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絲絨革命」爆發,社會主義體制於隔年瓦解,於1993年和平獨立為捷克與斯洛伐克。變動的過去積累複合為今日現實,創作者以各自的方法予以回應。

彼得.克雷克斯帶著幽默感及好奇心走入現場,與被攝者共創重演生命故事。縱使命題龐大如政局戰事,也能從口述回憶溫柔地以小見大,或以表演行動嘲諷時局。

維拉.恰卡紐娃則擅於融合不同類型的表現手法,早期作品混合紀實虛構,呈現後共產時代的常民狀態;近年「後人類三部曲」反思氣候危機,也對文明科技、國籍政體進行思辨。影像語言持續翻新,始終關注的是個人記憶和影像載體如何記錄、保存或變造過去。

透過並列同具代表性卻大相逕庭的風格作者,本專題試圖在國族影像編年史之外另闢蹊徑,呈現轉化所謂國家現實的多重可能。

TIDF專文|記憶不只雙面:焦點影人彼得.克雷克斯及維拉.恰卡紐娃

是否顯示
代表圖片

祕密地下社會

曾經,當美蘇核武競賽一觸即發,東歐國家紛紛大興土木,建造躲避輻射落塵的地下掩體。在斯洛伐克,這些龐大的地下空間卻從未啟用,反而成為體制外藝術家和反抗者的潛伏據點。導演學生時代的首部短片,以實地採訪拍攝,混合虛構情節和宣導風格的動畫片段,探討「地下」不同層面的意涵,從過去到今日的轉變。  

維拉・恰卡紐娃:「我最初的想法是想談我的國家(前捷克斯洛伐克)當中反對共產主義政權,但又不屬於官方的地下異議份子們。他們住在小鎮裡,不在布拉格或布拉提斯拉瓦的中心,而是在各地區的某處,有著自己表達內在自由的方式,儘管有時晦澀難懂。他們不會引起當權者的注意,因此也沒有人真的了解他們。在當時的我看來,這是一種能引人共鳴的抵抗形式。

此外,我納悶那些冷戰結束後的核災避難所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以前在小學時,我們必須戴著防毒面具練習各種荒謬的演練。我發現即便一般人早已遺忘這些避難所,但布拉提斯拉瓦內政部的人,仍維持避難所的待命狀態。我用把這些空間當作自我表達、隱匿自己的異議份子們作為敘事,將這些神祕的空間連結起來。」

服刑母親

烏克蘭這座女子監獄,允許懷孕的受刑母親生子育嬰,在監管下享天倫之樂。此規定亦有限制,當嬰孩滿三歲,若母親未出獄,孩子無人領養,將移送孤兒院。列莎因殺人判刑七年,如無減刑,母子分離就在眼前。導演以107位服刑母親訪談為底,混合專業演員與真實獄囚、獄警,著重聆聽與觀察,再現獨特封閉環境。  

彼得・克雷克斯:「我希望這部電影傳遞出受刑母親們的真實集體見證,不僅透過她們與女獄警的對話,也透過那些沈默的場面,例如當孩子被帶走後,她們絕望地完成生日蛋糕裝飾時的孤獨感;或是當她們短暫忘記身處監獄時,所閃現的片刻快樂。視覺上,這些場面處理得幾乎像是一張照片,像是針對一個獨立時空的一段記憶。我相信,是好奇心決定了我怎麼處理這群女性關係。我沒有要求她們做任何事,我沒有命令她們。我只是觀察與聆聽,看她們願意分享什麼給我,我再把這些轉譯成這部片。」

絲絨恐怖份子

企圖推翻極權的炸彈客,是恐怖份子還是英雄?是出於政治理念、憤怒還是愛?由三名導演合導,邀請三名八〇年代因未造成傷亡的「恐怖行動」而入獄過的斯洛伐克男子,模擬重演當年行動、傳授教戰守則。調性詼諧,虛實混搭,當鐵幕倒下,國家是否變好?卸下身分標籤,大叔心有何求?在後共產時代,馳騁一曲小人物狂想三重奏。  

彼得・克雷克斯:「這部片由三名導演完成,整合起來非常非常複雜。很多時候我都想放棄,『好啦夥伴們,我當製片就好』。但有那麼一刻,我愛上這部片,片中有一場戲對我特別重要。當瓦迪米爾跟那位他招募來的年輕女子在測試測謊器時,她問他:『你有訓練過誰當恐怖份子嗎?』他說有。她問那是一位女性嗎?他說是。她再問:『你有愛上她嗎?』因為她愛上了他,她接著發出了很大一聲的吞口水聲。這不是一句告白,只是這股隱藏情感的一個沈默時刻,這讓我想繼續拍下去。」

失憶日記

在徹底遺忘之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歐莉拿起攝影機,將病症暱稱為「阿達」,並記下她日後賴以維生的重要事項。從病況到看電視的方法,更不忘以行動來提防「老共」鄰居。本片將真實的影像日記轉化為戲劇情節,並運用本人音檔,重新搬演歐莉為記憶損失所苦,卻能自嘲自娛的日常。而隨著病情加劇,混亂扭曲的記憶,讓共產時代的陰影彷彿也籠罩不去。  

維拉・恰卡紐娃:「我是在尋找各種有關記憶失能的資料時,在網路上隨機搜尋而找到我的主角歐妲女士(歐莉)。她有一個部落格,會在上面寫一些簡短的日記和簡單的詩。根據她的自介,她患有阿茲海默症。我對於她如何與此疾病共處,並從中反映她過去的生活感到有趣,記憶保留了什麼,什麼逐漸被淡忘,不同的記憶如何扭曲或重塑過去,並且不僅在個人生活中,也在所謂的社會或國家的集體記憶中。  

我根據她的日記以及團隊討論內容寫下《失憶日記》的劇本,當中使用了她的措辭與說話方式來反映現實。除此之外,電影中的畫外音是直接由她獻聲,許多想法則是在錄音時即興發展出來。由於電影拍攝過程對歐妲女士來說太過勞累,她也同意由演員來出演這個角色,作為拍攝時的解決方案。  

人類世,孤寂世

一則來自過去的影像訊息,在生命消亡的未來,被虛擬分身從數據海中撈起。永生的人工智慧,如何理解作為有限生命的人類導演,和其以膠卷記錄的實體世界?影片混合真實引文與虛構情節,並以數位特效、3D光學雷達技術,類比虛擬感知。質問當代民粹、科技樂觀主義之餘,尋思區塊鏈、加密技術的革新願景與失落。  

維拉.恰卡紐娃:「以拍攝時序來看,本片是三部曲的最終部,它們都處理人工智慧、人類的反烏托邦未來、類比與數位、自然與文明,以及氣候變遷的主題。但從內容與形式上來說,本片呈現的世界已經在《末日觀測》出現過,像是序幕。同時,它與《無界之白》一樣,出於『私人金唱片』(寫給未來自己的備忘錄)的動機,皆帶有一種個人的、日記的風格,《末日觀測》也有些片段如此,只是《人類世,孤寂世》設定上更當代與政治。我們可以說這三部片是交織在一起的,彼此『對話』,又各自獨立。創作這三部電影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對我來說很難真正區分影片間的結束與開始。」

失憶實錄

同樣的嘆息與對命運的嘲弄口吻,在鏡頭前現身的不再是演員,而是歐莉本人,在漏水的公寓裡擺弄攝影機,拍下自己從早到晚,受貧窮和病痛折磨,毫無浪漫可言的困難生活。《失憶日記》發表一年後,導演重新編纂歐莉本人拍攝的片段,並將用於前作的音檔,放回原生語境,反向凸顯紀錄片的歧義性,以及虛構與真實的潛力。  

維拉・恰卡紐娃:「我是在尋找各種有關記憶失能的資料時,在網路上隨機搜尋而找到我的主角歐妲女士(歐莉)。她有一個部落格,會在上面寫一些簡短的日記和簡單的詩。根據她的自介,她患有阿茲海默症。我對於她如何與此疾病共處,並從中反映她過去的生活感到有趣,記憶保留了什麼,什麼逐漸被淡忘,不同的記憶如何扭曲或重塑過去,並且不僅在個人生活中,也在所謂的社會或國家的集體記憶中。  

我根據她的日記以及團隊討論內容寫下《失憶日記》的劇本,當中使用了她的措辭與說話方式來反映現實。除此之外,電影中的畫外音是直接由她獻聲,許多想法則是在錄音時即興發展出來。由於電影拍攝過程對歐妲女士來說太過勞累,她也同意由演員來出演這個角色,作為拍攝時的解決方案。  

末日觀測

冰雪覆蓋的天地間,一道垂直的視線,停駐在血跡斑斑的浮冰之上。若人工智慧終將具備自主性,成為世界的至上觀測者,生命在它眼底會是什麼模樣?受「科技奇點」假設啟發,導演以空拍機偵測攝影,模擬「非人」的機械性視閾。畫面中壓縮失真的噪音和故障效果,更象徵全球氣候危機下,人類感知的極限之境。  

維拉.恰卡紐娃:「我想要用電影媒介提供的有限資源——影像與聲音,將人工大腦的心智活動『視覺化』呈現。人工智慧的思路對我們而言是陌生的,因此這部片最大的挑戰,即是傳達這種特殊而某程度上令人不安的體驗,並以一種讓觀眾能夠認同、與之建立聯繫的方式,創造一個非人類角色。」

無界之白

2017年,為了拍攝《末日觀測》,劇組來到南極喬治王島的科學考察站。然而,當生活退至生存,拍片或與人工智慧的對話,也難以消磨內心空白。過去在中國取景的片段記憶,卻在此刻進入夢境。此片由導演的影像日記構成,記錄她在冰上和基地往返間,反思自身認知與拍攝行為,和當前氣候變遷、人類世危機的複雜糾纏。  

維拉.恰卡紐娃:「我在拍攝《末日觀測》時到了南極。出於內心深處需求,我持續用影像日記繪製我在這裡的經歷。這是種維持心理健康的方式,是我日常活動一部分,也是我身為影癡的一部分。手持的、主觀的鏡頭呈現了我個人的身體經驗,我就像一個徘徊者,身處在因氣候變遷影響而日益消失的自然生態系統中。我記錄物質的各種形態與無窮變化——冰川、海洋、動物和天氣,每天觀察融化的冰川,並著迷於冰川在光線變化下的獨特結構。但過去在中國勘景時拍下的文明場景等影像片段,出現在我失眠夜裡的潛意識中,與眼前的純自然景觀形成荒謬對比,使我對未來感到焦慮。」

殞落時分的飛行

根據檔案資料,一位捷克通俗文學作家,在二戰後驟然背離民主派立場,轉而投入美化共產政權事務。然而,他卻在筆下的故事及其女兒的記憶深處,留下暴力與罪疚的身影。改編自非虛構文學作品《Gottland》的同名短片集,運用手繪動畫與轉描技術,結合紀錄劇場形式,重新詮釋身處劇烈變動的社會現實裡,作家複雜多變的生存姿態。  

維拉・恰卡紐娃:「我想自由地將這位作家的故事視覺化(趨近文本所賦予的自由),避免劇情片和紀錄片中,因為描述性技巧造成的現實具體感,而是開拓出某種內在想像的空間。」

他鄉之羚

不願跟「邪惡美帝」再有牽扯,麥克毅然放棄美國國籍,移居斯洛伐克。然而,他鄉異國,加上語言不通,連他心目中的小國寡民,都顯得冷漠又排外。最後,只剩書上讀到的雪中山羚,能令他嚮往。本片收於《斯洛伐克 2.0》短片集,從一無所知的外來者觀點,警示斯洛伐克建國20年來,瀰漫於社會內部的不安情緒與日常危機。  

維拉.恰卡紐娃:「斯洛伐克人可以從片中主角的視角來反思自己,儘管他有些奇怪,有時甚至令人討厭,但並不愚蠢。而且他恰好來自一個在文化、政治上,都比斯洛伐克更具影響力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沒有斯洛伐克民族情感、使用通用語言的人,他環顧四周,指出我們根深蒂固的地方主義和自命不凡。我們幾乎看不到鼻尖以外的地方,我們挑起許多瑣碎爭執,仇外而不慷慨待人,這是非常荒謬的。唯有自然和動物拯救了這裡。」  

焦點影人|雙面斯洛伐克:彼得.克雷克斯&維拉.恰卡紐娃

斯洛伐克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絲絨革命」爆發,社會主義體制於隔年瓦解,於1993年和平獨立為捷克與斯洛伐克。變動的過去積累複合為今日現實,創作者以各自的方法予以回應。

彼得.克雷克斯帶著幽默感及好奇心走入現場,與被攝者共創重演生命故事。縱使命題龐大如政局戰事,也能從口述回憶溫柔地以小見大,或以表演行動嘲諷時局。

維拉.恰卡紐娃則擅於融合不同類型的表現手法,早期作品混合紀實虛構,呈現後共產時代的常民狀態;近年「後人類三部曲」反思氣候危機,也對文明科技、國籍政體進行思辨。影像語言持續翻新,始終關注的是個人記憶和影像載體如何記錄、保存或變造過去。

透過並列同具代表性卻大相逕庭的風格作者,本專題試圖在國族影像編年史之外另闢蹊徑,呈現轉化所謂國家現實的多重可能。

TIDF專文|記憶不只雙面:焦點影人彼得.克雷克斯及維拉.恰卡紐娃

影片一覽

服刑母親

107 Mothers

2021
Czech Republic, Slovakia, Ukraine
93min

66個季節

66 Seasons

2003
Czech Republic, Slovakia
86min
2009
Czech Republic
51min

烹煮歷史

Cooking History

2009
Austria, Czech Republic, Slovakia
88min
2019
Czech Republic, Slovakia
74min

人類世,孤寂世

Notes from Eremocene

2023
Czech Republic, Slovakia
79min
2010
Czech Republic
75min

他鄉之羚

Rupicapra

2014
Slovakia
13min

民主待更新

Second Chance

2014
Slovakia
13min

殞落時分的飛行

The Flying Horse

2014
Czech Republic, Slovakia
30min

祕密地下社會

Under Underground

2006
Czech Republic
18min

絲絨恐怖份子

Velvet Terrorists

2013
Croatia, Czech Republic, Slovakia
91min

無界之白

White on White

2020
Czech Republic, Slovakia
75min
訂閱 RSS - 焦點影人|雙面斯洛伐克:彼得.克雷克斯&維拉.恰卡紐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