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現今台灣有超過十五萬的外勞,台灣也是泰國貧窮地區人民最嚮往的工作地點。1998年桃園大溪「擎揚電子公司」倒閉關廠,影響一百位本地勞工與一百位外勞的生計與權益。由於外勞是靠借貸以支付高額的仲介費才能來台工作,工廠積欠薪資,將使其血本無歸,生活頓現窘境。本片紀錄擎揚公司的五位泰國籍勞工,在關廠後一個半月於台灣參與勞工自救抗爭的情形,並追蹤其中三名泰勞於被遣返泰國後,在泰國東北家鄉中的家庭生活情形。
霧鹿的布農族人已經意識到布農文化面臨日漸消失的問題,展開了保護與傳承文化的工作。在胡金娘老師跟余錦虎先生的努力下,在學校教授織布、音樂及母語;成立布音團,平日空閒時練習並接受其他單位邀請演唱。帶著追蹤問題的心情而來,導演問起每個族人的想法,採訪的過程中出乎意料的,導演的心情開始動搖了…。
父親的抱怨一再地在她耳邊重複著。她嘗試尋找父親的影子。在她的印象裡,父親身上一直有一層濃濃的藍霧罩著。那層藍霧越來越濃,她最後終於看不清父親的長相……一部結合劇情、紀錄與動畫的實驗短片;探討父女之間的情感,與在憂鬱病症裡掙扎的路程。
來自不同家庭的小男孩,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與脾氣,唯一的共同點是:下課後,不打電動不去麥當勞,直奔體操訓練場。「再苦也要練下去,哭完繼續練、生氣完繼續練、摔倒爬起來再繼續練,再痛也要練下去…」這些小朋友都瘋了嗎??跳脫沉重批判的傳統紀錄片,在熱鬧無比的流暢節奏中,呈現輕鬆幽默的觀察,從教練對小朋友嚴父兼慈母的關愛與其個人的心路歷程,到當年隊友失聯四散的感嘆,今昔對比之間,點出對國內體育養成環境的省思。
全片以1980-1985年代出生的人物訪談、 671份問卷量化的視覺呈現以及描述作者心態轉變的動畫交疊混雜。作者發現自己對於歷史、政治、社會問題的無知,為什麼國家認同問題在上一代炒的沸沸揚揚,年輕一代卻幾乎不聞不問?作者企圖在身邊尋找答案。台灣化、中國化、與西方勢力的角力拉扯、國家、族群、政黨的認同矛盾重疊…。想要製造台灣的正義,卻看不見真相。什麼中國?什麼台灣?什麼mainland大陸?作者漸漸了解,卻又更加困惑。
《新宿駅,東口以東》是一部從台灣橫跨至日本,拍攝長達十八個月的作品,深入刻劃真實的人性,細膩呈現現實中複雜的環境,忠實於紀錄片精神的導演,用長期跟拍、多線進行、誠懇溝通的方式,在險惡的歌舞伎町取得被拍攝者的信任,留下這前所未有的影像。在後製過程,導演從龐大的素材中去蕪存菁,剪接出動人的故事,展現台灣獨立製片最豐厚的創作活力。
物質世界,一切被量化的食衣住行符碼,放在不同的環境往往產生強烈的反差,唯有真實情感才可平反一下這種痛苦的差距,人性的尊嚴往往在此種差距的裂縫中展現出來。在雅加達街頭的這對老夫婦,彼此對生命的等待、對生活的等待,以及彼此的依賴,在他們因痲瘋而扭曲的外表下,益顯得尊貴,在恍惚的塵囂之中,靜靜的擺出動人的姿態…。
2003,我尋找著1999前母親還在的日子。2003,那些痕跡還留在記憶裡。2003,記憶也遠離了我。2003,母親的身影永恆的保留在影片裡,連同哀傷。2003,我真的知道1999已經離開,而2003呢?也在消逝當中。
紀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做為主要糧食的稻米,臺灣不僅自給自足,而且供過於求,有誰想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呢?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和著一粒粒的稻米,陪他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可以領略到生活的智慧,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在浩瀚的天地之間,在人世的悲喜之間,他們終將成就了自身的圓滿。
「FM91.3部落之音的聽眾早安!我是巴亞斯…打開收音機,透過這個地下電台,你會聽到部落裡梨子與甜柿的是非、溪水與土石的八卦…。」巴亞斯以犀利而戲謔的旁白引領我們見證一段在九二一地震後原住民部落重建的經歷,其中,有著部落內部的分裂與鬥爭,荒謬卻又理所當然,恰如整個台灣社會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