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國家電影中心與公共電視攜手合作,邀請14位導演運用國影中心所典藏之檔案影像進行全新短片創作,完成作品於此單元進行世界首映,後續也將於公共電視播映。
我鮮少和自己的父親見面、說話。「老影像」以一個獨立的,虛幻的「時間」,私密地佔據我,及我父親的意識或記憶。在冰凍關係近30年時,我期待用「電影」的手段,記錄這個「時間」,當它輻射在真實情感世界,是具體而直接的一段歷程。
人說,夢的故事在現實中是相反的,然而有時現實又像場夢,如同鏡像,看似反,時光卻不再返,看著鏡中面容,是真實的我或是鏡外人的副本?當下的某個片段在夢中似曾相識,過去、現在、未來,時光雙城,同一世界,同一夢想,僅止於想,卻無法享。
身為一個「非本省」家庭長大的小孩,我其實本來對「台灣」是不存在認同感的。在「台灣省」這個名詞似乎即將成為歷史的現在,卻想藉這部短片重新從省籍的角度來爬梳自己的過去,因為,這是我理解台灣的過程,也是期待未來能被台灣理解的機會。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的故事。述說18世紀末、19世紀初,散落和遊走在南洋這塊海域上的海外華人,猶如遊移在兩岸的黑水之上,漂浮不定的螢火。
那年,部落年輕人又開始發起回老部落的尋根活動。快七十年沒有人住的部落幾乎沒有路可以走,Wilang拖著快八十歲的身體跟我們一起上山。隨著Wilang腳步,尋根像是一條穿越時空的路,而下山後老人家的夢境也穿越了那些時代記憶……
在不斷地規訓收編下,儀式、信仰、身體、人與神的處境,都漸漸朝向失根、失去土地與人際鏈結的方向走去。時間受到更細微的切分,趕不上的、被棄的各種關係鏈......,在定格的凝視之中顯現。無論是人或神,一切的毀壞與重生,在這之中相遇,尋找安住的角落。
即將步入三十歲的而立之年,Rina依舊迷茫摸索著並不安穩的、想成為電影導演的生活。這一年,她特別思念的爸爸從天上派出他最愛的生肖虎,替他默默聆聽、陪伴女兒搖搖未立的生活聲軌,透過電影遙想迴放他30歲那時1950年代的世界面貌。
1995年的台灣經濟處於高峰,藝術花朵盛開,我們正羽翼豐滿強健待飛,26歲的他卻驟逝,像是生命中的一道裂痕,一記響鐘……。當我們回顧他青春的微笑與愛的苦楚,發現二十多年後這響鐘之餘波仍盪漾,短暫時光交流的火花仍在持續發酵。
阿忠,一位非直立行走的人。他是劇場工作者,行動者。走路是他身體訓練的基礎,也是他表達意見的方式。漫長而反覆地行走,伴隨吞菸停留的時刻,他進入「我是誰」的小小想像裡,予以自己生之重力。
影視合作關係之外,劉引商與溫知儀也是忘年之交。透過知儀的拜訪,我們進入引商的生活,也回顧她這五十年的演藝之路,無論平淡或璀燦,她有她始終如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