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車輛在夜色中行駛而過,一場交通意外造成死亡,兇手竟是尚在測試的無人駕駛車。這是一份影像調查報告,行車紀錄、雷射圖、新聞畫面,案發文件和同業證詞交疊重演,車禍真相逐漸浮現。人類對於科技的過度依賴,在日常中究竟是幫助還是傷害?
當我們的星球逐漸凋零,「數位生活實驗室」正積極為全世界建立數位副本。從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到歷史遺跡及你我日常,無一不在3D掃描的精密演算下,分門別類防腐保存於平行宇宙。滿載這艘為永恆而存在的擬像方舟,飄蕩於現實外等待末世。
數十年前黑人運動與酷兒運動理想言猶在耳,而如今紐約皇后區的酷兒青少年,在虛擬世界組成社群,夢想改變世界,在「麥塊」創世出烏托邦的永恆存在。在這虛擬世界中,宣言是時代的串珠,呼籲青年為當下奮鬥,以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戒嚴時期的海岸線上,有著鮮明色彩與光滑圓弧外表的飛碟屋橫空出世。台灣在還未完全走向現代主義之際,未來主義便已悄然搶灘成功⋯⋯。半個世紀後,站在同一片海岸上循著時間軸回看過去,卻感到無比陌生;望向未來時,又傳來似曾相識的徒勞。
底片粒子如塵土粗礫,漫淹安地斯山脈天際,隨逐格變化的光線變形潑灑。被撬開的地殼汪洋,形體質變,見證人類想望。這場凝視始於黑暗,終於黑暗,如生命起滅,如地球生亡。
凋零的羅勒、心型的葉子和紫羅蘭花蕾,在布達佩斯因疫情封鎖期間,導演透過植物和窗外景色強調日常的陌生。非一般的清醒時間,透過他人點亮的香菸,儘管從未認識卻踏實了心中的陪伴;與家鄉朋友的書信,句句的問候成為整部作品心臟的脈動。
疫情高峰期間,居家工作成為日常;因毒品戰爭與疫情死亡人數攀高不下,網路資訊傳達各種數據計算,而國家的殖民史也反映在這中產家庭裡。鏡頭在家中各角落輪轉,孩子的童言童語、動植物生長繁衍、大人們的線上會議,日子繼續數下去。
低語迴盪宛如心靈自語,導演凝視自己的內在風景,將記憶與想像化作禱詞,運用不同調性的視覺與聽覺引導,帶領觀眾穿梭於童年及光年,交錯出對於宇宙和生命尺度的終極提問。
拍攝被迫取消,隔日大雪落下。兩年前母親陷入沈睡,至今未醒。人們從街上消失,商店拉下鐵門,家在一夕間成了生活中心。我捕捉光影流動,聽見若即若離話語。你,在說什麼?
封城之際圍困家中,思緒與聲響終獲釋放。旁白喃喃細數眼前人事,似斷裂又相連,留白供觀者填空,譜寫內心圖景。與約翰凱吉名作《4'33"》等長,以極簡影像引出豐厚感受與想像。