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發現河瀨直美的電影,改變了我的一生。2002年春天,我到阿爾巴去展映我的電影,當時因為《電影信札》雜誌的緣故,我剛好有機會和她進行訪談。訪談時我的錄音機不巧故障了,所以我只好拿著小台的DV錄下全程。那篇文章在雜誌上刊出了,不過我還是保留著那些影片。接著我就想,我可以試著製作一部電影,表達我對河瀨直美的景仰。」-文森.狄厄特
六個不同國籍的人,包括德國人、奧地利人和俄羅斯猶太人,在上海戰亂之際的因緣際遇。本片以訪談、文件和照片記錄了他們在上海逃難的生活,並穿插今日上海的樣貌。以上海這個遠東最繁華的都會為背景,本片見證諸多歷史和人口的衝突,讓我們從嶄新的觀點一窺這項歷史性的遷移。
在布拉索夫的西方旅人們的種種樣貌。
一輛老舊的火車與一段充滿往日美好回憶的狂歡之旅。
一名年老的鄉村牧師,進行著眾多信徒的彌撒。
這支精彩的紀錄片帶領觀眾洞悉人類生命的秋天,其靈感來自於馬汀.馬倫克拍攝的人物肖像。看似奇特的人物常隱藏著悲劇性的命運,他們因為貧窮、自私、疾病或老邁而頻頻掙扎,卻又同時保有對抗世人與自我的能力,活出生命的每一秒。本片是斯洛伐克影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然而基於意識形態與美學的理由,它足足被禁了十七年,直到1989年才得以完整發行。
一個兩歲小孩,一個捲筒冰淇淋,和一件乾淨的白襯衫。
這部影片描寫初為人父,以及父親與幼女之間互動的情感。導演記錄小孩生命剛開始的十八個月,拍攝她從新生兒到嬰兒到幼兒的過程,透過機智幽默的電影語彙與嬰兒天真反應的剪輯,呈現另一種將生活點滴結合紀錄片創作的可能性。
信仰與恐懼、祈禱與避難,這部影片是導演對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回應。
《猶太之王》講的是恐懼和昇華。導演使用貫穿影史中的好萊塢電影、1950年代的教育影片、個人的家庭電影和宗教電影,來描述自己小時候對耶穌基督的恐懼。從這些童年時期的回憶進展到更大的議題,其中包括基督教反猶太主義的根源,以及人類對於原諒和療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