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在艱苦的農村生活中,生存是首要問題。自從丈夫失業後,諾西媽媽必須更加努力工作,充滿粉塵的工地勞動讓她的健康每況愈下,但她仍須一肩扛起家中重擔,以及那些豬仔的豢養。幸而,峇里島人始終相信,在冥冥中,神必定會庇佑家族,信仰與情感將大家緊緊相連,在看似日常的生活情節中,滿是生活的甜蜜。
14歲的男孩魯貝每天穿梭國境與恆河,從印度前往孟加拉偷運食糧。他四歲時,氾濫的恆河淹沒了印度家園;多年後,一座名為恰爾的脆弱焦島卻因此而生,魯貝與許多無家之人,拋棄了美德與夢想,移居此地求生,成為孟、印兩國間的遊魂。大雨落下,焦島流失,當現代扼殺神話,河的子民能否擁有未來?
奈良山中,行將傾塌之屋,卻安頓了一份記憶。女子如紗般的獨語,一幕幕森寂之象相互澹映,女孩、婆婆、男子同魅影般存在,燈火闌珊,相對無語。殘破斑駁之屋,成了埋葬過去的荒塚,終遭拆除、抹去,最終,誰能記得?
名為「鏡尋」的馬,在日本311海嘯中幾乎奄奄一息,之後被關在福島20公里管制區的馬廄中,飽受輻射暴露。牠原是福島千年傳統祭典的節慶之馬,終極命運是被宰殺食用;然而,諷刺的是,拜核災輻射之賜,下體嚴重腫脹發炎的牠,因而不得宰殺,生命只能這樣繼續。影片溫柔地貼近馬兒,從牠們的瞳孔中,映射出生靈的未來命運。
本片是導演「稻米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記錄鄉間的傳統稻祭,將泰國的農業傳統、宗教信仰與習俗文化,密密交織成充滿生命力的稻米交響曲,從蓊鬱濃密的稻田、金閃華麗的稻米女神、泥濘歡鬧的水牛競技、到歡慶豐收的舞蹈慶典與豐盛米食,詩意盎然的影像述說了亙古永存的生命法則,迴盪出最美的田園之歌。
像穿過蜿蜒茂密的歷史叢林,全片拼貼大量的新聞與檔案影像,展開橫跨歐洲移民史的時代之旅,從法、英、德、瑞典、比利時到荷蘭,1962年的卡薩布蘭加沒有浪漫北非諜影,緊縮的移民政策引發連鎖反應,政治喊話仍在迴響,移民社會的衝突依舊。穿越地理與時間的經緯,漂泊異鄉人永在追尋根存的應許之地。
如何想像一個怯懦、教養良好、患有強迫症的美國男孩麥特,在27歲時以一台摩托車和攝影機,壯遊北非與中東,最後竟然變成了一個遊走中東各地,加入利比亞獨立運動的戰士?當奧斯卡名導馬歇爾.庫瑞遇見了這個經歷特別的男子,透過麥特大量的自拍與訪談,再現了這段傳奇,另一段火花也因此而生。
12歲即移居法國的伊朗建築師,心中不斷回望故鄉。耗費三年,終於說服四位伊朗政權與宗教的信奉者,來到他家族的別墅進行一項實驗。在這幾天中,他們共同生活,讓各擁不同價值、信仰、意識型態的人暢所欲言,交流、辯論與對話越趨激烈深入。這將會是理想社會的萌芽,抑或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嚮往自由卻寂寞的退休牛仔鮑伯計劃在喜愛的生命之樹下結束一切,失婚的馬賽爾無法逃脫自怨自艾的中年危機,失意的兩人常靠酒精度日,分享各自的孤單與哀愁,並共同經歷尋子、車禍、看牙醫、戒酒等生活大小事。導演以極貼近的距離,記錄下他們互相消遣又相依陪伴的男性情誼,幽默刻劃出那既荒謬又真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