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里奇蘭
Richland
小鎮里奇蘭
里奇蘭,一座位於華盛頓州的小鎮,因緊鄰美國曼哈頓計畫時用來處理核廢料的漢福德區,而成為核能產業相關人員的家園,居民對當地標誌「核爆蕈狀雲」引以為傲;另一面向,當地原住民族卻因此遭國安名義驅離,地球彼端有人因核爆而痛苦至今。不知自己長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質風險裡的小鎮居民,如今會如何看待核能的種種爭議及其歷史性問題?
艾琳.盧斯堤格:「我的父母當年逃離希奧塞斯統治的羅馬尼亞,到美國尋求政治庇護,我是在美國出生的第一代。在製作我的第一部長片時,期間長達五年並極其切身地挖掘家族不為人知的歷史,使我學習到怎麼以關懷與同理心,協助他人面對過往傷痛。自此之後,我也將拍片工作視為一種細緻調解人們與其過去的方法。
漢福德的故事已經有許多記者、作家與反核人士寫過,但他們往往是從調查報告的視角出發,目的只想揭露與批判核武工業。當我開始在里奇蘭投入這項長年拍攝計畫,耐心聆聽居民心聲、跟他們建立友善關係時,我並不想因此忽視核武工業對環境和居民健康造成的傷害,只不過我同時也想呈現漢福德工人們的故事。儘管他們的政治立場通常與我相左,可是我仍想透過細心聆聽,讓他們有尊嚴地表達自己的故事。
這部作品不打算提供簡單的答案、政策立場、純粹批判核武工業或訪問核能專家。相反地,影片的樣貌遠比上述複雜,它耐心地展開一處空間,讓不同聲音和立場得以並存,以電影形式讓多方交錯的故事在此匯流。我們正處於由「否認」深刻建構型塑的歷史時刻,因此這項計畫更顯迫切,因為它探討的是我們的感受和信仰體系。我拍攝《小鎮里奇蘭》的意圖不是營造擁核與反核的二元對立,或是填塞許多容易斷章取義的片段;而是想讓片子處於一個使人感到不安、模糊,但又切身的位置,從而讓人察覺到各種否認不同立場的方式。」
1974年生於英國,成長於美國波士頓。女性主義電影工作者、檔案影像研究者與教育工作者,創作關注人們的歷史記憶,爬梳檔案材料並重新賦予當代意義,重現被忽略的歷史;電影拍攝手法擅長以聆聽與共作為核心,連結過去與現在。編導之餘,也從事剪接工作,現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電影與數位媒體學系。曾以《北京愛與怨》入選1998年TIDF,長片作品《Yours in Sisterhood》、《The Motherhood Archives》亦於多個國際影展展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