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和報導

more

請給我一群島吧!重探24年前的12座流離島影

0429

在2024年重看「流離島影」,是一件再「著時」不過的事情。 著時,在閩南語常指水果到了當令季節,是最成熟適合入口的滋味。「流離島影」這個在2000年問世、至今看來仍先鋒意味十足的大型影像實驗計畫,如今與現下的「台灣群島」身影重合,讓一切都鮮明、立體並複雜了起來。   紀錄片的本事上,這樣寫著: 1999年夏,「螢火蟲映像體」邀集了12位導演,分頭出海到台灣周屬12個離島上,...

重探・流離島影

0429

「流離島影」拍攝計畫,緣起於總策劃周美玲導演想拍攝台灣各離島的想法。她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創作者——有的原本就是公司夥伴,有的則是不同拍攝中共事過的同儕,在某次聚會酒酣耳熱之際,你一言我一句地,帶著一點衝勁決定將想法付諸行動。大夥更在接下來的多次具體來回討論中,逐漸凝聚共識,最後邀集12位導演彼此協助,完成這項繼往開來、意義重大的拍攝計畫。這12位導演日後於影像創作領域、學術研究、影像培力中,...

本土紀錄片文化燃燈者——張照堂

0429

依稀記得:從知道至敬仰張照堂老師,大約是1970年代初的事。先是在牯嶺街舊書店,尋到前幾期(1967年)的《劇場》雜誌,看到黃華成及張照堂實驗性攝影及短片訊息。後來多方發現他充滿蒼涼感的照片,其觀念藝術的前驅性,及那些完全反沙龍攝影的風格,印象越顯深刻。   冷戰下的孤獨年代攝影 不少傑出文化人及評論學者(像林懷民、郭力昕等)一致認為張照堂的攝影,反映著六〇年代青年,...

以時間積累,綻放多元、成熟而老練的面貌──第14屆TIDF台灣競賽觀察

0428

本屆台灣競賽的參賽作品,整體在內容及形式風格上呈現多元的趨向,持續呼應當代紀錄片不斷拓寬的定義和疆界,而最終脫穎而出的15部作品則在這個多元基底之上,展現出成熟而老練的面貌。 會說「成熟而老練」,「時間」是其中的關鍵詞──無論是生理的時間或物理的時間。生理的時間,指的是年紀和創作資歷;本屆入圍的作者多數在40歲以上(只有一部作品的作者年紀在此之下),且幾乎都具備了豐富的創作資歷。...

活動快訊

more

無題之卷延伸活動

0321

 【現場電影】 《這不是鄧南光的電影》 TIDF邀請音樂家與聲音藝術家進行現場表演。 時間|05.17 FRI 19:30 地點|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影格 《這不是鄧南光的電影》導演|黃邦銓、林君昵 ★ 欲觀賞本場次須購票入場  

檔案影像創作計畫:再編碼

0321

本次計畫以國家影視聽中心典藏的數千部台影新聞(1945-1980年代)出發,這些檔案影像匯聚、裂解、彰顯了台灣曾經的政治、歷史與文化,而其本質也從物質性的賽璐珞膠卷,經檔案化後成為數位編碼、伺服器間的電子訊號;從光與影,變成0與1。 五組藝術家將運用即時演算、開源軟體、現場感測、機器學習等多種媒材實驗與轉化,以現場音像展演方式重新再創檔案影像,帶領觀眾搖晃腦波、擴散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