與希望的十年──烏克蘭紀錄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