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從全球影展中精選七部重要作品。「回訪」似乎成為這些影片的共同主題,穿越時間與空間,在當代的視野中,記錄與回望過去的自己。
1935年柯達推出彩色正片,為電影開啟全新篇章。隨數位技術降臨,膠卷在影像洪流中淡去,彩色正片於2009年宣布停產。本片以檔案影像拼貼新生夢想與死亡,緬懷這段褪色記憶。
閉上眼睛,進入沉睡;睜開眼睛,保持沉睡。隨著聲音指令與影像暗示,透過影像拼貼,潛入暗藏在水面下無意識本我的探索。旅程將盡時,也別忘了隨著倒數醒來。
1985年,導演打斷工作中的智利影人,詢問在獨裁政權下是怎麼拍電影的?30年後,他再次到拍片現場追問年輕導演們,什麼是電影的本質?也加入許多過去拍攝的家庭、肖像與風景影像。其實不只有他,電影本身也投入其中,展開一趟思索的旅程。
1982年,導演在約旦河以西的屯墾區拍攝以巴衝突中的士兵、政治人物與平民,完成《戰地日記》,從此流亡他鄉。此後兩地動盪依舊,35年後,他回訪舊地,在這場超過一世紀的複雜衝突中,來回尋找一個烏托邦之夢。導演為2004 TIDF焦點影人。
一項計畫,將膠卷轉為數位,也召喚了影像中的幽魂。透過回訪歷史的放映行動,在失憶的數位年代,尋找幾內亞比索這國家與其電影的誕生;層疊影像讓現下的觀者與歷史相會,演繹出全新的時空場域,在一層層的演示中,今昔對話互為隱喻,重新拼接一場集體記憶的蒙太奇,而歷史的影像,究竟是證詞還是預言?
睽違18年的新作,一部異常複雜的沖繩公路逃亡電影。悲劇壟罩的島上,兩位主角經營著「小型死亡所」;藉著爆破裝置,將年幼肖像投影在石膏像上,好讓島民們消除往昔回憶,重拾生存動力。但為何兩人出現在這?過著原始生活的人也不時出現?昔日影彷彿咒語,虛實交錯穿越時空,無處可去的記憶即將甦醒。
從外曾祖父槍殺黑人的故事開始,導演踏上回訪70年前兇案與家醜的公路之旅。然而資料佚失、相關人士記憶拼湊撲朔迷離,奔波在大城小鎮之間,遭遇重重困難與疑雲,恰巧勾勒出美國數十年來黑權運動的未竟之業。影片節奏與視覺風格鮮明,佐以黑權運動著名歌曲聲聲重磅質問,為這些歷史無名者刻下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